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场开放型实验模式在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2018-10-25唐玄乐张云波孟繁宇那晓琳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卫生学开放型实验教学

于 佳,唐玄乐,张云波,孟繁宇,那晓琳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环境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必修课,而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使学生在掌握环境卫生学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加深理论课中重点内容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改进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可以有效提高环境卫生学教学效果和增强学生竞争力[1-2]。目前,我校环境卫生学实验课为综合性实验,包含环境卫生学基本实验技能,同时将主要实验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3]。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化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本研究拟将环境卫生学实验室定期向学生开放,并以教研室的检测能力为依托,为学生创造现场实践机会,使现场开放型实验成为综合性实验的一种延续、补充和深化,探索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多元化的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模式。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择我校2012级预防医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在对现场开放型实验感兴趣的学生中随机抽取35名为实验组,另随机选取35名学生为对照组,两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两组按照相同的教材与教学大纲进行综合性实验,但实验组在业余时间开展现场开放型实验,选择一个自拟题目进行实施,同时教研室提供一次现场实践教学。教研室选择熟悉教学大纲并有现场检测经验的任课教师和指导教师,成立3名教师组成的专家组研究考核方案和指标。

实验组教学过程:(1)开放型实验: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或结合现实环境确定题目,并独立完成实验设计、采集样品、实验分析和结果评价。教师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审查评分;(2)现场实践:教师提前确定现场实践的时间和地点,提供现场检测仪器和试剂,学生在现场制定出检测方案并完成样品采集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教师可进行指导并进行评分,主要包括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和完整性、工作态度是否积极、动手能力、实施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结果分析合理性、实验总结报告的全面性和正确性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3.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结束后,采用理论基础知识、实验仪器操作、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其中理论知识应用、实验仪器操作、案例分析各占30%、30%和40%,客观评价现场开放型实验模式的教学效果。

调查问卷:包括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问题,包括教师评价表、小组成员互评评价表和学生自我评价表。问卷方式为匿名填写。

二、结 果

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考试成绩比较。 考试成绩如下所示(见表1),实验组总成绩、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现场开放型实验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和案例分析中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考试成绩比较分析分)

2.现场开放型实验模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 问卷调查结果如下(见表2)。实验组在“提高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临场应变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调查项目的效果评价均好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现场开放型实验模式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表2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n(%)

三、讨 论

环境卫生学是一门兼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学科,而实验是联系理论和实践的纽带,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环境卫生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的环境卫生学实验以环境污染物的实验室检测为主,依据教学计划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内容。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不能综合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对于即将进行的毕业生产实习和独立完成课题研究则毫无益处,也将难以解决工作中复杂多变的现场环境问题。

基于以上问题和弊端,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都将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我校也将实验教学内容按照理论教学的系统性进行了有机整合,内容涵盖能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普通化学分析方法,也包括案例分析来解决实际问题,做到相互渗透和衔接,是侧重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能力的新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良好。然而,随着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发展要求,应根据当前疾病预防控制实践及研究热点,比如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典型环境毒物中毒的预防与救援、环境雌激素的危害等有关内容,优化并更新实验内容[5],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需求。

因此,在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中加入现场开放型实验,是综合性实验的一种补充和深化,它没有统一的内容和模式,实施方式灵活多样。一方面,开放实验室能有效地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可自拟一些感兴趣或者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题目,利用实验室仪器设备来独立完成实验,有利于个性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另一方面,现场实践机会的提供,将理论知识再次以现场实体、实物的形式直观的展现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同时在陌生的现场环境进行实践也能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能力、临场应变和团队协作能力。现场开放型实验将两者有机结合,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对学生现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并且能为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即将进行的生产实习、开展课题研究奠定基础,也有利于学生卫生工作思维模式的形成[6-7]。

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精神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真正摸索出一套科学的、多元化的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模式,为卫生系统不断输送合格的实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卫生学开放型实验教学
打好“侨”牌,稳中有为——打造江苏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窗口”
江苏巩固拓展高质量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态势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中国公共卫生学建制化起源刍议——始于认知致病微生物的显微镜时代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开放型应用问题变式训练教学的策略
进博会为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中国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