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在人事制度改革中运用对策之我见

2018-10-25冯亚鸽

中国经贸 2018年18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鉴定对策

冯亚鸽

【摘 要】职业技能鉴定对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在企业的落实具有直接的影响,是新形势下人才市场完善和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依据。本文介绍了职业技能鉴定的概念和作用,阐述我我国目前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的弊端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应用于人事制度改革之中的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职业技能鉴定;人事制度改革;对策

职业技能鉴定是对是以政府规定的职业标准为依据、以专业授权机构为指导,是对劳动者技能水平和专业知识进行评定的专业工作体系。特定职业的等级标准是职业技能鉴定的依据和标准,是评价劳动者是否具备特定等级要求的评判根据。职业技能鉴定是一种全社会的、全范围的社会考试,具有广泛性和突出性的特征,所以针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考核应当以职业活动为基础,并能够全面地地提升劳动者劳动技能,使得我国社会能够具备更加全面和健全的技能人才。

一、职业技能鉴定在人事制度改革之中的作用阐述

职业技能鉴定是按照一定的模式和标准对劳动者的专业素质、心理素养进行评定和评价的工作体系。职业技能坚定是判断劳动者是否具备从事特定工作岗位所具备的专业技术的能力主要途径,是为行业提供专业人才和保障行业发展质量的重要保障。职业技能鉴定在职业活动和技能考核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针对性。

人事制度的改革和经济、社会的进步需要规范、科学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作为后盾。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的存在会在无形之中敦促从业者和劳动者形成自我提升的意识,使得劳动力就业市场走向更加规范的道路,促进全国范围内劳动者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入攻坚时期的情况下,一些行业的劳动者需求已经达到饱和,这时候需要企业择优录取一些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来进行岗位匹配。职业技能鉴定的作用在這种情况下不言而喻,其可以为竞争性就业的开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职业资格鉴定证书成为劳动者掌握相应技术、具备相应素质的证明书和通行证,职业技能鉴定在人才流动、就业制度完善和人事制度改革之中均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职业技能资格鉴定弊端阐述

职业技能资格鉴定在我国人才市场的应用范围较窄,发展起步也比较晚,职业技能资格鉴定在人事制度之中的作用难以展现。目前来看,职业技能资格鉴定体系在运行之中呈现出如下弊端:

1.缺少专业的鉴定机构

职业技能评定涵盖社会上各个职业,工作任务繁重、复杂,而我国鉴定机构发展很不均衡,与职业技能鉴定的时代需求严重脱节。很多职业鉴定机构工作人员缺少相关工作岗位和专业的知识与经验,部分工作人员甚至是兼职的。因而,职业资格鉴定在实践运行之中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导致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大打折扣,鉴定质量难以得到根本保证。

2.职业鉴定模式僵化

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一般是以某种绝对化的特定标准作为参考的,考试内容固定、考试模式缺乏灵活性。职业资格鉴定的考核一般是根据本行业专家意见开展,一般存在内容陈旧、试题形式不灵活的缺陷,难以跟上行业发展的动态变化,导致职业技能鉴定不能起到筛选专业人才的作用。出题者对行业的现实情况了解不深,其所出的试题往往难以被劳动者和大众所接纳。部分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多年不进行问题修订和管理制度完善,导致考试内容陈旧,现代职业资格鉴定要求和岗位工作技能脱节,在落实检定计划、成绩管理等相关制度过程中比较随意,使得职业鉴定模式变得死板和僵化。

3.职业技能鉴定不被劳动者所重视

市场经济在逐步深入发展,对劳动者进行职业资格鉴定是大势所趋。但是劳动者对职业资格鉴定的认知程度和认可程度还比较低,一些基层员工对职业技能鉴定缺少重视,认为在工作岗位上进行经验积累即可,工资薪金和岗位晋升自然而然地就会发生。对职业技能鉴定的不重视不仅仅体现在一线技术人员身上,还体现在一些小规模企业的招聘过程中,一些小微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根本不重视应聘者的职业资格,只求其能完成基本岗位职能即可。上述现象侧面地反映了我国社会不重视职业技能资格鉴定的现状。

