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18-10-25葛家乐陈青鹤于颖
葛家乐 陈青鹤 于颖
[摘 要]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我国各高校在大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培养等方面已取得一定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国家及社会一再强调创新及创新意识的重要性,然而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较深层次的挖掘创新的内涵与特征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本文以辽宁省五所高校为例展开问卷调查,运用SPSS统计软件,将大学生创新意向转化为数字统计量,做定量分析,并在影响因素上进行定性分析,以求得出符合当代大学生创新意向的科学性结论,从而有助于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加强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意向;影响因素;SPSS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10-0213-04
在当今知识经济背景下,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强弱直接决定着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转型等方面。自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然成为焕发我国经济活力的重要共识。国家和教育部门持续加大对高校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活动的扶持力度。然而,我国高校对于大学生创新方面的培养教育经验尚显不足。因此,进一步探索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培养的新思路、新方法势在必行[1]。
此次调查,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等理论上尚未形成统一认知的问题展开一系列分析,以期对我国高校创新文化建设不足部分加以完善[2]。
一、研究框架与路径
(一)相关概念阐释
针对此次调查,在系统查阅文献资料、归纳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如下界定相关概念:(1)创新:是指人们在实践中通过研究发现了关于自然、社会和人本身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新过程、新本质和新规律,从而发明了新技术,首创了新的实践方法,创造出了新的事物与过程。(2)创新意愿:是指在个人活动中尝试创新的愿望,是个人意愿在创新方面的反映。(3)创新意向:是指个人活动中尝试创新行为的积极或消极的意愿趋势。
同时,本文对可能影响大学生创新意向的因素进行概括:(1)社会(政府)层面:社会是大学生提升创新意识的发源地,政府应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有效的绿色通道[3]。(2)家庭方面:家庭是保证大学生具备创新意识的重要精神支柱,家庭层面能否支持子女参与创新活动,将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创新意愿的强弱。(3)学校方面:学校是培育创新人才的摇篮,是培训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场所。学校应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为大学生建立创新意识培养平台、创新思维实训平台、创新能力实战平台三大平台[4]。与此同时要设立创新服务机构,帮助大学生解决各种有关创新的复杂疑难问题[5]。(4)大学生个人因素:大学生群体是接受创新教育和投身创新实践的主体。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到个人全面创新素质的提升才是开展创新活动的根本。
(二)问卷设计及统计方法
对大学生创新意愿的调查,围绕的总体思路及问题为“你在学习中是否有创新的愿望”等。关于创新认知的调查,设立了两个中心问题:一是“你认为创新的重要性是什么”,二是“你认为创新欲望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把以上问题做深一层次拓展后进行系统的排列,制成大学生创新意向的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共分为两方面。第一方面为大学生创新意向问卷调查表,其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年龄、性别、年级、专业、学习成绩等被调查者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大学生的创新意向水平。问卷共有22个项目,具体问题为:有创新实践想法的频率、创新能力重要性、对大学生创新的态度、实践能力如何、创新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参加创新比赛意愿、大学生创新扶持政策、发现问题主动性、对创新的兴趣程度、新知识的接受程度、所学专业的创新前景、对事物的观察力、创新知识对创新的满足程度、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对创新的意愿、面对挫折的坚定程度、创新失败的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参加创新活动频率、理论联系实际、创新的社会环境、创新对成才的影响。问卷调查表的选项运用梯度递减计分法:A(4分),B(3分),C(2分),D(1分)。在该方面,把主观意向转化为数字统计量,为定量分析。
第二方面为大学生创新意向影响因素调查表,其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影响大学生创新意向的主要因素。问卷包括23个选项,具体问题为:创新中的困难、对加大创新培育的建议、创新的意义、高校举办创新比赛的频率、创新定位的依据、加强创新意向的方法、参加创新项目的频率、学校整体创新氛围、创新比赛的种类、创新政策的影响、解决创新与学业的方式、国家对大学生创新的态度、专业知识对创新的满足程度、对国家创新政策的了解程度、高校对学生创新指导的必要性、对就业形势的了解程度、鼓励创新的措施、当前就业形势、创新课程所占比例、大学生自主创新形势、创新讲座所占比例、影响大学生创新的主要因素、创新课程内容侧重。本问卷不计分,只进行定性分析。
