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18-10-25沈慧华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8年10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习作教学教学设计

沈慧华

[摘 要]统编教材第五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教学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要准确解读教材,根据学生习作的具体情况确定习作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习作要求,知道本次习作要写什么内容;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学习构思;通过交流评价,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这样,就能有效地达成本次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习作教学;教学设计;统编教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8-0008-02

【教材分析】

《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训练内容。而本单元是非常特殊的存在——首次正式出现“习作单元”。即整单元的教学目标直指“习作”,学习的内容就是“观察”。

本单元先安排两篇精读课文,然后是习作训练。习作训练共有了四个环节,即“交流平臺”“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两篇精读课文,既是课文,又是习作的例文。学生通过精读课文的学习,学习观察和表达方式;通过“交流平台”,归纳梳理,提炼方法;在“初试身手”环节,初步尝试运用;再结合“习作例文”,进一步感知方法;最后,是学生真正的习作阶段。

本次习作,重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细致的观察、有条理地叙述这两方面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精读课文、联系生活等方式,寻找自己观察的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

2.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方式,逐步完成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归纳梳理,提炼方法。

3.能够主动地关注生活,乐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习作要求

1.谈话导入。这段时间,我们观察了身边的不少事物,大家一定有了许多新的发现。这一次习作,就让我们把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下来。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课件出示课本72页的内容)读读书本72页中的这段文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4.归纳总结。

这次习作写什么?(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

写作范围是什么?(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

写几处印象深刻的地方?(一种或一处)

【设计意图】写开放式的命题作文,研读习作要求,寻找有用信息,确定习作的要求和范围,显然很重要。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教师应放慢脚步,重视良好的习作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并思考,在“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中,明晰习作要求,并让学生明白:习作第一步,明确要求很重要。

二、解决“写什么”——联系精读课文,联系生活

1.快速自由读习作例文,看看小作者眼中缤纷的世界都是什么。把这些事物圈画出来。(第一篇范文写的是小狗,第二篇范文写的是杨梅)

2.联系15课和16课,说说又写了什么。(15课写了鸟,16课写了草地)

3.教师总结。

瞧,鸟、小狗、杨梅和草地,这些都是我们眼中缤纷的世界。原来,这些我们日常看到的事物,都能成为习作的主角。

4.学生搜集习作对象。你眼中缤纷的世界,又是什么呢?你最近细致观察了什么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将你想写的事物,写在 里。

5.学生交流。

6.教师质疑。

老师能否将同学们想写的事物相互调换?你愿意调换吗?

总结:每个人感兴趣的事物是不同的,每个人留心观察的事物也不同,所以是属于我们独一无二的事物,不能调换。(板书:事物——留心观察)

【设计意图】习作,确定“写什么”至关重要。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信息,帮学生多方延伸,开拓学生思路。教师可以联系习作例文,也可以联系本单元精读课文,让学生明白:习作,就是写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它其实一点儿也不难。当然,在交流讨论后,教师让学生明白:每个人感兴趣的事物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这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解决“怎么写”——联系习作例文,梳理导图

1.教师质疑。

这个独一无二的事物,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我们该怎么写呢?

2.自由读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师生合作,完成思维导图(格式如板书)。

(1)学生自由读习作例文。

(2)师生合作,完成思维导图。

第一步:读全文,将每个自然段描写的事物,写在____________里。(师生研读,指名回答)

第二步:逐段读每个自然段,将作者看到的写在里,将作者想到的,写在里。(师生研读,指名回答)

(3)看看导图,再读读习作例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教师帮助学生理清写作顺序,指导学生在充分阅读习作例文的基础上利用思维导图,归纳梳理,提炼方法。这样,让学生在读读、圈圈、写写、议议中,知道如何组织材料,如何细致地观察;同时为之后小组合作、讨论研读第二篇习作例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3.自由读习作例文《家乡的杨梅》,小组合作,完成思维导图(格式如板书)。

(1)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自由读第二篇习作例文《家乡的杨梅》。

(2)小组合作,完成思维导图,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3)小组汇报,交流导图,及时提出建议或意见,再次修正。

【设计意图】第二次研读例文,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成为习作的主人,共同讨论研读第二篇习作例文,并完成思维导图。这是对本次习作方法的第二次操练,既帮助学生深入研读《家乡的杨梅》,又给了学生再一次实践的机会。有了两次实践的机会,学生对绘制思维导图会更加得心应手,为之后的独立作文打下基础。

4.教师总结。

原来,要写好文章,就要细致地观察(板书:观察——要细致)如果能加上自己独特的感受,用心思考,你的文章一定就更棒!(板书:思考——要用心)

四、学生自由构思,完成思维导图

1.你眼中的事物,哪些地方与众不同,你又观察到什么,思考到什么呢?请拿出练习纸,完成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吧。(学生自由绘制导图,教师巡视,及时修正)

2.教师事先选取一、二张有代表性的思维导图,投影仪展示。

学生上台交流导图——全班提出修改意见——学生自由修正导图。

(第二教时,略)

【教学板书】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习作教学教学设计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