三、职业技能鉴定在人事制度改革之中的应用策略

职业技能鉴定对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制度改革具有直接的影响,建立完善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至关重要。政府和企业应当通力合作,提升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促进劳动者业务技能全面提升,使得我国市场经济全面发展获得更加强大的人才支持。

1.做好职业技能鉴定规划工作

在进行职业资格鉴定体系构建之前,首先要开展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对不同行业和岗位工作人员数量、岗位技能要求和人员构成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提升职业资格鉴定的科学性和规划性。在这一个过程中要充分调动技能型人才的积极性,尤其是发挥高级技师、技师的重要作用,使得技能型人才能够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更大的贡献。其次要加大对初级工、中级工和高级工的培养力度,形成涵盖基层、高层的健全人才梯队结构。此外,制定配套措施来加强明确职业资格鉴定目标、形成技能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敦促组织内部进行工作机制完善和内部资源整合。最后用人单位应当鼓励员工在工作岗位上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和学术技能,鼓励他们主动地参加职业资格鉴定,给予那些工作岗位技术过硬工作人员一些恰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创新职业技能鉴定方式

职业资格鉴定是为劳动者职业生涯发展服务的一种职业评价体系。因此,职业技能鉴定过程中需要坚持人本原则,以方便劳动者一切工作开展的出发点,建立灵活的职业资格鉴定运行机制很有必要,从而为劳动者提供形式多样的鉴定方式,根据劳动者本身的岗位性质、工作任务进行针对性职业资格鉴定。为了满足劳动者职业资格鉴定需求,用人单位在针对劳动者和员工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可以给予其脱产学习的机会,使其能够获得更加全面和针对的培训。考评员需要在坚持职业资格鉴定质量的条件下深入基层,主动对劳动现场和劳动条件进行观察和评价,将标准试题和生产情况结合在一起,使得劳动者的实际技能得到考核,使得被考核者的真实技能水平得到展现。

3.加强对考评人员的培训

考评人极其考评行为直接决定了职业资格坚定质量和技能人才业务素质的考核情况,因此考评人员必须坚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工作方式,坚持技术和规范并重。职业技能鉴定机构需要加强对考评人员的考核,加强其对特定工种、特定行业的的了解程度。如果在职业技能鉴定过程中需要采取口头回答的考核形式,那么还需要设计各种工种、各种等级的口语试题。简而言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考评员需要在专业知识和操作经验上都具备深厚的基础。

4.改革鉴定评聘制度

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的时候需要将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出具的意见考虑其中,提升高级技师和技师的评聘比重,使得评价和聘用分开开展。除此之外,还要提升职业技能鉴定结果的应用范围,配备相应的鉴定津贴,放宽评聘报名条件。在考核达标之后,应当通过颁发职业资格证书的方式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结果的证明,做到择优选择、择优聘用,让劳动者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企业还需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人事制度来保障待遇,让劳动者能够集中精力进行业务钻研,争取快速成长为业务骨干和技术带头人。职业技能鉴定过程中要引导企业打破工龄和等级的固有限制,只要劳动者具备相应的工作技能,就允许其进行职业技能评级,让年轻的劳动者维持技术钻研的热情,使得用人单位能够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技术队伍,避免其因为工龄限制而不能参加高级别的职业技能鉴定。

综上所述,职业技能鉴定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人事制度管理水平,其在人员聘用、人员管理、人员素质提升上具有直接的影响和作用。构建科学公正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是改善从业人员业务技能、提升人事管理管理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持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曹素姣.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应用的可能性探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5,(5):398-399.

[2]李永金,李栋.当前职业技能鉴定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劳动保障世界,2011,(1):68-69.

[3]钱永涛,李爱国.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15(12):216-218.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鉴定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论职业技能鉴定在高职教育中的意义
职业技能鉴定的发展与
铁路物流运输企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改进蚁群算法在职业技能鉴定题库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职业技能鉴定中质量督导员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