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文献的词汇翻译研究述评

2018-10-25熊杰

校园英语·上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述评

【摘要】本文对近十年(2007-2017)来政治文献中词汇翻译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以便对当前该领域的研究有个清晰的认识,为进一步的研究厘清方向。分析发现,当前的政论文词汇的翻译主要集中在名词上,多借助语料库进行研究,但目前研究仍缺乏理论指导,研究深度不够。

【关键词】政治文献;词汇翻译;述评

【作者简介】熊杰(1976-),女,汉族,四川富顺人,新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与跨文化交际。

一、引言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推进,中文著作和文献的翻译量日益增多,甚至超过了外文文献翻译成中文文献的量。其中,政论文的翻译也在逐年上升。每年的两会或重大政治会议期间,都会将重要的政治文献进行翻译,以便使其他国家及时了解我国的大政方针和最新发展。因此,政论文的翻译对于我国的国家形象的塑造和进一步对外开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有着与其他国家截然不同的独特的政治话语体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政治术语,因此,要用对方的语言讲好咱中国自己的故事,绝非易事。译者必然需要格外谨慎,译文既要让读者看得懂,还要彰显中国特色,传递中国力量。然而,目前政论文翻译水平可以说是良莠不齐,尤其是对政论文献中出现的中国特色核心词汇的翻译可谓“五花八门”,缺乏统一,严重影响了外国受众的理解,必然影响中国政治话语的建立。但是,值得欣慰的是,政治文献的翻译,尤其是一些中国特色政治词汇的翻译,已经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1000册内容丰富、印制精美的《中国关键词一权威解读当代中国》亮相设于北京梅地亚中心的两会新闻中心,以词条的方式向国际社会阐释和解读中国,吸引了众多中外记者前来取阅,赢得不少好评。(陈明明,2014)学术界对于中文政治文献中核心词汇翻译的研究也开始逐年增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其翻译的规范性。

二、政治词汇翻译研究现状

本文对近十年(2007-2017)来政治文献中词汇翻译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以便对当前该领域的研究有个清晰的认识,为进一步的研究厘清方向。本文所选取的研究成果来源于当前翻译界最为权威的三种期刊,即:《中国翻译》《上海翻译》和《中国科技翻译》。通过在中国知网上对三种期刊近十年的研究论文进行帅选,共发现相关领域论文近30篇。这30篇论文就某一个或几个词的翻译进行了研究,这些词汇都是政论文献中常见词汇。具体研究情况如下:

1.研究的词汇多为名词。研究涉及到的词汇多为名词或动词短语,如“邓小平理论”、“四个全面”、“国体”、“政体”等。李奉栖(2016)从外宣翻译的角度,分析了15家中外机构和媒体对“四个全面”的英译,发现当前的译文存在译名不统一和误译等问题,继而将“四个全面”译为Four Comprehensives。杜镇涛,张顺生(2017)通过对“国体”与“政体”的内涵的解读以及当下对两个词的多种翻译的分析,最终否定了之前的译本,认为将“国体”和“政体”分别译为 form of state 和 form of government更为妥帖。杨全红(2013)针对目前“中国梦”翻译的几种翻译,如Chinas Dream,China Dream和 Chinese Dream等,做了逐一的分析,发现Chinese Dream这一译法更能避免歧义,更适合英语的表达习惯。“文明”和“精神”两个词在我们的政论文中使用的较为频繁。杜争鸣(2014)针对这两个的翻译进行了一番探讨。通过对这两个词当前译法的分析,他提出各两个词没有固定的翻译,应该随其搭配和具体语境进行翻译。邓礼红(2013)研究了2013 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的现场口译中四字格的翻译。通过对48个四字格的翻译分析,归纳出四种翻译策略:直译、简译、意译和套译。唐义均(2015)研究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中“科学 ( 的) + N”搭配结构的英译。研究发现,“科学”这个词翻译有以下两种情况:省译和替代。

