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卫生信息学专业课程体系调查分析

2018-10-25马晓宇赵玉虹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信息学卫生课程体系

马晓宇,张 晗,赵玉虹,2*

(1.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4)

美国医学信息学协会(American 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AMIA)将生物医学信息学(Biomedical Informatics,BMI)的核心定义为“研究并追踪生物医学数据、信息和知识,用于解决问题以及制定科学的临床决策,旨在改善人类健康”。2012年,AMIA在其官方杂志中规定了BMI专业研究生必须要具备的专业学术和实践能力,将其称之为核心竞争力[1],主要涉及基本科学思维、学科范围与深度、方法与理论、人文与社会环境,是美国各院校制定卫生信息学及其相关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标准。

美国的卫生信息学教育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学科体系和培养机制[2]。从教学层次来看,美国卫生信息学(Medical Informatics,MI)的教学层次是多种多样的,绝大多数集中在硕士和博士层次,而我国集中在本科阶段,且由于国情和历史原因,学科定位和培养目标更多落在医学情报学的层面,使学科发展受到了限制[6]。吕少妮、高善姬等人对犹他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以及斯坦福大学等5所院校的课程体系及培养目标进行分析,探讨美国卫生信息学教育培养方向与学科体系设置情况[2-3];秦方、刘海通等人利用文献调研的方法,从权威数据库中收集相关文献,分析比较国内外卫生信息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及培养层次[4-5]。上述相关研究仅选取部分(4-5所)院校为代表进行分析,为全面了解美国卫生信息学教育现状,本文尽可能全面收集开设该专业的院校课程开设情况,从硕士教育层面深度剖析其学科覆盖面、教学核心领域及各院校教学特色领域,并为我国医学信息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为全面、准确地收集数据,以AMIA为基础,同时采用美国大学排名(US News)中提供的美国大学作为补充。本文对研究项目设立了纳入与排除标准。具体选取方法如下:

(1)纳入卫生信息学的范围包括卫生信息学、健康信息学、生物医学信息学、卫生保健信息学、临床信息学、公共卫生信息学、生物医学与卫生信息学;排除护理信息学、生物信息学;(2)纳入卫生信息学相关专业的在校学习项目和排除远程项目,在线学习项目;(3)纳入卫生信息学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排除博士(后)教育项目。

通过调查各院校官网,收集该专业课程信息,提取出课程名、学分、课程类型(必修选修)等内容,以了解美国卫生信息学课程体系、教学核心领域及特色领域的情况。

(二)学科覆盖面、核心领域。

为了解学科覆盖面及教学核心领域,以2010年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NCES)发布的大学课程总表(College Course Map,CCM)[7]为标准,对所收集的全部课程进行分类与统计。CCM分类体系包含农业、工业、教育、医疗等56个大类,于1988年首次颁布,自颁布至今一直用于高等教育课程编码分类。该表采用6位数字分类法,即前2位数字代表该课程所属大类,中间2位数字代表该课程所属亚类,后2位数字则代表具体课程。

由于本文重点研究教学核心领域,并且仅部分院校开设了选修课(或对外公布了选修课课程表),故主要选取必修课进行统计分析。将每门必修课标引出其在CCM中的大类以及亚类,通过统计各大类课程数,得到学科体系覆盖的课程大类情况。同时,通过统计各大类课程在各院校开设的具体课程门数,分析美国卫生信息学教学的核心领域。

(三)教学特色领域分析。

由于课程大类仅能从学科层面上宏观地对卫生信息学相关课程进行分类,范围较大,不适合对各院校开设课程的特色领域进行分析,因此本文以CCM分类体系的亚类为标准,分别统计各院校所开课程的CCM亚类号,建立学校—课程亚类的0-1矩阵(由于“论文写作与实践”不是卫生信息学教育的特色学科,在所有大学生教育中都会涉及,所以在研究各个学校在卫生信息学教学中的特色领域时,把该类课程去掉),利用gCLUTO软件对学校按照课程亚类进行双聚类分析,了解美国各个院校卫生信息学硕士教育侧重的特色领域。

二、结果分析

(一)学科覆盖面及核心领域。

本研究共纳入31所院校,分别对各校开设的项目名、课程数等信息进行统计。31所大学共开设263门必修课,282门选修课,共计545门课程,平均开设18门课程。其中,31所大学全部开设了必修课,22所大学开设了选修课(或对外公布了选修课课程表)。

