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保理行业效率评价:基于DEA模型和上海的证据

2018-10-25郑加梅陈霜华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商业规模效率

郑加梅,陈霜华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201209)

一、引 言

在国际竞争和融资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当前赊销结算方式日渐盛行,虽有利于行业整体发展,但却使得供应(服务)商现金流压力和账款回收风险提升。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11月末,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规模突破12.9万亿元,同比增速9%,“回款难”已经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后劲。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因信息不对称和商业银行信用中介功能缺失,其现金流压力和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李俊江和于众,2015)[1]。因此,越来越多商贸企业需要利用保理业务(factoring)来确保债权并提高资金调度与使用效率。所谓保理又称保付代理,是指供应商将因赊销而形成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机构,保理商据此提供贸易融资、销售账户管理、客户资信调查与评估、应收账款管理与催收、信用风险担保等服务。与银行流动资金贷款等产品相比,商业保理被誉为“最适合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解决方案”。①自2012年率先在上海等地试点以来,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发展迅猛,新增商业保理公司数量、保理业务量和融资余额连续4年成倍增长。据统计,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国商业保理企业注册数量突破5000家,业务规模达5000亿元,服务的中小企业数量超过10万家。

在国家提出要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利好政策推动下②,我国商业保理业的市场潜力巨大,将对加速企业应收账款流转、盘活存量资金和降低企业杠杆率等发挥更大的作用。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商业保理行业仍然面临融资渠道受限、专业人才匮乏,信用体系不健全、风险管理难等问题(唐筱芳,2015;徐飞和陈卉,2016)[2][3],致使部分商业保理公司仍处于空壳状态③。而且,学术界尚未对我国商业保理行业的运行效率进行评估研究。本文拟运用规范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上海浦东新区52家商业保理企业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探究企业规模、企业性质和企业经营年限对效率的影响,提出政策制度的优化建议。

作为商业保理行业的先行先试区,上海浦东新区对商业保理业务模式和事中事后管理体系进行了大胆有序探索,基本形成准入制度严格、市场主体多样化、监管模式定制可控的上海样本,成为商业保理行业集聚区。截至2016年10月底,浦东新区设立的商业保理企业已超过400家,从业人数逾2000人,累计投放保理融资款655亿元。同时,保理业务模式和融资模式也不断创新,如保理资产私募基金和保理资产证券化在国内都是首例。因此,在数据可得性基础上,本研究评估浦东新区商业保理企业效率并探究其影响因素,借鉴典型案例,有利于梳理、总结和推广商业保理行业试点地区和企业创新实践,推动政府层面做好行业顶层设计,促进我国商业保理行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二、文献回顾

关于保理研究,国外文献主要集中于保理业务的功能和优势。保理是一项古老而又新兴的商业服务,其源头至少可追溯至14世纪的英国(Hillyer,1939)[4]。现行的保理业务模式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和西欧国家,后逐渐发展扩大至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④相比企业信贷和应收账款质押等应收账款管理方式,保理业务适用于客户(买方)较多、信用风险评估成本较高的供应商(Mian and Smith, 1992)[5]。Ivanovic 等(2011)[6]分析认为保理不同于银行信贷,但通过折价出售不稳定的资产(应收账款)起到短期融资作用,且具有不增加额外债务、提高流动性和降低融资风险等一系列优势。此外,保理价值主要依据应收账款的质量和买方(债务人)的信用,而不是卖方或供应商的信用。因此,保理业务尤其有助于实现信用评价不高(难以向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Klapper,2006)[7]。近年来,围绕产业中的某个占优势地位的核心企业,为其众多中小型供应商提供保理业务的反向保理不断增长,这必将大大拓展供应链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和促进行业整体发展。不过,Lekkakos和Serrano(2016)[8]论证发现保理业务的成功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否则可能致使供应商的融资成本增加和利润下降。

