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仰的力量坚不可摧

2018-10-24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8年32期
关键词:吉布森梅尔战场

媒体评论

1.信仰这个东西,不只是宗教那么简单,它更多的是代表一种精神。信仰所催生出的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得到了上天的眷顾,才让戴斯蒙德在孤身之力的情况下拯救了那么多的生命,“不杀”是他的信仰,未婚妻则是他的力量!

我们不得不承认,有时候精神的力量远远比外在的任何力量强大得多!(选自“豆丁网”)

2.这个时候,道斯看破了生死,他把自己的生死放到了一边,他明白了自己的使命,“主啊,让我再救一个吧”,“one more,one more”,这样的恳求,对一个即使没有信仰的人,也会觉得动容。(选自“腾讯网”)

3.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上匍匐爬行,分辨血肉模糊的躯体,把尚有气息的人拖走,用绳索放到崖下,直到双手血肉模糊,精疲力竭……真正触动我的一处是:道斯最终从崖上下来,战战兢兢,当captain试图安抚他的时候,道斯在完成了救人壮举之后第一次流露出了软弱。当时有一丝突如其来的痛心,这太艰难了,比自以為非常了解战争的人想象的艰难得多,也比荧幕前观众想象的艰难得多。至少,我没有那种勇气在弥漫着绝望气息的漫漫黑夜中把目光一次次对焦在血肉模糊的面孔上。想到这里,一种敬意油然而生。(选自“豆瓣电影”)

《血战钢锯岭》是由梅尔·吉布森执导的以“二战”为题材的战争电影。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二战”中一等兵戴斯蒙德·道斯的故事。道斯是一位来自弗吉尼亚州蓝岭山脉的年轻人,他发誓一生都不会拿起枪械(他曾经差点持枪打死父亲),只会以军医的身份走上战场。这个虔诚的基督教信徒,在部队被迫撤离时执意留下,为了拯救战友(总共75人),一次又一次地穿梭在枪林弹雨中,把他们背到山下的安全地带。

片中呈现的战争场景堪称史上最精彩的战争戏之一,梅尔·吉布森再次显示了他作为电影人的惊人才华,他能够用一种温柔去观照惨无人道的屠杀与刻骨铭心的痛楚。

郭老师点评

坚守信仰有多难

每个人不同的经历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造就了不同的信仰,各种各样的信仰又让我们成为不同的人。戴斯蒙德·道斯小时候打架用砖头砸晕自己兄弟后,仿佛接受神谕一般正好看到了墙上的十诫之一:不可杀人。长大后他对醉酒施暴的父亲举枪,虽未按下扳机,但也感受到了自己戾气的可怕。这些经历让他坚定了从此绝不碰枪的信仰。当他看到眼前的战场变成一片焦土,那时他无法再相信自己,因为支配双腿前进的都不是自己的意志;无法相信战友,因为人都在死去。昨天还在身边大笑的鲜活生命,今天就变成一具一动不动的冰冷尸体,整个世界变得不堪一击。那种情况下,我们还有什么可以相信?那时就只有信仰本身了。单凭信仰的力量,道斯缔造了一个奇迹。

当然,在道斯入伍之初,所有的人都在试图摧毁他的信仰,但他丝毫没有动摇过自己的信仰。正是这种坚定的信仰,让唯一留在战场上的道斯,靠着未婚妻赠予自己的一本《圣经》、一张照片和“不杀人”的信念,凭借惊人的毅力与勇气,在一天一夜之内抢救了75人,将他们成功送回滩头的阵地。从最初被蔑视为“猪一样的队友”,到成为真正的英雄,这种反差让观众信服,其实很难。但导演梅尔·吉布森却完成得很好。

当信仰遇到战争,信仰的坚定和战争的残酷,造就了这部电影最真实、最感人的内核,不端枪也可以上战场,不杀敌也可以成为战争英雄。“救命我来,杀人你去”,战友之间有了默契,在救援负伤的中士时,道斯用一块布拖着中士,一边自己在前飞奔带他撤离战场,一边让他开枪射杀追上来的日本人。这生动地诠释了道斯对战争的理解,他并不绝对反对杀戮,他只是自己下不了手,因为这是他自己的信仰。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宁愿看到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辉却稍显离经叛道的信仰被温柔以待,而不是每个人都道貌岸然地标榜一致的道德标准,内心深处却各怀鬼胎。道斯的不朽事迹让我们看到:即使是偏离主流的个人信仰,仍然可以通过执行者的诚意和努力而被社会认可。因为这种个人信仰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最终目的是一样的:为了更多人的福祉以及最终的和平。

猜你喜欢

吉布森梅尔战场
贴秋膘还有三秒到达战场
吉布森 美网首位黑人冠军
梅尔:我的追求塑造了梦
梅尔维尔鲸
“熊”视眈眈
三大战场风云变幻
“食疗抗癌”:一场沸沸扬扬的骗局
记忆的奥秘
“食疗抗癌”:一场沸沸扬扬的骗局
梦想是眼睛,第一个攀上珠峰的盲人探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