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初高中生物学知识衔接
2018-10-25韩齐李画重庆市育才中学校重庆400000
韩齐 李画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 重庆 400000
初中,是向高中过渡的一个阶段。高中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更高一级的教育机构。
在教学目标设定上,初中生物以会考为目的和标准进行教学。高中的生物教学是以高考为纲,新课标为指导的教学活动。
在知识内容上,初中生物包括八个单元,高中必修三个模块(加上选修六个模块),初中知识更广,高中内容是针对初中部分内容拓展深度。
因此,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是高中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关键。笔者主要以“生态系统的结构”进行了衔接教学的初步尝试。
一、分析准备
初高中课程标准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具体要求统计表
初中教材对于生态系统概念形成,组成和类型等讲解的更为详细,高中主要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进一步延伸,范围更小,但增加了知识深度。
二、教学设计
1.章节名称:生态系统的结构,计划学时:1课时
2.内容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人教版高中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五章第一节内容。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本节内容是在种群和群落基础上,进行学习,进而学习生态系统功能。
3.学情分析
“生态系统概念、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初中学习过,故学习中可结合初中知识,小组互动。“生态系统的结构”需要在初中基础上进行重建,因此要多开展活动,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进行突破。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生态系统结构;(2)、掌握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3)、描述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并理解其与功能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分析归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和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生态系统整体性意识;(2)、培养呵护生物爱护环境的意识和对生物现象探究的兴趣。
5.教学重点:分析池塘生态系统结构;区分生态系统组分及相互关系。
6.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和食物链、食物网
7.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图片、回顾提问:①生物与生物之间有哪些联系? ②这些生态系统中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2)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
PPT展示“池塘生态系统”图片,分析其中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小组讨论:①生态系统有哪些生物?②不同生物有什么重要作用? ③生物相互之间关系如何?
回顾初中知识,分析各种生物属于生态系统哪种成分?
师生共同总结:①非生物物质与能量——阳光、空气、水份等;②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生态系统主要成分,还有其他自养生物,如硝化细菌等;③消费者——主要是大部分动物和寄生菌类,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④分解者:大部分细菌、真菌和腐生动物,是必要成分。有些动物,如秃鹫等是分解者;
小组合作找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补充学案中概念图。
(3)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写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食物链并分析。
组织学生观察、思考,系统内各组分之间的物质联系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营养级概念。
分析讨论:①食物链中初、次级消费者是什么?与营养级关系?②食物链中最多有几个营养级?③处于最高营养级生物的食性如何?说明什么?
展示课本图片5—5,提出问题:①有几条食物链?食物网是什么?②第四营养级有哪几个?③老鹰在第几营养级?④若由于某种原因使青蛙灭绝,试分析食物网各种生物数量变化。⑤用文字绘制食物网。
(4)归纳总结,建构知识框架
分组总结,并形成概念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谈谈你对生态系统是有机的统一的整体的理解?人类作为生物圈中重要的一员,人类应该怎样才能和自然和谐共处?
3反思与评价
课堂教学过程思路清晰,环节流畅。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预习、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在具体情景中逐步分析问题,生成知识,在小组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总结。较好的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问题设计有效连贯,问题排列顺序也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能启发式地逐步引导学生慢慢深入探索。只是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还是有部分学生参与不够,小组发言的代表总是集中在少有的几个人。课堂讨论的时间偏短,教学引导的措辞不够好。如果有条件,能让学生自主设计生态瓶,并记录生态瓶阶段性的变化,让学生动手参与到认知过程中来,相信效果会更好。
通过分析与探索,笔者认为,初高中的生物学知识衔接需要得到初高中教师对生物教学的关注,高中教学过程中对于可衔接的知识部分,可以运用相应教学方法,降低知识生成难度,有助于教学效果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