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教学“快”与“慢”的思辨

2018-10-25朱芳

教师·上 2018年9期
关键词:思辨语文课堂教学

朱芳

摘 要:随着当前愈发功利化的语文教学所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慢语文”的理念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中。“慢语文”意在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自由、适切的语文学习空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如何恰当把握“快”与“慢”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将从辩证看待快慢关系、合理把握快慢之度、恰当处理快慢节奏三个方面来论述如何打造出思辨色彩浓郁、学生情感充沛、师生关系融洽的人文化语文课堂。放慢语文教学的脚步,平息浮躁功利的心态,是对自然之道的探寻,对生命之态的尊重,对深刻之美的体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快慢;思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6-22

作者简介:朱 芳(1995—),女,湖南省长沙市北雅中学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语文课堂,特别是一些公开教学,课堂呈现出大容量、快节奏的特点。师生问答,火急火燎,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来得及思考,答案就匆匆揭示;过渡衔接,快马加鞭,教师常常争分夺秒赶进度;再加之画面、音乐、视频的快速切换,多种媒体的反复冲击,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课堂鼓鼓囊囊,没有一点缝隙;师生马不停蹄,没有一丝停歇。但一味求快求速度,看似提高了效率,实际上却是在做夹生饭。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以“快速”求“高效”,只能是“欲速则不达”。

当下“慢”的理念已经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开始倡导“慢教育”“慢教学”。为了追赶上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直不堪重负地向前“跑”着。教师们绞尽脑汁,想要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课堂里,让学生尽可能地掌握更多的知识。语文课堂上一波又一波知识点的涌来、一个接一个问题的提出、文字图片视频的快速切换,让学生应接不暇、疲于思考。教师们期待着自己“充分”的预设能让教学目标立竿见影地达成,然而这种盲目求“快”的语文教学,带来的却往往是低效和压力。因此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放慢脚步、关怀生命,实现真正高效的语文教学。对于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快”与“慢”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与处理,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仔细思考。

一、对立统一,正确认识快慢关系

长期以来,我们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快”与“慢”关系的认识存在着几大误区。首先是对于“快”“慢”内涵理解的片面化,教育领域中的快与慢不单单指的是速度,它更是我们教师的教学心态与姿态。快教育以“快”为核心,关注当下、效益为先、追求效率;慢教育以“慢”为焦点,着眼长远、以人为本、注重质量。如果仅仅从教学速度的角度去把握快、慢的本质,容易将快、慢对立起来,这种观点是形而上学的。我们要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快与慢的丰富内涵,我们的语文教学完全能够在立足现在的同时也展望未来,在关注效率的同时也呵护成长,在注重速度的同时也保证质量,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的语文教学的模样。

其次,我們倾向于将课堂教学的“快”与“慢”完全对立起来。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或是追求高效化,教师满堂灌,学生机械学,一刻不肯慢。或是极端民主化,教师不作为,学生盲自主,一点不能快,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快与慢的关系,“快”和“慢”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我们既要看到它们的斗争性,又要看到它们的同一性。语文课堂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是理性的交际工具,也是感性的人文关怀。语文课堂上既需要快节奏,也需要慢思考,我们要合理地将“快”与“慢”结合起来,追求整体和谐的教学艺术节奏。

最后,我们习惯于把教学速度的快等同于教学的有效,慢则等同于无效。“有效”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的目标。教学是否有效,关乎教学速度的快慢,更关乎教学质量的高低与目标的达成。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既有显性的短期目标,也有隐性的长远目标。短期目标主要是立足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如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培养;长期目标则关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如进行文学文化的熏染。正如魏书生所说“教书必先育人”,语文教学在重视完成显性目标的同时切不可忽略隐性目标实现。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要力求培养一个情感充沛、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

二、平衡和谐,合理把握快慢之度

度,在哲学上是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界限、幅度与范围。凡事皆有其度,一旦越过这个界限就会发生质的改变。教育领域中的度可解释为对教育“质”与“量”的程度和进度的规定性。如果教育过快则显得急躁、冒进,让学生觉得紧张疲劳,是多快抢拉的教育;如果教育过慢则显得懈怠、懒散,让学生觉得思维松散,是少慢差费的教育。绝对的快与无谓的慢,皆不可取,二者都违背了教育的本质要求与基本规律。语文教学必须适度,但这种适度并不是机械的折中主义,而是恰到好处的“中庸”主义。“中庸”在这里指的是一种快与慢和谐均衡的理想状态,是一种富有智慧、真实自然、授受合一的教学境界。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把握语文课堂教学的快慢之度?

