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财务制度的影响及对策
2018-10-25陈健美
陈健美
【摘 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尽管已经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了一种主流的财政资金支出管理模式,但是在我国却仍然属于一个新鲜事物。既往高校财务制度是在财政国库资金分散支付模式下构建的,而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推行,原有制度内容势必会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本文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财务制度的影响以及改进对策两方面展开研究,旨在丰富现有研究体系内容并为高校财务制度的重构提供帮助。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高校;财务制度;对策
相较于财政国库资金分散支付,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提高财政资金运作能力、降低财政筹资成本方面更具优势,成为西方主流的一种财政资金管理模式。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贯彻落实,高校基于原有财政资金管理模式所建立的财务制度必然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给其整个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严峻挑战,而为了消除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给高校财务制度带来的不良影响,对此展开深入研究时至今日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概述
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于2001年1月正式确立,其内涵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代表政府专门设置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对所有财政性资金进行统一收缴、支付以及管理,其中财政收入经由此账户直接缴入国库,而财政支出则是以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两种方式拨付给用款单位,剩余的财政资金统一保存于国库单一账户之内并又财政部予以统筹管理。相较于既往使用的财政国库资金分散支付,该制度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支付模式更具透明性。由国库统一调拨财政资金给用款单位,避免了财政资金被截留、挤占的风险,使得后者真正落到了实处,用款单位的资金需求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滿足,财政部资金统筹管理能力则是被充分发挥出来。尤其是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国库管理信息系统的相机构件和运行,财政资金的核算及拨付环节大幅减少,整个支付更加透明。其二,便于财政资金的统筹管理。将财政资金统一收缴和发放,能够结余出更多的资金,而此部分资金在财政部的统筹管理之下可以充分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财政筹资成本随之下降。其三,将财政监督关口前移。既往用款单位存在的违规申请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审核中能够被及时发现,于资金拨付前得到制止,使得财政资金支付风险大幅降低,提高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廉洁水平。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财务制度的影响
1.对支付项目的影响
我国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两个渠道:一是财政拨款;二是学费收入。其中,财政拨款占据了高校总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要求高校将所有资金存量上缴后统一下拨,实施的预算方式为年度预算,而学费收入则为每年的9月份。每年的前8个月高校处于无资金存量运行状态,很多的支出项目难以继续维持。以贷款利息为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积极摸索筹资新渠道,向银行贷款以及吸引社会闲散资金成为常用途径,而无论是那种途径均需要支付相应的贷款利息,但该支出项目受不确定性影响较大,难以体现在预算编制之中。再比如基建支付项目虽然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会予以核销和返还,但是该款项往往需要先期支付给承建商,在此过程中高校并不相应款项资金,如何完成基建支付项目成为一个矛盾问题。
2.对预算管理的影响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尤为强调预算管理工作,在预算编制上极其注重预算执行能力,使得用款单位自身的预算管理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对于高校而言,预算编制既包括项目支出,又涵盖了基础支出,而高校自身的属性特殊,基础支出内容多样,条目内容更是种类繁杂,难以被一个统一的项目名称所归纳,使得自身的预算管理工作充满着较大的困难。特别是高校支出项目并不能全部于一个自然年内结算完毕,跨年度结转使用的情形屡见不鲜,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则是采取年度预算,部门预算势必会因此而发生偏差。
3.对筹资能力的影响
高等教育是事关国家未来的一项重要事业,我国在此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物力、财力予以支持,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高校规模逐年扩大,但是随之而来的则是经费的日益紧张。一方面高校自身的科研项目需要使用经费;另一方面高校规模扩大必然需要更多的发展资金支持,单纯的学费收入以及财政拨款不仅无法满足高校发展所需,更是与实际资金的使用存在着较大的滞后性。故此向社会融资成为其解决资金问题的重要举措,大量的低息银行借款成为推动其前行与发展的助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抽走了高校所有预算外资金,势必会损害银行利益,继而降低后者的信用评级,进一步加重其筹资阻力。
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财务制度改进对策
1.强化预算管理能力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贯彻落实乃是大势所趋,所以高校应积极从预算管理能力着手,主动适应此种发展形势。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高校需要坚持科学性、合理性、前瞻性原则,在制定下一个年度预算表时从功能以及性质上对财政资金支出项目进行界定和分类管理,特别是增加举债支出项目,以将年度内可预期且能够被科学核算的项目纳入其中,例如基建支付项目、贷款利息等,使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能够全面覆盖高校财务制度的方方面面。同时高校自身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由专业的审计人或者是第三方会计事务所对预算编制项目内容进行审核,以便于及时发现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悖或者是不相符的项目,继而对项目内容进行重新制定和管理,一方面确保所有项目所需资金能够拨付到位;另一方面提高自身预算管理能力,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校中顺利实行奠定坚实基础。
2.改进高校会计核算方法
我国现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明确要求高校会计核算以收入实现制为主,但是在经营性业务核算方面也可采取权责发生制,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则是年度预算,二者在会计核算方法上存在着迥然差异。为了能够促使高校财务制度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对接,就必须对自身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改进,具体方法如下:首先,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设置一个涉及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岗位,由该岗位的工作人员全面负责高校预算报表的编制工作。其次,主动调整账务体系结构,遵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科学填写支付令,尤其是在具体的类别、款项方面更是应结合高校自身实际情况绘制预算报表,以保证高校运营过程中的资金需求。此外,及时录入支付凭证相关信息,对于收入实现制、权责发生制产生的各种费用支出以附加信息的方式每日上传至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以便于自身及财政部预测其下一年度的相关费用支出金额,在年度核销中予以提前给付。
3.合理利用额度资金
尽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抽走了高校的预算外资金,使得后者缺乏实体资金支持,但是却为后者提供了可被后者利用的额度资金。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应充分认识到额度资金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积极与商业性金融机构、民间资本相接洽,利用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设定的额度资金来展示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以及发展潜力,将后者作为一种信用凭证进行信贷,以补充发展所需资金量。对于利用额度资金获取的商业性贷款所产生的利息,经过核算后上报至该系统并归入相应的支出项目类别之中,以便于在年度预算中得到核销。
四、小结
综上所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资金管理工作的主流方向,依托于原有管理模式建立的高校财务制度受到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对支付项目的影响、对预算管理的影响、对筹资能力的影响。由于高校为一个特殊行业,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及相悖之处,而为了能够化解此种不良影响,就必须从强化预算管理能力、改进高校会计核算方法、合理利用额度资金着手。
参考文献:
[1]蒋春凤,孙彩英.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专项资金管理问题探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8,26(01):65-68.
[2]孟小欣.河北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11):154.
[3]樊晓晶.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基建财务的影响——以西藏某高校为例[J].商业会计,2017(16):115-117.
[4]陈琳.新常态下高校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会计, 2017(13):88-90.
[5]牛明媚, 张迎迎, 李琳.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对高校财务运作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才智,2015(1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