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聚类分析

2018-10-25李晶华马天娇吴晓辉苏国范郭倩君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学习成绩聚类危险

张 莉,李晶华*,王 竞,马天娇,孔 璇,吴晓辉,苏国范,郭倩君

(1.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2.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8)

健康危险行为是指个体从事的任何可能增加罹患疾病或遭受伤害风险的活动[1]。近年来,青少年不健康饮食等危险行为正在增加,这些行为相互关联,表现为一种聚集现象[2-4]。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尤其多种行为的协同发生,会增加心脑血管、癌症等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5-6]。本研究拟采用聚类分析探讨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的现状和聚集模式。为高校教育者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干预活动提供依据。

一、资料来源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方便选取吉林省某综合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部本科生进行调查。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由辅导员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集中填写。共发放问卷820份,回收有效问卷753份,有效回收率91.8%。

1.一般资料。包括性别、身高、体重、年级、月消费水平、是否为独生子女、对本专业的态度、学习成绩。

2.健康危险行为。健康危险行为涉及8种:(1)不健康饮食:①在过去一周里不能保证一日三餐;②经常(1周≥4次)吃甜食类零食;③经常(1周≥4次)喝碳酸饮料;④不经常(1周≤3次)吃早餐;⑤不经常(1周≤3次)吃蔬菜;⑥不经常(1周≤3次)吃水果;⑦不经常(1周≤3次)吃谷类食物,只要具备以上任意一种行为就定义为不健康饮食;(2)吸烟:截止到目前为止,至少有1天吸过烟;(3)饮酒:在过去一个月里有过饮酒行为;(4)缺乏体育锻炼:平均每周进行半小时以上体育锻炼的次数≤2次;(5)睡眠不足:平均晚上(周末除外)睡觉的时间<6小时;(6)不良刷牙习惯:每天刷牙的次数≤1次;(7)不安全交通行为:曾经有过边看手机边骑车或边走路的行为;(8)高度手机成瘾:采用香港学者梁永炽编制的手机成瘾指数量表[7],将量表总分的前27%作为高度手机成瘾组。BMI=体重(kg)/身高2(m2),参考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的判断标准:BMI<18.5为消瘦,18.5≤BMI<24.0为正常,BMI≥24.0为超重或肥胖。

3.统计学方法。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 果

(一)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情况及聚类分析。

有81.1%的大学生存在不安全交通行为,74.2%的大学生不健康饮食,56.2%的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 27.8%的大学生饮酒,27.5%的大学生高度手机成瘾,23.4%的大学生具有不良刷牙习惯,15.0%的大学生睡眠不足,5.3%的大学生吸烟。 将以上八种健康危险行为作为聚类变量进行两步聚类,距离变量选择对数相似值,聚类准则选择施瓦兹贝叶斯准则。结果显示,307人(40.8%)属于模式1组;140人(18.6%)属于模式2组,306人(40.6%)属于模式3组。根据三组中危险行为发生比例的高低,将三组分别命名为低危险组、中危险组和高危险组。。

(二)不同聚集模式组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的种类数。

存在两种及以上健康危险行为的有671人(89.1%)。低危险组有12.1%的大学生同时存在4种健康危险行为;中危险组有15.0%的大学生发生健康危险行为的种类数≥4;高危险组中发生健康危险行为种类数≥4的大学生占到69.3%,甚至有0.3%的大学生同时存在8健康危险行为。

(三)不同聚集模式组大学生人口社会学特征的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危险组大学生在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对本专业的态度、学习成绩以及BMI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下(见附表)。

三、讨 论

有99.1%的大学生存在一种或多种健康危险行为,与刘志浩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5]。表明大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较为普遍;但本次调查大学生的吸烟(5.3%)、饮酒(27.8%)率要低于全国大学生的平均水平(19.6%,42.2%)[6],可能与选取的对象为医学生有关。医学生健康知识的知晓率相对较高,但其健康危险行为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可见,健康危险行为的形成不仅与个人健康知识有关,还需要良好的社会氛围与支持环境。因此,学校、家庭以及相关教育部门应积极倡导健康的生活理念,学校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定期举办健康相关活动,为大学生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

附表 不同聚集模式组大学生人口社会学特征比较n(%)

注:*P<0.05;**P<0.001

大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存在聚集现象。健康危险行为不会孤立存在,一种危险行为往往与其他行为同时发生[2]。高危险组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聚集现象更为明显,这与韦琳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7]。高危险组大学生中男生、不喜欢本专业、学习成绩差以及超重或肥胖的比例高于低危险组和中危险组。有关研究表明,年轻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健康危险行为,学习成绩差的大学生发生健康危险行为的比例更高BMI值高的大学生其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率高于BMI低的学生[8-10]。低危险组大学生发生健康危险行为的比例虽低,若不能及时采取初级预防措施,这些人群的行为模式有可能向高危险组转化[7]。因此高校教育者要重点关注高危大学生群体,对不同危险程度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聚集现象,有针对性的开展分层干预活动,并且在干预过程中,要注意各种危险行为的协同作用。

猜你喜欢

学习成绩聚类危险
基于K-means聚类的车-地无线通信场强研究
名落孙山
喝水也会有危险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基于Spark平台的K-means聚类算法改进及并行化实现
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的模糊聚类算法
拥挤的危险(三)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话“危险”
掐断欲望的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