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策略研究
2018-10-25刘建荣
摘 要: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历史中,鲁班、“庖丁解牛”、卖油翁的故事被人们口口相传,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更加需要工匠精神的助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至关重要,这不但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具有正面的引导作用,同时,对企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理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拟对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职业教育;学生;工匠精神;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5-06
作者简介:刘建荣(1972—),男,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职德育。
一、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意义
目前,在职业院校中普遍缺乏工匠精神的培养,导致职业教育为社会输送的人才在个人思想素养和责任担当以及工匠精神方面的缺乏,对学生来说,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不足,职业生涯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1. 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需要职业教育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养
工匠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在具体工作中,工匠精神体现为敬业、精业、专注、创新等内容。在我国新时代经济结构转型、调整、优化的情况下,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急需既有较高专业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又具备社会责任感、工作认真负责、有担当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2. 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我国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之后,对学生的培养方面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不仅要求学校完成课程教学任务,也要求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精神培养方面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工匠精神的培养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工匠精神要求学生认真负责,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工匠精神可以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出来,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3. 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需要工匠精神
众所周知,一个人在青年时期如果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思想道德修养,将来对一生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和帮助。在校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如果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工匠精神培养,对学生将来在工作中快速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培养,职业院校学生们具有了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高超的技能和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我们相信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会有一大批能工巧匠甚至“大国工匠”从职业院校学生中脱颖而出,实现职业生涯的良好发展,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养策略的探讨
1. 加强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建设新时代职业特色校园文化是职业学校育人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陶冶、凝聚、约束等育人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重点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结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行业、企业文化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积极推动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院校要充分发挥板报、橱窗、教室、实训室、楼道及校园其他场所的宣传作用,精心设计、张贴体现职业特色的标语、名言、标识和大赛获奖选手、优秀毕业生、技术能手、劳动模范、创业典型的照片及事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加强工匠精神的宣传和引导,提高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深入认识,或通过校园广播宣传工匠精神。通过校园文化的示范和引领作用,逐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同时严格班级管理和教学管理,建设热爱专业、苦练技能的优良学风。
2. 开设好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指导课程
我国普通中小学的教育强调教学质量,注重升学率,但普遍缺乏对学生进行社会性的教育和职业性的教育,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不是十分清晰。进入职业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指导课程是学生必修的德育课,旨在使学生学会分析自我,分析经济环境、行业发展等因素,结合自身和客观实际,树立职业理想、明确职业目标,然后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设计职业发展的路径,之后,按照规划的职业发展路径,不断努力、不断提升、不断进步,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指导课程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教育内容,培养学生乐业、敬业、勤业、精业、志存高远的职业意识。职业院校要确保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指导课程的正常开设,还要确保教师上好、学生学好,真正取得课程实效,帮助学生目标明确地发展自己。
3.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体现工匠精神培养
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应该树立以服务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要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行业及企业用工需求及标准,也要考虑实训设施设备、课程体系的建设、学生培养标准及教学方法的运用等多方面因素。总的来说,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而工匠精神培养是学生成长成才不可缺失的内容,所以在整体建构人才培养模式时,一定要融入工匠精神培养要求。
4. 日常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培养
在教育教学中,把工匠精神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把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紧密地结合起来。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要时刻向学生灌输工匠精神的思想意识,使学生无论在学习专业理论还是在练习实践技能时,都努力做到注重细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待所学专业要做到精益求精。让学生在具有工匠精神的意识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使工匠精神在学生的思想中不断得到内化和升华。
5. 校企合作中推进工匠精神培养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的必要途径。职业院校要积极推进校企合作,邀请企业专家和优秀员工到学校作报告,让学生了解优秀企业文化,也可以建立企业专家工作站,聘请企业专家到校进行实训课教学,让学生体会严谨、求实的学风。职业院校可以选择一些优秀企业建立教师工作站,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学生通过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的锻炼,加强吃苦耐劳、遵规守纪、责任担当、安全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可以体会到员工和企业对产品质量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理念。职业院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工匠精神的培养。
6. 技能竞赛中强化工匠精神培养
技能竞赛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力,是师生展示职业技能的平台。职业院校应积极开展校级职业技能竞赛活动,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地州及省级技能大赛,其中的佼佼者再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主题是“职教改革四十年、产教融合育工匠”。通过技能竞赛活动,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练”,在学生中掀起勤练技能、练就绝技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专注专业、精益求精、敬业奉献,强化工匠精神培养。
7. 评价模式改革中引入工匠精神内容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推行学生评价模式改革,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才观”和“成才观”,有利于引导并促进学生自信、自强、目标明确地发展自己。在职业院校学生评价模式中,评价主体不但有学校,还要引入企业评价;评价内容不但要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实训态度、考勤、遵规守纪、安全意识、文明生产、职业道德、敬业奉献、吃苦耐劳、责任担当、进取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等内容进行评价。通过健全人才评价体系,畅通人才成长通道,鼓励和促进职业院校学生脚踏实地、苦练本领,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弘扬工匠精神,展现新时代职业院校学生的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
[1]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 坛,2014(22):66-69.
[2]阳桂桃.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学生 职业素养培育的推进途径探索[J].中 国培训,2016(12):15-16.
[3]刘晓欧.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养模式 研究与实践[J].才智,2018(10):85.
[4]李寿泉.高校运行“工匠精神”结合校 企合作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型人才新 模式[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 (12):24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