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把握 用好例文
2018-10-25沈丽君
沈丽君
[摘 要]三年级上册的语文统编教材,第一次出现了以“观察”为主题的习作单元。教学《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时,要充分领悟教材各板块的编排意图,基于习作目标,把握学生学习起点;要用好“习作例文”,让学生习得表达方法;要观照单元整体,加强板块整合,凸显习作单元的教学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观察,表达自己的思想。
[关键词]单元习作;整体把握;习作例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8-0005-02
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教材,第一次出现了以“观察”为主题的习作单元。从“单元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到“习作例文”,每一个板块的编排都紧紧围绕 “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这一单元语文要素展开。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领悟各板块的编排意图,聚焦表达方法的学习,观照单元整体,整合教材资源,凸显习作单元的教学特点,统筹习作教学。
2018年6月,笔者参加了浙江省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会,有幸观摩了浙江海宁市周丹虹老师执教的习作课《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下面就结合这一课例,谈谈怎样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用好习作例文,指导学生习作这一问题。
一、基于目标,把握起点
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不宜刻意强调习作与写话的不同,重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习作的意识和习惯。本单元着力培养的观察力是学生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教学时,教师紧扣三年级的习作教学目标,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通过课前布置观察、填写《观察与发现记录表》,以项目任务驱动的方式,使学生的观察具有明确的目标;同时,在成果展示交流中,进一步梳理观察方法,唤起学生留心观察的快乐体验。
上课伊始,教师先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交流观察发现,初步感受缤纷的世界;接着从课文中的事物、场景过渡到生活中的观察发现。
师:同学们,你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又是怎样的呢?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发现吗?
生:我观察的是蚕宝宝。我发现它变成蛹之后,会变成蚕蛾,蚕蛾长了很多卵,卵的颜色先由淡黄色变成玫瑰红色,最后变成紫色。
师:说得真好,为你长时间的观察点个赞。
生:我观察的是仙人掌。它表面有尖尖的刺。很多仙人掌都能食用,它的体内含有很多的水分。
师:你怎么知道它体内有很多水分?
生:妈妈告诉我的。
师:在观察的时候啊,还可以去问问大人,查找相关的资料。这也是观察的好方法,掌声送给她。
师:看了一下你们的观察记录,发现你们观察的东西可真多。我统计了一下,有30种不同的事物和场景。
(课件展示学生的观察成果:文字版的、图片版的、图文并茂版的、照片版的、视频版的等)
以上环节,教师遵循了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依据学情充分展开交流的过程。三年级的观察习作,写什么是面临的首要问题。教师非常注重学生习作材料的积累,并有层次地展开指导。学生交流的素材非常丰富,从食用的洋葱到身边的花草,从植物到动物等。多元的题材、直观形象的展示,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打开了习作的思路。
在分享收获的过程中,教师还通过适当的评价渗透了观察方法的引导。如,对变化的事物需要长时间的连续观察,对植物生长的过程要进行细致、耐心的观察,观察中有疑问可以询问大人、查阅资料等。在交流中,进一步明确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会有新的发现,这激发了学生用文字记录缤纷世界的欲望,为后面的习作奠定了基础。
二、用好例文,习得方法
独立编排的习作单元中首次出现了 “习作例文”。第一篇《我家的小狗》作者通过描写小狗学“狗”字和跟火车赛跑两个不同的场景,表现了小狗“王子”的淘气可爱;《我爱故乡的杨梅》抓住杨梅的几个方面写出了杨梅的特点。两篇例文供学生习作时借鉴和模仿。在教学中,如何用好例文,周老师的课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一)范文赏析,突破难点
在交流完观察素材后,教师展示学生“初试身手”的片段,梳理习作的内容,基于学情,以学定教。
师:要把看到的写清楚,而且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的确有困难。他说出了你们的心声,对不对?我们这个单元有一个法宝,叫“习作例文”,可以给我们参考。例文写的也是一种小动物,一只淘气可爱的小狗 “王子”。快速地读一读,从哪里感受到“王子”的淘气可爱?
生:“我教过‘王子认字,可是它连一个字母也没学会,不过它倒是挺爱上课的。我叫它念‘狗字的时候,它叫得最欢。”
师:学‘狗字的时候“王子”叫得最欢。你们觉得它会怎么叫?