本研究运用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主要运用统计分析原理,随机而大量的选取测试对象,使得数据的产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科学性、准确性。因此,所得的数据结果较为真实可靠,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二、问卷回收与数据分析
(一)问卷回收及基础统计
本研究在可行范围内科学抽样。先以简单随机取样法选取辽宁省5所高校,分别为:沈阳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和沈阳建筑大学。再以性别、专业等为特征进行分层抽样,在各分层中进行随机取样,发放调查问卷30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65份,有效回收率为92.2%。根据调查问卷的反馈结果,在所有的2765份有效问卷中选取其中230份具有突出特征的问卷,并以此确定230人为本次研究的最终测试者,约占总人数的8.3%。在重点选取的230人中,沈阳师范大学占20.87%,东北大学占24.36%,大连理工大学占25.65%,辽宁师范大学和沈阳建筑大学共占29.13%。根据统计分析可知,五所高校总体的实力水平中,大连理工大学和东北大学的要高于其他三所院校,沈阳建筑大学创新意向水平总体较弱。综合五所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意向水平来看,仍有64.34%的学生处于创新意向中等及较弱水平。
(二)大学生创新意向在成绩上的描述
通过对不同层次学习成绩的大学生在创新意向的三个水平上进行方差检验统计分析,得到有创新意向的大学生在学习成绩上的方差检验表,详见表1。
由表1可以得出:成绩在大学生创新意向的中等水平和较弱水平上差异极其显著(P<0.001),在创新意向的强烈水平上差异显著(P<0.05),而且,由表格发现成绩在及格以上的学生大都集中在强烈和中等水平。这说明学习成绩对大学生的创新意向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三)大学生创新意向在就业形势把握程度上的描述
通过对就业形势有不同把握程度的大学生在创新意向的三个水平上进行方差检验统计分析,得到有创新意向的大学生在对就业形势有不同把握程度的方差检验表,详见表2。
由表2可以得出:对就业形势把握程度在大学生创新意向的较低水平上差异极其显著(P<0.001),在创新意向中等水平上差异显著(P<0.05),在创新意向强烈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对就业形势有不同把握程度会对大学生的创新意向有显著的影响。
(四)大学生创新意向在对政策重视理解程度上的描述
通过对国家政策不同理解程度的大学生在创新意向的三个水平上进行方差检验统计分析,得到有创新意向的大学生在对政策不同重视理解程度的方差检验表,详见表3。
由表3可以得出:政策重视程度在大学生创新意向的较低水平、中等水平上差异极其显著(P<0.001),在创新意向强烈水平上差异显著(P<0.05)。这说明对政策重视有不同理解程度会对大学生的创新意向有显著的影响。
(五)大学生创新意向在其他影响因素上的描述
运用上述统计方法分析创新学分、创新课程、创新讲座、科技比赛、国家新政策了解程度五个方面对大学生创新意向的影响程度,最终得出:创新学分在大学生创新意向的中等水平、较低水平上差异极其显著(P<0.001),在创新意向强烈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高低不同的创新学分对大学生的创新意向有显著的影响。创新课程数量程度在大學生创新意向的强烈水平、中等水平上差异显著(P<0.05),在创新意向较弱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不同数量程度的创新课程对大学生的创新意向有显著的影响。创新讲座数量程度在大学生创新意向的中等水平上差异显著(P<0.05),在创新意向强烈水平、较弱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不同数量程度的创新讲座对大学生的创新意向有显著的影响。科技比赛在大学生创新意向的中等水平、较低水平上差异显著(P<0.05),在创新意向强烈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不同数量程度的科技比赛对大学生的创新意向有显著的影响。对国家创新政策了解程度在大学生创新意向的强烈水平、中等水平、较低水平上差异显著(P<0.05),说明关于国家创新政策有不同了解程度对大学生的创新意向有显著的影响。
三、结论与建议
(一)大学生创新意向总体评价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与回收,将问卷反馈情况做统计分析,得出结果。在2765名被调查的大学生中,重点选取了230人,其中沈阳师范大学占20.87%,东北大学占24.36%,大连理工大学占25.65%,辽宁师范大学和沈阳建筑大学共占29.13%,达到一定程度的均匀取样,以求统计结果的客观准确性。从统计分析结果可看出,大学生作为此次调查问卷的主体,其总体的创新意向并不十分强烈,仍有大部分学生处于中等或较低的状态。这与高校大学生所处的学校教学组织环境、家庭鼓励氛围、社会文化宣传及国家政策导向有一定的关联。
本报告研究的结果可能与实际状况存在差异,原因在于:1.现在国内外尚无对创新意向的确切的、权威的定义;2.所用问卷组成以及统计方法、统计范围会造成一定的抽样误差;3.所选调查对象仅为我国辽宁省五所高校大学生,调查范围较窄,存在一定程度的地域等差异性结果也在所难免。
(二)大学生创新意向的影响因素
本项目基于调查问卷的反馈情况,运用SPSS19.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别以学习成绩、创新学分、就业形势把握程度、对国家政策重视程度、参加创新课程和创新讲座的频率、参加科技比赛的数量以及对国家新政策了解程度为自变量对大学生创新意向做方差分析。
结果显示,有创新意向的大学生在学习成绩、对国家政策重视程度和就业形势把握程度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参加创新课程和创新讲座频率、参加科技比赛的数量和对国家新政策了解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学习成绩、对国家政策重视程度和就业形势把握程度、参加创新课程和创新讲座的频率等是影响大学生创新意向的重要因素。