Fiordelisi和 Molyneux(2004)[9]利用数据包络方法(DEA)评估 1993-1997年意大利保理业(样本为30家保理机构)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研究发现这段时间内保理机构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得分较高。成本非效率的均值范围处于14%~22%,主要源于配置非效率而不是技术非效率。企业规模似乎与技术和经济效率无关,但所有制结构(银行保理或商业保理)则影响保理企业效率。进一步针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趋势的分析发现,1993-1996年生产率变动较小,但1996-1997年生产率大幅增加,其原因在于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的显著提升。 Fiordelisi和 Monferrà(2009)[10]则从股东价值回报角度评估了14家意大利保理公司2002-2004年的绩效 (研究样本还包括13家融资租赁公司),发现大部分保理公司具有良好业绩,资本费用较低且利润率较高,并获得正的经济增加值(EVA)。 相关的研究还有 Degl’Innocenti等(2012)[11]利用随机前沿方法评估意大利融资租赁公司(包括但不限于保理业务)2002-2008年的成本与规模效率。

国内关于商业保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行业现状描述、未来发展趋势展望、瓶颈问题探讨。早期文献主要介绍保理业务的概念、功能及中国(银行)保理行业发展现状,同时也指出我国商业保理发展滞后的问题 (路芳芳和段元萍,2009;徐燕,2003)[12][13]。我国商业保理市场需求巨大是基本共识(徐飞和陈卉,2003)[3],但相比国际发达国家的商业保理模式,我国商业保理法律制度、财税与信用管理制度等外部运行环境不健全,专业人才匮乏和内部管理不规范等瓶颈问题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陶凌云,2014)[14]。从已收集的文献资料来看,国内尚无文献专门针对商业保理公司的效率进行定量评估分析。

综上所述,国内相关研究注重定性制度及国际比较,但现有文献缺乏商业保理企业实际运行效率的经验证据。国外相关研究则集中于行业起步较早的个别国家,对新兴商业保理市场关注不够。

三、模型、指标与方法

(一)评价模型

目前,比较流行的效率评估方法主要有随机前沿分析(SFA)和数据包络分析(DEA)。前者基于数量经济学思想,后者运用数学规划思维,在生产前沿面的确定方法上大相径庭,各有优劣。DEA方法不必预先设定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函数形式,采用最优化方法确定指标权重,评估结果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在企业效率分析中,DEA方法成为最常用和最有效的非参数方法。与SFA分析法相比,DEA分析法更适合测度我国商业保理企业的效率。一方面是我国商业保理市场还不成熟,投入产出的函数关系还不确定;另一方面是因为DEA分析法对样本量要求较低,仅要求数据量为投入产出指标数量的两三倍即可。鉴于DEA 分析方法的优良特性,与 Fiordelisi和 Molyneux(2004)[9]的方法一致,本文实证研究采用DEA方法对浦东商业保理企业的技术效率进行评估。

DEA方法是运用线性规划方法,构建一条非参数的生产边界包络线,以评价决策单元(保理企业)的效率。DEA方法可概括如下:假定市场中有I个决策单元(保理企业),存在N种投入,M种产出。用X表示N×I投入矩阵,用Y表示M×I产出矩阵。xi和yi分别为第i个决策单元的要素投入和产出指标,产出-投入比为:μ′yi/v′xi。通过求解线性规划方程来计算决策单位的效率:

其中,Y是N×I阶产出矩阵,X是M×I阶的投入矩阵,θ是一个标量,λ为N维列向量,E是一个I维列向量。包络形式中的约束条件可以直观地理解:(Xλ,Yλ)作为所有决策单元的线性组合,当 λ是遍历的情形,(Xλ,Yλ)可以看成是企业在生产前沿面上的投影点,技术效率θ即为最优投入水平与样本实际投入要素水平的距离比。根据Farrell(1957)的定义,它满足θ≤1,当取值为1时表示该点在前沿面上,也就是说该决策单元是技术有效的。