生1:汪汪汪,怎么回事?这不就是我吗?
生2:我有补充,王子还喜欢同火车赛跑。
师:它怎么同火车赛跑的?
生:每当有火车开过来,“王子”都以为能跑赢它,等到跑不动了,它便冲着远去的火车,汪汪叫上几声。
师:这一叫,你们仿佛听见它好像在说什么呢?
生:你别走呀,我还没追上你,你快回来呀!
师:你看,不管是学“狗”字,还是追火车,都是抓住了小狗的叫声。咱们习作的时候啊,也可以把印象最深的特点,放到场景中去。现在再来问问刚才的那位同学,如果现在让你写仓鼠,你觉得可以怎么写?
生:可以抓住仓鼠的动作、叫声,用“仿佛它在说……”的方式,写出它的生动、可爱。
师:你想把它放到一个什么场景里呢?
生:它在吃东西的时候、玩耍的时候。
师:看來这例文啊,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以上片段中,教师发现学生的习作困难主要集中在如何把观察的事物写清楚,让人印象深刻这方面。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师适时地引出例文,引导学生赏析。重点聚焦例文中的观察方法,让学生通过例文的学习,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习作构思,突破了习作的难点。
(二)自主品析,树立自信
学习第二篇例文时,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一边读一边完成课后的表格。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进一步发现观察的方法,并与自己的“初试身手”的练笔对接,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师:在交流表格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作者在写三个特点的时候,都写出了它们的变化。你们对其中的哪一个特点最感兴趣?不用猜也知道是味道,对不对?那就推荐一位同学读一读描写味道的部分,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闭上眼睛感受一下,你仿佛想起了什么。(学生读)
生:我想起小时候吃杨梅自己被酸到了的情景。
师:看他写的有趣的事情,咱们好像也在吃杨梅了。我想起刚才有一个同学说,怎么把味道写得让人口水直流?现在有信心写好了吗?
生:有。
师:刚才在学两篇例文的时候,我们发现可以从事物的不同表现和不同方面多角度地、有顺序地把它表达下来,也可以写写它的变化。学到这里,你们会写了吗?
生:我觉得现在我会写了。
师:这回总算非常自信地说会写了。
有了第一篇的学习体验和收获,在自主学习第二篇的时候,学生进一步感知观察的方法,不断与自己的观察体验对接,与“初试身手”的仿写对接,消除了习作中的畏难情绪,增强了习作的信心。
三、观照单元,加强整合
习作单元的编排结构是螺旋递进的。单元导语明确了本单元学习的目标,两篇“精读课文”重在表达方法的学习,“交流平台”是对单元表达方法的梳理总结,“初试身手”是表达方法在习作中的初步运用,“习作例文”是对单元习作方法的进一步感知。这样的编排都是在为习作“铺路”,最后的习作就是单元成果的具体呈现。因此,教学时应观照单元整体,加强板块之间的整合。在周老师的课堂上,充分地体现了整合的教学思想。
(一)“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有机整合
本单元的“交流平台”围绕“观察”这一主题,梳理总结了两个方法。一是留心周围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二是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初试身手”提供的片段,学生了解“多感官观察”的方法,并试着用学到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的观察所得。
教学中,教师将“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先让学生分享课前观察的感受,再交流“初试身手”中自己的观察记录,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教师为学生创造了实践积累素材的机会,边观察边记录,有效地解决了后面习作内容无从下手的难题。如果学生能养成主动积累素材并及时记录的习惯,一定能够终身受益。
(二)课文、例文与习作指导紧密融合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和习作的主题一致,为学生习作提供了語言范式和观察方法。在指导习作时,教师顺学而导,在学完第一篇习作例文后就勾连课文,引导学生回忆这个单元写动物的文章——《搭船的鸟》,启发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考。同样,在教学“习作例文” 时,教师不是把例文作为一个单独的板块教学,而是融合在习作教学的指导过程中,让学生仿照例文的某一观察方法进行仿写。
当然,案例中只提供了“习作例文”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情,灵活运用。就运用的时机上,可以前置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言语规范;可以穿插进行,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教师通过范文予以引导;可以后置学习,在学生自由表达之后,通过例文的学习,评价改进自己的习作,充分发挥例文的示范功能。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