教育无痕,体验有迹
2018-10-25余雪梅
余雪梅
摘 要:在新的教育时期,以“德育为首、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学生的德育工作首当其冲, 加强活动体验的教育,通过活动体验,行为刺激,才能强化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行为,达到育人的目的。 一次成功的体验胜过千百次说教。教育不是说教,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正确答案。
关键词:角色移位 活动创设 情境活动 教育无痕 体验有迹
在新的教育时期,以“德育为首、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学生的德育工作首当其冲,然而教育方法单一化,说教仍占主导地位,把学生当成消极接受道德说教的“录音机”,没有自主和独立思想的教育对象,缺少最关键的体验环节。要克服学生教育弊端,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认为加强活动体验的教育,通过活动实践体验,行为刺激,才能强化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行为,达到育人的目的。
教育专家班华说:“体验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心活动,体验更多的是指情感的一种体会与感受。”是啊,一次成功的体验胜过千百次说教。教育不是说教,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正确答案。[1]
一、角色移位活动,体验深入人心
不少家长经常告诫孩子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应该怎么、怎么样。我觉得过多的说教,只能使孩子们讨厌父母的唠叨,有些东西还是需要孩子亲身体验,方知酸甜。人是有逆反心理的,學生更是这样,尤其高年级学生,认为自己长大了,很多问题可以自己作主,因而不大容易接受老师的正面教育,就产生了逆反心理。或许有些学生逞强逞能,觉得敢于和老师作“斗争”才叫做“够威”。在这种心理支配上,也会产生逆反心理。还有许多独生子女在家里被惯坏了,从而养成“天下老子第一”、“我爸还没管我,轮到你?”的刁蛮性格,逆反心理更强了。[2]
那么如何平衡学生的逆反心理呢? 毛泽东说过,“你要知道桃子的滋味吗?那你就得尝尝桃子。”我们要想平衡学生的逆反心理必须深入到学生当中,了解关心他们,对他们多点体验的“投资”,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我班有个学生逆反心理很强,上课无心听讲,除了睡觉就是看小说,违反纪律,教育他时公开顶撞。跟他家长反映,家长就一味地以命令的口吻跟孩子说话,甚至打骂,强行压制孩子,导致孩子对我有了戒心敌意。
教育无痕,体验有迹。孩子并不是缺乏积极向上的理想,他们也想做符合家长和老师期望的孩子,只是缺乏耐心,控制力不强,要想孩子改掉身上的坏习惯,绝不是一通道理,一番说教就能办到的。说教式教育不能从根本上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要从观念心理上引导他们自我反省,角色移位活动的体验式教育,就是教学机智丰富蕴含的最好空间。
二、创设情境活动,体验心有足迹
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就是创设情境活动体验式的体现。教师以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目的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实际的或虚拟的情境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或体验,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能使学生在实践、交流、反思和总结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内化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特别是当代学生更注重个体性,自我意识强,思维独立,具有批判精神,传统的“你说我听”的说教式活动常常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和抵触,他们更喜欢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接受知识。
三、实践操作活动,体验感悟痕迹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常常为这样的问题感到困惑:学生在校园内、课堂里讲得头头是道,课外表现又是另一套。撇开来自家庭、社会的诸多因素,反思我们的教学,不难发现,在教学中,只是单纯的老师站在讲台上讲给学生听,我们往往只重视要求小学生对道德概念和行为规则的理解与掌握,把他们当作一种纯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在活动中去感受道德、去体验品行,去养成习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了“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我认为,“实践操作活动”是对既往的“接受性”学习的重大突破,是一种符合时代精神和当代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也遵循“实践操作活动教学”理念,少一点纯粹的讲课,多一点具体体验。
首先,班级里组成几组讨论(按成绩好中差搭配均匀)。在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时,每个读过文章的同学都会有话可说,并启示没有读过文章的同学自我反思——因为在小组讨论中 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而引发的反思。组内的成员通过讨论 也可找准自己的定位,过后将组内的意见汇总成一个统 一的整体,促使每一个人学会妥协与意见最大集中化。 讲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课前分配好预习任务,课堂上一个小组提出问题,其他小组解决问题。阅读课文,小组派一个小老师上课,其余小组进行补充探讨评价。这样的体验活动,学生由组内表现升华到班内表现,凸显了个体对自己价值的认可,更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信心与表现欲。既能看到学生智慧的火花,又能目睹学生课堂上的“唇枪舌剑”,还能欣赏小组之间的你追我赶。而我只是配角,是听众,是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引导,以平等的态度发表自己的意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美国著名学者维纳·艾莉指出:“我个人的知识体系中包含着大量的对自己来说独一无二的体验和回忆。这些体验过滤了我所知道的和理解的而形成独特的风格。”这就是“实践操作活动体验”的独特魅力所在。
体验是最真实的一种内在感受,学生参与活动,用心灵感悟,在体验的世界中,一切客体都充满着生命的意蕴和情调。角色移位体验、创设情境体验、实践操作体验,以独特的魅力和效果持久的优势照亮了体验者的眼睛,留下了体验的足迹。
教育需要感性,但更需要理性。将学生培养成思想引领行为的社会人,是教育者不变的使命。陶行知说“人类和个人的知识的妈妈都是行动。行动产生理论,发展理论。行动所产生发生理论,还是为的要指导行动引着整个生活冲入更高的境界”。教育无痕,体验有迹。做一个让学生喜爱的新时代老师,我们只有在教育教学中大力推进体验活动,才能更好的有利于教育学生,让学生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黄路阳,郇红.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培养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09(3):122~124.
[2]刘兴杰.台湾小学教师素质培养及其启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1997(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