(三)建议
综上所述,针对高校大学生创新意向的具体状况,就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加强与创新能力的提高等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针对个人及家庭因素的建议。大学生个人创新方面主要体现在是否愿意独立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过程及结果,通过一定的研究与论证,最终提出富有实践意义的解决方案[6]。调查显示,高素质、具有较宽知识体系且积极参加学校及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对创新想法及创新操作有较强的灵敏度以及领悟能力。因此,首先,大学生个人应积极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充分利用学校里各种软硬件方面的学习资源,如机房室、实验室、图书馆等,注重各类知识文化书籍的阅读与研究,努力积累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同时,遇到不明白或者不清楚的问题,大学生要主动向老师请教或者与同学讨论,思考问题产生的每一个层次。大学生要善于学会动手实践,积极投入各种创新活动中去不断磨砺、充实自己,培养自己的创新人格和团队协作能力[7]。大学生个人应广泛获取校内外的各种信息,特别是关于国家新政策及就业形势等方面的信息,努力参与活动,与国家的创新体系相配合,拉近相互之间的联系。
其次,大学生创新也受家庭方面的影响。我国的家长一般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想法与安排来支配子女的日常生活,使子女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对于学习与生活的自主性、决策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父母应给予子女适度的自主安排学习与生活的空间,让子女加强对事物的判断力、决策力,这样会在无形中增加子女的创造能力与创新意识;同时,良好的家庭氛围也是至关重要的,父母双方应大力支持孩子在校内参加多种形式的创新活动并提供相应的精神及经济支持,这对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拓具有积极作用。
2.针对高校因素的建议。调查显示,我国高校基本都设有创新课堂培训、创新知识讲座、各种形式的科技比赛,并且有自主学分评定等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创新意向的课程活动。同时,各高校也在努力加大创新教育师资力量、管理手段和资金投入等。但就对教育本身而言,高校应转变教育观念,对教育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实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多边教学模式,在课堂积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问题与展开讨论,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其主动性。鼓励高校教师引导学生以积极态度和创造性思維进行学习实践,努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针对社会因素的建议。国家相关创新政策的出台以及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创新意向,体现为相关政策宣传力度越大,越有利于调动大学生创新积极性,增强大学生创新意向。国家相关部门应努力落实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开展的有利政策,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利。同时,要搞好大学生创新工作,需要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应积极搭建合作、创新、开放的人才交流平台,建立国内外信息与技术共享通道,开展科学研究与发明创新活动,促进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与提升。最后,资金也成为阻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很大因素,所以除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外,社会也要给予大学生一定的资金扶持,这样才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解决一部分的后顾之忧。
[ 参 考 文 献 ]
[1] 周步昆,朱晓丹,周萍,周湘.大学生参与校园创新项目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煤炭高等教育,2013(4):81-84.
[2] 乔连全.我国研究型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现状与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11(3):81-87.
[3] 刘川,李昱.大学生创新项目折射出的问题[J].现代医药卫生,2013(16):2528-2529.
[4] 刘召顺.通过科研活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J].中国高校科技,2016(7):58-59.
[5] 楼连娣,庞维国.知识基础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影响[J].华东师范大学校报(教育科学版),2014(4):90-98.
[6] 张西良,李伯全,潘海彬.创新学分制与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J].高等教育管理,2013(1):103-106.
[7] 张铮.体验式教育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培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1):18-21.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