2.多借助语料库进行研究。目前,语言库常常被用于翻译的研究中。它的运用可以为我们提供可靠快捷的研究数据,增加了翻译研究的科学性、可靠性和便捷性。唐义均(2012)通过自建的中国政府白皮书汉英比较语料库,调查了 “形 - 名”和“名 - 名”两种汉译英搭配的错误。调查发现有 48.2%的搭配与目标语的搭配不符,其主要原因在于受到同义词的干扰或照搬源语的搭配。唐义均(2013)在他的文章中从词语搭配的角度探讨了将邓小平理论翻译成Deng Xiaoping Theory所造成的误译。通过对目标语语料库noun + theory/theories的调查和英语新闻库中的检索出的邓小平理论的表达,唐认为邓小平理论应译为DengXiaopings Theory / legacy 更为贴企切。

3.研究更具开放性。在政治词汇翻译的研究中,出现了多个学者对同一词语或短语的翻译进行研究的现象,使得研究更加全面和科学。王平兴(2013)对唐义均(2012)所提出的“形 - 名”和“名 - 名”两种汉译英搭配的错误的研究进行了质疑。王平兴在文章中通过对六个词具体的翻译分析,对唐义均(2012)的发现进行了驳斥,指出翻译要与时俱进,要从活得的语言中吸取养分,要正确对待理论。同样,朱明炬(2013) 通过对英语“thoery”一词的搭配检索和对英语国家媒体中使用DengXiaoping Theory的归纳,以及邓小平理论自身含义的分析,否定了唐义均(2013)提出的邓小平理论应译为DengXiaopings Theory / legacy的译法,证明了“Deng Xiaoping Theory”这一译文的恰当性和贴切性。杨明星,李志丹(2015)探讨了“窜访”一词的英译。他们发现作为贬义词的“窜访”被译成中性词visit是不贴切的,无法传递出其中的贬义色彩。在“政治等效”翻译原则指导下,他们将“窜访”翻译成了toutvisit。王平兴(2016)专门撰文对于杨明星(2015)把“窜访”译成toutvisit并确定为规范译法进行了质疑,他认为翻译成中性词visit更有利于受众接受,翻译成toutvisit这个生造词,会为理解造成阻碍。

许多的研究除了从词源和词语搭配来验证翻译的合理性外,还采取了请翻译的译入语的一些专家进行佐证。包芳,刘白玉(2014)对国内5部比较权威的汉英词典中“干部”英译进行了统计,发现所给出的第一译文均为cadre,第二译文为official或public servant。然而,通过对国外5部英英权威词典中三个词的释义的分析和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四个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人对这三个词的用法进行了问卷调查,最终发现使用offical这一译法更为贴切。这种证明翻译合理性的方式已经成为当下最受欢迎的方式,它使得译文更加说服了。

三、结论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政论文词汇翻译研究已经引起了学界的重视,并且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当前存在的问题是研究视角不够宽泛,研究主要集中在名词的翻译上,缺乏理论指导和系统性。政论文术語的翻译亟待统一和规范,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需加大研究力度,拓宽研究领域,选取不同的研究视角,注重研究的系统性、理论性和跨学科性,同时,继续鼓励学者们撰文探讨同一术语的翻译展开讨论。

参考文献:

[1]包芳,刘白玉.“干部”英译辨析[J].中国翻译,2014(3).

[2]陈明明.在党政文件翻中构建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J].中国翻译,2014(3).

[3]邓礼红.汉语四字格口译策略分析—以2013年两会李总理记者会为例[J].中国科技翻译,2013(4).

[4]杜镇涛,张顺生.“国体”和“政体”的英译与思考[J].上海翻译,2017(4).

[5]杜争鸣.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关键词“文明”“精神”英译探析[J].中国翻译,2014(3).

[6]李奉栖.“四个全面”的英译探析[J].上海翻译,2016(1).

[7]唐义均.邓小平理论就是Deng Xiaoping Theory吗?———从词语搭配的视角谈[J].上海翻译,2013(1).

猜你喜欢

述评
河套文化研究现状述评
政策执行网络研究述评
国内职业高原(2002—2016)研究进展与述评
近年来群众路线理论研究述评
嵇康教育思想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研究述评
现代朱子哲学研究述评
国内三十年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国内科技投入研究现状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