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素养课堂,彰显魅力

2018-10-25黄丽萍

教师·上 2018年9期
关键词:数学思考课堂练习核心素养

摘 要:数学核心素养已成为数学课程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课堂上我们要以落实核心素养为目标,构筑数学课堂崭新形态。因此,教师要用数学眼光对待生活现象,从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符号意识、问题意识等,以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思考;课堂练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5-02

作者简介:黄丽萍(1976—),福建连城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已成为数学课程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正成为深化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指导方向。数学核心素养究竟是什么?孙晓天教授说:“数学核心素养就是保证你未来成功生活的那个东西,就是告诉你,今天在教室里教的、学的,不是用来应付考试,而是为了生成那些在明天的成人社会里,仍然忘不了、用得上的东西!”那么,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我们又如何才能让学生把这些东西积淀在心底里?今天听了一节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结合课例谈一下肤浅的看法。

课例一:创设情境后,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人民币(1元以内小面值的各种纸币和硬币),并提出问题:“你认识哪些人民币?”

……

生:我认识这是1元(纸币)。

师:你从哪里看出这是1元?

生:这里有写着“壹圆”,背后也有写着1,还有拼音的“yuan”。

……

师:你怎么知道这是1角?

生:看,这里写着1角两个字。

……

评析:

学生对1元和1角并不陌生,并且能很快区分,但如何区别,两种面值有哪些不同,若要准确表达出来,这既是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是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虽然两种面值都有显眼的“1”,有的学生从大小区别,有的从颜色区别,但最重要的是找到“圆”字与“角”字,这才是最根本的区别。这里既有求同思维,又渗透求异思维,求同思维能让人获得对问题正面而深刻的看法,求异思维可以让人对问题有新颖而独到的认识,正因为有单位的不同,所以能很快区分两种面值的人民币。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是核心素养最本质的特征,是最核心的成分。

课例二:

师:要买这支1元的笔,不用找零的话,该如何付钱?有哪些不同的付法?

……

师:为什么用这1元能买,用这10个1角也能买?

生:因为10角就是1元。

……

师:那2元就是多少角?3元呢?

师:20角是多少元?40角呢?

……

师:用1元可以买这里的哪些物品?(若有4角的铅笔、1角的纽扣、5角的练习本、1元的彩铅)

师:用1元可以买其中的哪两样物品?

师:可以买其中的三样吗?

……

评析:

1. 培养数学意识,形成良好数感

在等值兑换的过程中,就是培养学生数感的过程。数感是一种基本素养,主动、自觉地理解或应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有良好数感的人,会形成科学的直觉,且对数的运用、意義和运算有灵敏的反应能力。“为什么用这1元能买,用这10个1角也能买”这个问题就让学生有了初步的数学意识“1元=10角”。接下来单位换算的练习,培养学生对数和数运算的敏锐感受力和适应性。

但如果此时能让学生质疑问难,或教师引导提问:为什么“1元=10角”,2元就等于20角呢?“1元=10角”,蕴藏着满十进一的计算法则,10个1角就是1元,1元=10角,2元就有2个10角,就等于20角,这是建立在学生认识100以内数的组成的认知基础上的运用,也是为今后学习除法做准备。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感既反映了其数学素养能力,又反映了他们的数学态度。具备良好数学意识的学生,对数的运算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感受力,能够主动、有意识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观察、解释和表达客观事物间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等,并善于捕捉和挖掘生活中各种现象所包含的潜在的数学特征。

2. 培养数学意识,解决生活问题

简单的“1元=10角”,其中还诠释着人们生活的需要。整十数的计算方便、快捷,便于人们运用,这也是生活中计算的简便需求。另外,数学问题产生于生活中,买卖物品时不可能正好都是整元的,买笔还不要1元,那要找回多少钱?怎么办?此时把1元兑换成10角,是便于人们找零而使用的。原来学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课堂上的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课例三:教师提出“拿出学具币,和同桌说说,你认识哪些人民币。”“你从哪里看出这是1元?和同桌交流你的想法。”“要买这1元的笔,可以怎样付钱(不要找零)?有几种不同的付钱方法?小组交流。”“小组内进行购物游戏。和同学说说你想买什么?是怎样付钱的?”等问题。

评析: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指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三个方面内容: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其中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两个方面,是每节数学课都可以落实培养的。教师要把数学课堂变成学生的学习舞台,成为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的舞台。

本课教师设计了多次小组学习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小组学习中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这些学习活动,也是学生个体“先学”的体现。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己先思考,与伙伴交流,自学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

课例三:

教师开展讨论活动——买1元笔的付钱方法:用除了用1元纸币或硬币;用10个1角。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实践,给予充分的表达机会。

师:除了这三种方法,还可以怎么付钱?

生:用两个5角硬币。

师:为什么?

生:一共10角。

师:还可以怎么付?

生:1个5角,5个1角。

……

师:用这1元可以买几个扣子?为什么?

生:买10个,因为刚好是1元。

师:用这1元可以买几本本子?为什么?

生:两本。

师:用这1元可以买其中的两样吗?

生:可以买1个扣子和1本本子。

……

评析:

从以上对话记中可看出,每个问题教师只让一名学生回答,而后立即转入下一个问题,而这些恰恰都是关键性问题。这也是本节课的缺憾: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快速指名回答,似乎面对的都是优生;指名一两位学生回答后就过了;明明让学生小组讨论,一分钟还不到就匆匆结束。这也是很多教师的“通病”。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忙于赶教学进度,课堂中一些比较“费时”的教学环节需要,与时间赛跑导致学生根本无法深入理解和感受蕴含于数学知识背后的深层次的东西。而对于重要问题,或是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教师一定要让多名学生回答,反复回答。这里的多个人“说”不是机械的重复回答,而是帮助学生再思考,幫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内在的本质。在这个讲“为什么”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讲理意识、讲理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生成,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对话交流,使其在不断争辩、不断明理中引发再思考,逐步突破知识难点,打通思维障碍,发现数学知识的本质。教学,还是要适当、适时地放慢脚步,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给足其表达的机会,让学生的思维飞扬起来。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对学生的素养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其学科特点和规律也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供了条件。核心素养不是数学具体的某个知识点或技能,但蕴含了数学重要思想方法,反映了数学的本质与价值,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所以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是朝夕就能够养成的。在教学中我们要有这种意识,并朝这个方向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许卫兵.探寻教学的意义——有感于 《认识人民币》的教学[J].小学教学设 计,2017(Z2):32-33.

[2]高 丽.守住数学素养的质 把握课堂 练习的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 (15):129,131.

猜你喜欢

数学思考课堂练习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练习优化设计探究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对初中文言文创新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