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本科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8-10-25许守平杨玉美王佩元张金锋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总分医学生心理健康

许守平,杨玉美,张 建,万 琳,王佩元,张金锋

(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心理健康指个体心理形式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相对稳定得到状态,是评价个体健康的重要指标[1]。研究表明,我国医学生中存在心理障碍者占9%-29%[2]。医学生作为卫生保健行业的特殊人才,不良的身心体验不仅影响个体健康,还会对其人际交往、生活态度、服务理念等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3]。如何促进临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减少负性情绪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已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通过了解临床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鼓励院校应制定有效措施,提高临床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对象。

于2017年3月-5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哈尔滨某院校353名国家统招五年制临床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因大五学生面临毕业答辩、新工作岗位试用等事宜,暂未列入本次调查范畴。纳入标准:大一—大四年级;在校全日制临床本科学生;知情同意并且自愿参加本课题。共发放问卷389份,剔除空缺、遗漏的无效问卷36份,有效问卷353份,有效回收率为90.7%。年龄18-24岁,平均(20.26±1.56)岁。

(二)方法。

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主要有自行设计的临床学生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SCL-90)[1]。全部数据用Excel建立数据库,双份独立录入数据,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二、结 果

(一)心理健康现状。

临床学生总分(149.39±54.58)分,其中躯体化得分(1.73±0.66)分,强迫症状得分(1.97±0.69)分,人际关系得分(1.78±0.74)分,抑郁得分(1.81±0.73)分,焦虑得分(1.72±0.63)分,敌对得分(1.60±0.58)分,恐怖得分(1.47±0.62)分,偏执得分(1.58±0.59)分,精神病性得分(1.46±0.52)分。有15.9%的临床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总分≥160)。

(二)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1.单因素分析。以心理健康160分为界,分为有心理问题(阳性,总分≥160)和无心理问题(阴性,总分<160)[2]。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学生心理健康与性别、就读专业是否符合个人意愿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在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不同年级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多因素分析。以有心理问题组和无心理问题组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见表2)。结果显示,就读专业是否符合个人意愿是临床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1 临床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n(%)

表2 临床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表

三、讨 论

临床学生心理健康总分高于熊英环[2]等延边大学医学部全日制本科生得分及全国常模得分,提示调查院校临床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不容乐观。本次调查临床学生心理健康阳性症状检出率为15.9%,其中强迫症状因子得分最高,表明个体难于摆脱一些无意义的行为、思想和冲动,并可能出现认知障碍的行为先兆[2]。医疗行业本身的高风险、高负荷、高竞争,使临床学生亦承受巨大精神压力;医患社会矛盾的日益凸显,使医学生心理负担也逐渐加重,凡事追求完美,拘泥于细节,这种状态成为恶性循环,容易造成强迫症状。提示院校管理者应重视临床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通过定期开设心理健康讲座、个体心理咨询等形式,使其逐步具备心理自我调适及驾驭能力。通过临床观摩,使其正确认知医患关系,松弛负性情绪,实现自我成长。

表3 临床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本此调查结果显示,就读专业不符合个人意愿,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医学生本身面临比一般大学生更重的学习压力,如果再出现对学业的迷茫和无奈,这些负性情绪长期累积极易出现心理问题。建议医学院校可以借鉴“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医学生进行培养,即医学生先进行两年左右的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再根据学生志愿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分流后进行专业学习直至毕业[4]。通过相关专业基础课的开设、举办各专业实践活动等方式使学生全面了解专业方向及自己兴趣所在,引导其结合自身专长与所学专业合理规划职业生涯,理性选择专业。此外,通过课堂辩论、小组汇报、指导学生参加临床实践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合理专业布局,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满足学生专业需求,增强其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全面正确认知所学专业,树立专业自尊,提升专业角色认同,增强专业归属感,从而实现“宽知识、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

综上所述,临床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受多种因素影响,院校应制定有效措施,通过加大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构、有序开展临床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进而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为其平稳过渡到临床工作奠定基础。另外,临床学生的自我调节对其心理健康状态也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总分医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