由于我国商业保理行业起步较晚,我们采用规模收益可变(VRS)的DEA模型,评估分解得到商业保理企业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规模收益不变(CRS)模型假设所有决策单位都处于最优规模状态下运行,但由于受到财政约束等条件限制可能会导致某些决策单元不能以最优规模运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Banker等(1984)[15]扩展了CRS模型,提出了规模收益可变的 DEA模型(VRS模型)。VRS模型假设仅在CRS模型假设基础上添加了约束条件E′λ=1。这个约束条件的意义在于,VRS模型进行效率评价时仅以规模大小相似的标杆企业为标准进行比较,而CRS模型则是面向所有企业进行比较。因此,VRS模型在效率评价时对市场中的企业进行了分类,评价得到的效率是其纯技术效率,该效率反映的是实际生产点与规模收益变化的生产前沿之间的技术水平差距。规模效率可以通过同样的数据进行CRS模型和VRS模型的DEA分析,将从规模收益不变DEA中得到的技术效率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规模效率,另一部分为纯技术效率。

同时,本文采用产出导向型的模型测量商业保理企业的规模收益情况。对特定的决策单元,如果在两种DEA模型下测算出的技术效率值之间存在差异,表明这个决策单元存在规模无效率。为了进一步确定决策单元的规模收益情况,用E′λ≤1替代E′λ=1解决具有非递增规模收益(NIRS)的DEA问题。为与商业保理企业数量和业务量都高速增长的事实相吻合,本文采用产出导向的DEA模型,进一步评判商业保理企业规模收益处于递增还是处于下降阶段。

(二)数据与指标

1.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2015年上海商务委商业保理企业评估报告》,此报告中包含商业保理机构的公司名称、注册时间、注册资金、币种、企业性质(内/外资)以及62家保理企业(实际开展业务)的实到资金。此外,还包括2015年54家企业(其中,5家的保理总额为0,将其从研究样本中剔除)的保理总额⑤,60家企业的员工人数和高管人数。因有业务发生的拉赫兰顿(中国)商业保理有限公司未公布重要的投入指标职工人数(包括员工人数和高管人数),将其剔除。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指标数据的可得性,最终确定了52家商业保理企业为有效研究样本。

2.投入产出指标

合理选取投入和产出指标是运用DEA评价模型的关键。结合现有文献和实际,本文DEA模型中涉及的投入产出指标如下:

(1)产出指标:保理总额。 参照 Fiordelisi和 Molyneux(2004)[9]的产出指标,我们采用保理总额作为衡量商业保理企业的产出指标。然而,由于浦东新区商业保理企业的统计数据没有分类业务的保理额,只能采用能够表现总体业务量的保理总额作为衡量产出的指标,无法进一步按照业务内容将保理额细分为有追索权保理额、无追索权保理额和事先支付的贷款额。

(2)投入指标: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资本投入指标一般可选取物质资本和融资资本,但由于无法获取相关数据,本文采用实到资金作为资本的投入指标。劳动投入采用商业保理企业当年雇佣的全部职工人数(包括员工人数和高管人数),用来度量商业保理企业的劳动力投入量。

四、评价结果与分析

基于上述评估模型和思路,我们首先采用规模收益不变的DEA模型评估商业保理企业混合的效率水平(包括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然后在规模收益可变的假设下,把技术效率从规模效率中分离出来,得到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同时,我们也对规模效率做进一步区分,即评判规模收益递增还是规模收益递减。最后,我们再根据保理企业的规模、所有制性质和经营年限等对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比较分析,探析商业保理企业运行效率的影响因素。

(一)总体效率及分解分析

商业保理企业效率评估结果见表1。其中,第一列数字是基于规模收益不变假设测算得到的总体效率水平(一般意义上的技术效率)。第二列和第三列数字是由总体效率分解得到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得分。

从表1可得,目前商业保理企业总体效率水平偏低,大部分企业存在技术非效率情况。从第一列测量结果来看,商业保理企业平均的效率水平只有0.282,行业整体效率偏低。其中,90分位的总体效率得分为0.693,也就是说仅有10%的企业(5家)效率得分在0.7以上⑥。效率得分中位数为0.139,即50%的商业保理企业效率低于这个值。甚至有25%(13家)企业保理企业的效率值低于0.068。这一结果表明,整个商业保理行业的效率水平偏低,大都存在技术非效率的问题,但效率水平在企业之间的差距也较大(标准差为 0.296)。