依据CCM分类体系对课程进行分类,将263门必修课程分成8个大类,25个亚类,分别是:医学专业及相关学科(卫生管理、公共卫生、医学信息学);计算机(信息学、计算机编程程序设计、数据处理、数据库管理、虚拟环境、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生物医学(生物医学、生物统计学、生物信息学);工商管理(项目管理、财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管理、电子商务);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软件学习);工程学(计算机软件工程、运筹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学、地理信息学);论文写作与实践(论文写作与实践)。

开设各大类课程的院校数如下(见表1),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卫生信息学教育核心领域为医学专业及相关学科、论文写作与实践、计算机、生物医学。其中有71%的院校开设了论文写作与实践课程,说明美国卫生信息学教育在注重理论培训的同时,也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表1 各大类课程在院校开设的数量

(二)各学校教学特色领域分析结果。

运用gCLUTO软件,将31所大学聚成四组。从聚类情况来看,所有学校都开设了MI类课程,且每类学校并不是单独侧重于某一类的课程,而是同时侧重于几类课程。

第一组院校侧重于MI类和生物信息学类。芝加哥大学、纽约大学还涉及与生物信息学联系紧密的计算机编程课程。而对于其他院校都开设的医学管理类课程,该组院校并没有开设。

第二组院校侧重于MI,医学管理类和生物统计学的课程。其中生物统计学及与之相关的课程包括生物信息学、统计学建模等。

第三组院校侧重于MI,医学管理类和工商管理类,其中最大特点是工商管理方面的课程设置较多、开展内容较深入,例如运筹学、项目管理等。

第四组院校侧重于MI,医学管理类和计算机类,其中计算机类课程设置较多较全面。此外,埃默里大学还开设了其余所有学校都未涉及到的地理信息科学(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GIS),这也是未来对卫生信息学课程设置值得借鉴之处。

通过对31所大学的课程设置情况进行的聚类分析,可以得出美国卫生信息学教育主要集中在MI与医学管理领域,除此之外,各院校关注的特色领域有生物信息学、生物统计学、工商管理类、计算机类。

三、与国际医学信息学会教育指南的比较

为了解美国卫生信息学教育与国际医学信息学教育标准的符合程度,本研究以31所美国大学的课程体系为代表,以国际医学信息学会2010年推荐的生物医学与卫生信息学(Biomedical and Health Informatics,BMHI)课程设计模块为标准,综合分析美国卫生信息学教育与国际教育指南的异同。目前IMIA针对卫生信息学专业人员将BMHI课程知识结构分成4个模块[8-9],包括:BMHI核心知识和技能;医学、卫生和生物科学、卫生系统组织;信息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生物统计学;选修课。

本研究分别对各院校设置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进行统计分析。在统计的263门必修课中:几乎涵盖了第1、2模块的全部内容,充分说明美国卫生信息学教育课程设置中卫生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占主要地位,尤其是医疗信息管理及相关法律政策、医疗信息系统等是普遍开设的课程;涵盖了第3模块的全部内容,充分体现出美国卫生信息学培养目标注重将现代化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致力于卫生信息化的建设。在统计的282门选修课中:基本涵盖了第4模块的主要内容,仅少部分内容,例如医学化学信息学、医学纳米信息学未涉及,具体开设情况如下(见表2)。

表2 美国大学选修课在IMIA建议领域内开设情况n(%)

综上所述,美国卫生信息学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与IMIA推荐的标准符合度较高,注重信息技术在医学领域的管理及应用,与卫生信息化密切结合的课程较多。

四、结 语

美国卫生信息学从建立之初到现在发展稳定,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培养层次以硕士、博士教育为主。教学核心领域集中在医学、论文写作与实践、计算机和生物医学,同时,开设的课程还覆盖工商管理、统计学、工程学、社会科学,学科覆盖面较广,且各个院校都有明确的教学特色领域。此外,课程体系设置与IMIA推荐的标准符合度较高,注重卫生信息管理与卫生信息化的建设。随着国际医学信息学领域的飞速发展,我国开展医学信息学的院校应不断完善自己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培养层次,逐步完善研究生的培养。

猜你喜欢

信息学卫生课程体系
鸡NRF1基因启动子区生物信息学分析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初论博物馆信息学的形成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卫生歌
中欧医学信息学教学对比研究
讲卫生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