1. 切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新修订的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将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层次。受学生年龄、个性、心理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也各有差异,因此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速度也快慢不一。语文课堂教学快慢之度的灵活调整,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力求做到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的接受空间、夯实学生的已有储备。当我们加快教学节奏时,切不可让学生产生焦虑情绪,要保证学生的思路能够跟上讲课的进度,注意不要让学困生疲惫掉队。当我们放慢节奏时,要避免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要保证学生的思维处于适度紧张的状态,注意不要让学优生无事可做。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快与慢的变化,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恰到好处的快慢节奏下,力求让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愉快地学习。

2. 把握课堂时间价值曲线

课堂教学四十五分钟,学生的心理状态可分为五个时段:起始时段(五分钟,呈波谷)→兴奋时段(十五分钟,呈波峰)→调试时段(五分钟,呈波谷)→回归时段(十五分钟,呈波峰)→终极时段(五分钟,呈波谷)。教师可以根据四十五分钟内学生心理状态的的起伏发展规律,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活动的顺序和时长进行灵活调节与控制,来合理调整快慢之度。首先,在起始时段和终极时段,学生都处于一个注意力较涣散的状态,教师应该适当加快教学节奏,导入和收束的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兴奋时段与回归时期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两个黄金时期,此时学生的思维最清晰,心理状态也最活跃。教师要在这两个时间段内解决教学的重难点问题,在学生的疑问处和生成时适当慢一点,学生易懂的地方就一带而过,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己思考。最后是调适时段,学生此时处于一种疲劳的状态,教师应该放慢进度,合理“浪费”一点时间,引导学生进行适度放松。教师要根据课堂时间价值曲线,适当分配教学时间,错落有致地安排教学内容,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变中引趣,恰当处理快慢节奏

教育世界中的人是一种自我建构的“生成性存在”,教学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根据学生的动态生成,灵活地变换快与慢的节奏。课堂长时间持续单一节奏,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难以集中。教师要让课堂富有变化,在动与静、疏与密、快与慢的切换中,形成一种自然流动的美。在课堂过于热闹时,适当放慢节奏,让学生的心态平静下来。在课堂过分安静时,合理加快节奏,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教师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有助于学生消除疲劳,保持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这种整体和谐又富有变化的教学组织,能够营造出适度紧张又不失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师生在这种氛围中实现生命的共同润泽与成全。那么对于课堂教学快慢节奏的调整,具体应该如何实施呢?

1. 教师语言风格的切换

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手段,课堂教学活动要由语言来组织,教学的行程也由教学语言来控制。教师教学语言水平对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需求,教学语言注重抑扬顿挫,从而调节课堂的快慢节奏。如在对鲁迅《故乡》一文的教学中,在描绘夏夜瓜地的美景时,可稍微加快语速提高声调,让描述更加生动形象。在讲到中年后的闰土时,要适当放慢语速降低声调,渲染一种感伤的氛围。教学语言的快慢可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教师可以用快速升调的语言,让学生兴奋起来。当学生在思考时,教师可以用慢速降调的语言,为学生创设良好思维环境。总之教学语言的快慢的要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进行调整,教学语言风格的巧妙切换有利于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

2. 教師教学行为的转变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指教师为了促进学习者完成学习行为而进行的支持性、服务性、指导性的活动总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快、慢节奏调节的教学行为,主要是教师的引导和等待。教师的及时引导,能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推动学习进程顺利完成。教师的耐心等待,能够让学生有更多时间独立思考,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如窦桂梅老师在《秋天的怀念》一课的教学中,当学生回答“你怎么理解母亲让儿子去看花呢?”这个问题时,她给出的回应是“继续谈,我可不评价”。“继续谈”肯定了学生思路的正确,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远。窦老师并没有将正确答案和盘托出,而是给予适当的引导,等待倾听学生的声音,这样的教学智慧值得我们学习。当课堂气氛过于热烈紧张时,等待一下如教师可以来个总结,可以让学生“静”下来,让课堂节奏变得更舒缓。当课堂氛围过于安静沉闷时,适当引导如合作探究一个问题,能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气氛变得更活跃。

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快”与“慢”的对立统一关系,语文课堂教学快就是慢、慢就是快,过度追求效率,只会适得其反,只有稳扎稳打,才能稳步向前。语文课堂的教学组织要追求快慢相宜,将合理的“快”和适当的“慢”相结合,并在快与慢的“柔性”转换中,营造出紧张而愉快的课堂氛围。语文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努力打造思辨色彩浓郁、学生情感充沛、师生关系融洽的人文化语文课堂。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改变简单多快的非理性增效方式,回归到语文快慢有度、动静结合、张弛有致的优雅品学上来。

参考文献:

[1]邱广东.数学慢教育的“度”的把握[J]. 中学数学,2016(12):63-65.

[2]邓球柏.论中庸之道[J].首都师范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40-46.

[3]尹辅能.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在语文 教育中应用的思考[J].楚雄师范学院学 报,2002(2):94-97.

[4]王仁甫.45分钟价值曲线[N].中国教育 报,2002-09-19(8).

[5]岳 伟.教育过程的不确定性与教育计划、 教育预测的限度[J].教育发展研究,2006 (17):58-62.

[6]肖家芸.语文教学的质量意识和效率 自律[J].学语文,2008(6):4-5.

[7]杨小微.期待一种从容、舒缓、优雅的 教育[J].江苏教育,2010(35):1.

[8]薛法根.“根”的事业“慢”的艺术—— 我的语文教育观[J].江苏教育研究, 2017(1):18-23.

[9]李如密,王冬黎.课堂教学等待艺术 探微[J].教育科学研究,2011(8): 46-49.

[10]刘海燕.关于高效课堂的冷思考[J]. 考试(高考族),2009(11):104.

猜你喜欢

思辨语文课堂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