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价量表在生理学学生自主授课中的应用

2018-10-25印媛君潘小平储利胜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量表内容评分

方 燕,饶 芳,印媛君,杨 琰,潘小平,储利胜

(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在《浙江省高校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6年)》中明确指出要“增强教学互动,建立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课堂组织模式,提升学生课堂关注度,引导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术兴趣。”[1]可见,自主学习、教学互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这是对高等学校课堂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常常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生理学这门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存在一定难度,寻找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快学习效果反馈、促进学习内容巩固,就显得尤为重要[2]。学生自主授课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3]。然而,如何保证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准备授课的学生和课堂听课的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掌握课程内容、并对学习行为进行有效评价,评价量表(Rubric)的使用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评价量表是一种评分工具,基于不同的标准和详细描述对分成多个组成部分的内容或表现进行评价。可用于评价研究论文、书评、讨论、口头陈述、实验报告、小组活动等。一般包括组成部分描述、评价标尺、评价的维度和对每个表现水平构成要素的描述,基本以网格形式列出[4]。

评价量表不但能明确地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而且能提供相应的评价标准去评估学生学习程度好坏及掌握知识的多少。在评价量表的指导下,无论是讲授课程的学生还是课堂听课的学生均能在此过程中受益。以下将具体介绍评价量表如何在学生自主授课过程中发挥作用,并统计分析学生自主授课和评价量表使用后的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一)实施对象。

实施对象为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专业2015级85位学生。根据教学计划,选择生理学第九章内分泌为学生自主授课章节。

(二)实施方法。

1.授课前准备。开学第一周布置相关任务,包括学生自主授课内容(包括重点和难点)的确定和分解、相关章节教学大纲的解读、授课小组的分组、具体内容的分配等。原则:按人数要求自由组合小组成员,每个小组均包含所有授课内容,分解的每部分授课内容均有相应的学生准备授课,具体上讲台授课人员由授课当天抽签决定。

分组完成后,制定评分规则。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提供的评价量表模板和具体的要求、标准,每个小组负责人组织学生进行评价量表的制作,在第六周,每个小组上交一份评价量表,由老师择优选择一份评价量表,稍作修改后确定为全班学生后续自主授课的评分标准,发给每位学生,作为PPT制作和授课准备的指导标准。

根据评价量表,每位学生各自准备自己所选择内容的PPT,在上课前一周发送给老师评分,老师在授课当天综合讲评PPT的制作情况。

2.授课时过程。正式授课(第十四周)时,每个小组组长上台抽签,抽取该小组授课内容,如果抽取的内容由2位以上学生准备,再抽签决定授课人员,最终保证每个内容均有且仅有1位学生参与课堂授课,而后每个小组对每位授课的学生根据评价量表进行评分,每个小组准备相应授课内容的学生作为主评分人,同时任课教师也做相应评分。任课教师对授课情况和评分情况进行综合点评和反馈。同时明确,上台自主授课学生的最终评分将作为该组学生所有人的成绩,计入期末总评成绩。

3.授课后评价。对学生评分和教师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评价学生评分效果。课后反馈主要是运用期末的问卷调查,以此分析学生对自主授课方式的评价。自主授课效果的评价则是通过比较准备授课内容与期末试题相关的学生以及不相关的学生该试题的得分情况。

二、结 果

(一)学生分组及内容分配。

学生分为8组,将内分泌章节分为8部分(见附表),学生自由选择,保证每个内容每组内均有学生选择,其中重点内容可由2位学生重复选择。

附表 内分泌课程内容划分

(二)评价量表确定。

共收到8个评价量表,最后确定使用的评价量表主要从授课内容、PPT制作、语言表达、形象风度和综合印象等5个方面确定评分标准,每个方面均详细列出评价要点及相应的分值。

(三)授课PPT提交和评分。

对所有学生提交的PPT进行评分,评分结果记入平时成绩。多数学生都非常认真且用心地准备了PPT,有几位学生的PPT非常出彩,给予高分。

(四)课堂授课及师生评分结果比较。

按抽签结果进行自主授课,各小组对每位授课学生评分。每位学生授课完成后,至少有1位学生进行提问,授课学生解答,如解答不充分,由老师进行补充。学生评分取平均值,与老师的评分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739,P<0.05),可见,学生的评价相对比较客观。

(五)调查问卷结果。

共返回问卷78份,多数学生认为自主授课的学习方式还可以(59%)或比较好(17.9%),但也有认为还是老师授课好(17.9%),甚至认为自主授课不好(4%)。在整个自主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全程100%参与的学生比例不高(15.4%),多数学生(65.4%)认为自己的参与程度在80%左右。

评价量表的制定虽是小组任务,但多数学生(66.7%)有一定的贡献,还有较多学生(24.4%)全程参与制作。针对授课PPT的制作仅有1位学生是网上下载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是根据评价量表的要求花了一定的时间制作PPT,其中有35.9%的学生不仅考虑了内容,而且还关注了排版和美观效果。授课之前,有些学生(26.9%)非常认真的试讲了,有些学生(64.1%)稍作了练习,因此授课当时,学生的表现都不错。对自主授课当天作为听众的表现,有些学生(14.1%)认为自己听讲非常认真,大多数学生(75.6%)基本听懂了讲课。

学生认为应该保留这种自主授课的方式,有助于小组合作、能锻炼能力、准备过的内容印象深刻;但也有需要改进之处,如面可更广,参与度可更高、讲课技巧需要提高、重点更突出等。

(六)自主学习效果评价。

准备授课内容与期末考试题目相关以及不相关的学生,该题得分平均值存在极显著差异(t检验,P<0.01)。

三、讨 论

从整个学生自主授课实施过程中可以看到,评价量表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评价量表对任务进行了描述,设置了评价标尺,分解了评价维度[4]。评价量表的作用能提供即时反馈,因其不同标尺和纬度的设置,让学生能详细的反馈,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在学生自主授课时使用,提供了一个相对统一的评判标准。

在评价学生学习时,使用评价量表不仅可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可以有效地降低评价的主观随意性、差异性,保证评价的客观合理。其不仅帮助教师开展教学评价活动,同时有助于学生们在学习活动中进行自评和互评。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相对较高,自主授课是一种能够让学生们接受的学习方法。然而在今后有几点需要注意:(1)学生自主授课的方式可行,但需要有效控制所有流程,注意时间把控;(2)授课当天抽签决定授课人员名单这一方法比较有效,但必须在刚开始布置相应任务时即明确;(3)如何更好地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还需要在细节上花功夫。

猜你喜欢

量表内容评分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我给爸爸评分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主要内容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