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入职后流行病学需求调查分析

2018-10-25严俊霞石婉萤刘爱忠李杏莉谭红专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流行病流行病学突发事件

严俊霞,邓 静 ,廖 鑫,石婉萤,刘爱忠,周 价,李杏莉,谭红专

(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8)

与10年前相比,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和服务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共卫生机构和相应的职能划分更为细致。全面的公共卫生服务包括了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慢性病防治、社区卫生服务等内容,因而对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和更精细的要求。

流行病学在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处理应急公共卫生事件时发挥着重要作用,流行病学各种知识和技能与预防医学实践中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需要的一切个人技能密切相关。虽然近年来,各大院校广泛开展了流行病学的教学改革,包括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的改革等[1-3]。但是调查仍显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毕业新职工对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相关培训;科研项目设计、论文报告撰写以及数据管理的需求并未在学校得到足够的训练,在入职时仍存在极大的培训需求[4]。

为了解目前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实际工作中流行病学知识需要,以便根据需要对相应课程内容和课时进行调整和修改;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地教学,实现教学内容和实践能力的零距离培养。对本校2011-2015年毕业的本科生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校2011-2015年毕业的本科生。

(二)调查方式和调查内容。

每个班指定一个负责人,在班级群里发放调查表并负责回收调查表。按照人民卫生出版社预防医学专业教材《流行病学》第6版或第7版教学大纲和教学课表设计调查表,对教材各章节的教学内容、效果和需求进行调查。包括:(1)入职时流行病学教学是否满足实际工作需求;(2)入职时需要加强的能力;(3)流行病学教学是否满足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需求。

(三)数据分析。

采用Epidata Version 3.1建立数据库,采用双录法录入数据。采用SPSS Statistics 20进行基本数据描述和分析。

二、结 果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校预防医学专业2011年至2015年共毕业392人,其中当年升学204人,就业188人,205人接受调查。其中男性86人(41.9%),女性119人(58.1%),男女比例为1∶1.38;年龄最小21岁,最大31岁,平均年龄为(25.09±3.76)岁。

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岗位141人(68.8%)、卫生监督27人(13.2%)、职业病防治4人(2.0%),妇幼保健10人(4.9%),教学科研18人(8.8%),其他5人(2.4%)。

(二)毕业入职流行病教学需求情况。

1.所在岗位对于流行病学知识需要情况。205名调查对象中,192人(93.6%)自报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经常用到流行病学知识,13人(6.4%)较少需要。其中,需要使用流行病学知识进行监测数据分析的人数为156人(76.3%);用于流行病学现场调查设计144人(70.2%);常使用流行病学知识进行突发事件处理112人(54.6%),项目计划制定和效果评价108人(52.7%),传染病管理78人(38.0%),公共卫生服务65人(31.7%),慢性病管理49人(23.9%)。

2.现有流行病学教育对毕业生入职工作需要的满足情况。总体来看,有151人(73.7%)认为所学到的流行病学知识能够基本满足入职工作需要,仅16人(7.8%)认为完全满足,认为不能满足毕业生工作需要的有38人(18.5%)。

149人(72.7%)参加并通过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认为现有流行病教学基本能够满足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需求;27.3%认为不能满足需求,其中20.0%(41人)未参加过考试,5人数据缺失。

流行病学教学内容中,疾病的分布和流行病基本方法基本满足或全满足工作需求(96.1%和95.1%);但是超过30%的调查对象认为流行病试验设计和项目效果评价、循证医学和决策以及突发事件流行病学的相关知识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调查对象认为目前最需要加强的教学内容是:流行病学实践和操作技能(62.2%),突发事件流行病学(50%),流行病学数据分析(41.8%)和传染病流行病学(41.8%)。具体内容如下(见表1)。

表1 流行病学教学内容满足毕业生入职工作需要具体情况n(%)

3.入职时需要加强的实践能力。为了满足毕业入职需要,受调查对象希望能提高数据处理能力(149人,72.7%)、报告写作能力(171人,83.4%)、调查设计能力(155人,75.6%)、现场协调和沟通能力(167人,81.5%)、项目组织能力(169人,82.4%)。具体清单如下(见表2)。

表2 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入职需要加强的实践能力清单

三、讨 论

近10年来,针对预防医学本科生的流行病学教学,增加了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传染病流行病学的讲授学时,新增了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现场调查技术以及突发事件流行病学等内容的教学。更加着重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提高学生书本知识向实际能力转化,增强学生的公共卫生胜任力和核心能力[1]。

但是,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经过前期的教学改革,仍有60、62和72人报告在流行病调查和科研设计,试验设计和效果评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类实践性质较强的知识上并未得到足够的培训,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当前流行病学教学中对于突发事件流行病学的教学主要还是理论和案例介绍,而实际工作中公共卫生事件种类繁多,处理这些突发事件的时候,还需要更多的相关专业知识储备,比如疾病的临床、检验、信息传播、沟通等,所以导致学生入职后仍存在较大的培训需求。调查结果提示,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教学,不仅仅是流行病学,需要密切结合其他学科,综合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培养应急型公共卫生人才,南方医科大学曾将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较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新闻报道能力等拟为培养目标[5]。因此,今后流行病学突发事件教学的可行方法可能是实例教学或者聘请应急部门的专家授课,并增强院校之间的交流,寻找最有效的合适的办法,加快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合格人才的培养。

本次调查还发现调查对象普遍认为数据处理能力、报告写作能力、调查设计能力、现场协调和沟通能力、项目组织能力需要加强。 这与中国医科大学预防医学学生毕业后调查结果相似[6]。这些问题也一直是我国预防医学的本科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7-8]。

虽然大多数学生建议在熟练掌握专业课的基础上,应多注重统计软件应用方面的能力,报告写作,现场协调沟通等能力的培养,但是,大部分院校由于课时和培养方案的限制,只能更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从而导致毕业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欠缺。例如SPSS、SAS 软件应用课程在大部分学校属于考查课,一般是主课完成后才会安排选修或者根本不做安排。更不要说报告写作或信息传播课程。为解决这个问题,建议将软件分析课程纳入考试课并且适当增加学时。同时开展报告写作或信息传播相关的素质选修课。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就曾开展了相应的复合型公共卫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通过设置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包括沟通与写作类、数学与推论类、人文与社会类、中国与全球类、艺术与欣赏类、自然与工程类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9]。

调查中还发现,我校过去的流行病教学对于分论部分的课时安排较少,甚至是不安排课时,而这些内容有些是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大纲要求的内容,故从通过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的角度出发,需要加强分论部分相关内容的教学。为此,在本校2013级预防医学本学期的流行病学教学中,已经加入了相关传染病章节的内容。

从总体上看,现有的流行病学教学基本可以满足毕业生入职工作需要;但是流行病调查和科研设计、实验设计和效果评价、循证医学和决策以及突发事件流行病学的教学需要加强;需要增加额外的课时对数据处理能力、报告写作、调查设计等进行教学或加强;同时需要增加现场协调和沟通能力、项目组织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流行病流行病学突发事件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Why I Give
智慧城市规划如何遏制未来流行病的传播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区域流行病学调查
预防流行病和传染病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