从效率水平的分解结果来看,商业保理企业效率不高,主要源于纯技术效率偏低,而不是因为规模效率不高。在规模收益可变假设下,测算结果表明,全部企业平均的纯技术效率均值是0.380。有40家企业(75%)纯技术效率得分低于0.593。规模效率的平均得分为0.795,且多数企业处于规模有效或接近于规模有效状态。其中,一半以上商业保理企业的规模效率等于或高于具体0.864,四分之一的企业规模效率高于0.99。总体而言,商业保理企业规模有效的企业有13家,规模收益递增(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的商业保理企业有28家,而处于规模收益递减(de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的企业有11家。在这非规模有效的39家企业中,规模效率值在0.9以上的企业有10家,规模效率值处在0.8~0.9的有13家,规模效率值在0.8以下的仅有16家。可见52家商业保理企业中规模有效或接近于规模有效的企业较多,各企业规模效率上的差异也不大。由此可以判断,纯技术效率是影响商业保理企业总体效率的主要因素,而规模效率的影响相对有限。提高我国商业保理企业运行效率,需要在改善业务、提高技术效率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表1 2015年浦东商业保理企业的相对效率测算

(二)企业规模与商业保理企业效率分析

为了分析保理企业经营规模与效率之关系,我们按照保理企业实到资金规模,将52家企业分为三个组别:实到资金小于5000万元的小规模企业组,实到资金大于5000万元而小于1亿元的中规模组,以及实到资金大于1亿元的高规模组。三组企业的生产效率评估测算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规模的商业保理企业组间平均效率值

从表2中可见,商业保理企业的规模与生产效率存在正相关关系。企业规模越大,其平均效率值越高。实到资金较高的企业组,其总体效率值最高,为0.299,远高于低资金组的平均效率值0.136。把技术效率从规模效率中分离后发现,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也表现出类似结果,企业规模越大,两者的得分也越高。其中,在效率水平高于0.9的5家企业中⑦,有3家企业的实到资金在1亿元,实到资金为5000万元的企业有2家。这一结果再次表明,适当扩大企业资金规模是提高生产经营效率的有利条件。

(三)企业性质与商业保理企业效率分析

为了评估保理企业效率在不同所有制结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我们按照资金来源,将商业保理企业划分为两大类:一是有国外资本参与的外资(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企业组,一共17家,占比为32.7%;二是没有国外资本参与的内资企业组,共计35家,占比为67.3%。两组企业的平均效率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企业性质的商业保理企业平均效率值

外资保理企业总体具有较高的经营效率。无论是平均纯技术效率、平均规模效率,还是作为两者乘积的总体效率,都是外资商业保理企业组的评估值相对较高。这与外资企业相对规范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创新的保理模式设计、成熟的风险控制体系以及有保障的融资渠道等方面有很大的关系。

然而,外资商业保理企业并不具有压倒性的效率优势,两组企业之间的效率水平并没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就高效率企业而言,即在效率值高于0.9的5家保理企业中,有4家为内资企业,只有1家为外资企业。这一结果表明,尽管国内商业保理企业起步和发展较晚,但依然可以取得较好的效率表现。不过,在效率很低或非效率的商业保理企业中,内资企业占比也很大。如在效率值低于0.1的19家企业中,有15家为国内企业,占比达到78.9%。因此,就整体而言,由于内资企业之间的效率差异很大,大部分企业相对效率低下,内资企业整体表现略有劣势。

(四)经营年限与商业保理企业效率分析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分析企业经营年限与经营效率之间的关系,以便评估商业保理企业是否在发展实践中取得进步。企业成立后3年是企业生存的“瓶颈期”,也是企业能否进一步成长、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我们以3年为限把商业保理企业划分为两组。其中,45家企业的经营年限不足3年,7家公司的经营年限达到或超过3年。两组保理企业平均的效率测算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企业生产经营年限与其效率密切相关,企业经营年限越长,其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和总体效率水平都越高。主要是商业保理企业成立时间越长,表明其业务水平逐渐完善提高、公司治理结构越合理,生产经营和管理经验也越丰富,产品市场竞争力就越强,企业效率也就越高。

