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课堂学生“插话”现象
2018-10-25徐旭芳
摘 要:高中阶段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这是学生在教学方面获得良好发展的重要标志。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每一位教师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教师要注重自身核心素养的提升,注重教学内容与教学理论、教学素养与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机结合,不断探究,让课堂成为学生核心素养成长的土壤。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插话”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6-15
作者简介:徐旭芳(1971—),女,福建省福安市高级中学教师,一级教师,本科。
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博士导师王尚志教授在“关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专题报告中提出中国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培养其核心素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积极探究,去思考到底要怎样才能让课堂成为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成长的土壤?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对学生来说应该把自身发展与提升素养放在第一位。
当今社会提倡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体表现在课堂上学生们在老师讲题过程中一遇到听不懂或者是不能理解的地方就马上提出疑问并与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在老师解答之后,再进行到下一步的教学中。而像上述现象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课堂中一般被认为是打断老师的教学,是扰乱课堂秩序,是不被允许的。教师对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发问、踊跃表达,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他们继续发扬这样好学好问的精神,以此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欲,提升数学课堂的效率,让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
教师对数学课堂上学生“插话”应分为两部分去剖析看待。
一、数学课堂上学生“插话”的深层意义剖析
1. 插话是学生质疑问难的基本途径
好的发问本身就是洞察力的一部分,人的思维过程本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发问,鼓励学生多问,让学生在问的过程中提升学习效率。由于每个人看待问题的方式与角度不同,所以才会存在学生们的“插话”现象。学生们在课堂上插话,其实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学生专心听课紧跟老师教学步骤的体现。教师对学生们课堂上“插话”的行为应给予鼓励,并加以引导疏通,让问题能够有效地得到解决,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观察上述学生“插话”现象可以看出,学生对老师所讲内容是有认真听的,也进行了思考。一两个学生开始“插话”并得到鼓励,可以带动全班学生一起思考,然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个时机,引导学生们积极思考,并鼓励他们在课堂上交流各自的意见与看法,促进共同进步。
教师对在讲题过程中学生突然的“插话”并没有呵斥,也没有打断学生的发言,而是细心地聆听学生的发言,静静地等待学生发言完毕,并针对学生的发言给出自己的建议。这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也是对学生在课堂上发问的一种鼓励。
2. “插话”是学生善思好学的重要体现
课堂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交流讨论的时间很少,这就表明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自主地表达自己的看法。高中生正处于最有热情的年纪,他们渴望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见,所以在课堂上就经常会出现老师讲着讲着,学生一有不同看法时,就会不自觉地脱口而出的现象。对于这样的现象,教师要进行判断,判断学生是真的对课堂内容有疑问,还是单纯地想扰乱课堂秩序,对真的好学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案例 2:在复习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时,教师给出了一个题目:在△ABC 中,若(a+b+c)(a+b-c)=3ab,且2cosAsinB=sinC,试判断△ABC的形状。很多时候,学生“插话”可能仅仅只是大脑中一闪而过的想法,教师要做的就是抓住这些想法并放大他们的想法,让这些想法能够得到倾听与分享,激励学生善思的内心。在以上案例中,学生突然“插话”的现象,都不在教师的预料之中,但是教师并没有打断他们,而是静心倾听,让他们的想法得到了表达,让学生在持续思考中对数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更热爱数学,这是不在预料之中的意外收获。
二、对数学课堂“插话”现象的应对策略
数学课堂上的“插话”现象,有的是学生正常对学问的发言,有的则是学生扰乱课堂秩序的恶作剧,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目的,教师要客观分析,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1. 细心聆听
无论是对教师来说还是对学生来说,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都是一种好的品德。在学生发言时,教师就应该细心聆听,然后就学生的观点给出自己的建议,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对于学习有见解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提升课堂效率。例如,在讲正四面体的外接球相关问题时(如图 1), 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细心聆听,在学生寻找球心,构造直角三角形中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精神,完成情感目标的学习,突破难点。
2. 给予肯定
对于课堂上那些“插话”的学生所发表的见解,教师在细心聆听之后,对他们的想法要给予肯定,鼓励他们继续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例如,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2所示),图中三个正方形的边长均为2,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部分学生认为“该几何体为正方体只挖去一个底面半径为1且母线长为的圆锥”,于是得到答案24+(-1)π;也有学生认为“挖去的圆锥母线长为”,得到答案24+(-1)π。教师在给予肯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到该几何体是棱长为2的正方体挖去两个底面半径为1且高为1的圆锥剩下的部分(如图3),学生恍然大悟,对学习充满激情。因为单单就学习方面而言,教师的肯定对学生来说是最有效的激励手段。
3. 给予警示
课堂插话是学生发表自己对数学见解的一种途径,但这也有可能成为学生扰乱课堂秩序的一种方式。对于那些单纯想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警示。如在讲解《工序流程图》这节课时,教师提出一个老人、一只狼、一只羊和一筐青菜如何安全过河时,学生往往会有各种想法,个别学生会乘机扰乱课堂,教师要妥善引导,让学生能够引以为戒,自觉维持课堂秩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
综上所述,教师对数学课堂上的插话现象应加以鉴别,区别对待。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应首先学会倾听学生的想法,对于好的方面要给予鼓励,对于不好的要积极劝诫。让学生在课堂上都能紧跟老师的教学步骤,善于思考,踊跃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核心素养成长的土壤。
参考文献:
[1]赵雪英.高中数学课堂问题互动教学 法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 (36):64.
[2]陈惠芳.走向学生声音在场的数学课 堂教学——基于生態理念的“对话式 教学”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 2015(Z1):106-109.
[3]王少锋.数学课堂如何正确领会对话 精神[J].教育教学论坛,2013(50): 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