表4 不同经营年限的企业平均效率值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在社会融资规模下滑,银行银根收紧,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背景下,以应收账款融资为核心的商业保理未来发展空间巨大。经验评估分析我国商业保理企业效率及影响因素,优化现有制度安排,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本文实证评估结果表明:我国商业保理公司经营效率整体水平不高,平均得分仅为0.282,多数商业保理公司处于无效状态。这种无效率状况主要源于技术无效率,而不是规模无效率。商业保理公司行业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化特征,少数保理企业效率水平较高,但部分企业的效率水平极低。商业保理企业效率的影响因素方面,实到资金规模、所有制性质、经营年限与保理公司运行效率相关。企业规模越高,其平均效率得分也越高,企业规模是影响商业保理企业效率的重要因素;外资企业的整体效率高于内资企业,然而国内商业保理企业效率水平分化极为明显,少部分内资保理企业进入高效率企业组,但大部分内资企业效率低下;经营年限超过3年的企业效率远高于经营年限不满3年的企业,表明商业保理企业效率在企业成长过程中不断提升。

由于本文是初次对我国商业保理企业运行效率进行实证评估分析,受限于数据获取等因素,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等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今后改进的方向主要有:①在能获得更全面数据和更多样本的情况下,对影响效率的因素进行深化研究,包括更多影响因素及结论稳健性分析等;②鉴于我国商业保理业务内容和模式的差异性,以后可以考虑进一步细分商业保理企业的业绩指标并进行差别比较研究;③商业保理行业与银行保理行业的效率评估与比较分析也是今后值得研究的方向。

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我们可以得到下面一些提高商业保理企业效率的政策启示:①商业保理企业要重视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优化投入产出结构,提高业务效率。商业保理企业可以通过中外合资合作等方式,创新优化业务内容和模式,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的内部评估、监督和调控机制。改变“野蛮生长”态势,不要盲目扩张规模,而是要重视内涵发展,更加注重技术效率的提高和质量提升,优化业务和服务组合,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和经营效率。②进一步发挥商业保理行业协会和平台的作用,促进业务标准化、规范化、国际化。在国家商务部和地方商委的支持下,商业保理行业协会要加强与其他相关行业协会、组织机构的交流合作,通过搭建合作交流机制、信息平台、制定标准规范等措施,集聚信息、资源、人才等优势。③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商业保理行业的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财税等配套制度,保障商业保理行业长期有序发展。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监督管理和服务体制机制,尽快完善立法和加强配套支持政策。

注释:

① 按照经营主体不同,保理行业又可分为银行保理和商业保理两个部分。在我国,银行保理凭借先发优势占据着绝大多数市场份额,主要为风险程度较低的政府、大中型企业开展保理服务,而最需要保理服务的中小型企业却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

② 2016年1月27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首次提出要“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随后,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要求推动工业企业融资机制创新,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同年11月,商务部等10部门联合发布《国内贸易流通“十三五”发展规划》,鼓励流通企业通过商业保理建立信用评价和融资机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③ 更多信息请参见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发布的《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发展报告 2015》。

④ 目前,保理业务模式包括国内保理、国际(双向)保理,有追索权保理(recourse factoring)、无追索权保理(nonrecourse factoring),发票贴现(invoice discounting)以及反向保理(reverse factoring)等。 具体业务规模及国际比较可参见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发布的2016年年报(Annual Review)。

⑤ 另有4家企业的保理总额从《上海商业保理业务信息管理系统》中获得。

⑥ 事实上,这5家商业保理企业的效率得分都高于0.9。他们分别为金润商业保理(上海)有限公司、国核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上海德银商业保理有限公司、江铜国际商业保理有限责任公司、高银保理(中国)发展有限公司。

⑦ 这5家企业分别为高银保理(中国)发展有限公司、江铜国际商业保理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德银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国核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和金润商业保理(上海)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商业规模效率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商业前沿
规模之殇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