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
2018-10-24张明海
张明海
【摘要】目的:针对本院的骨科病人进行相应的分析、研究,通过采取封闭引流技术,探讨在骨科临床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共36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负压引流技术,研究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引流管更换次数、住院时间、住院成本以及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骨科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缓解患者的经济压力,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骨科治疗;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
R249【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9-248-01
引言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对于骨科病人的治疗效果明显的提高。骨外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处理过程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的应用可增加创面血液供应,有利于改善创面微循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且可利用生物半透膜密封创面表面抑制细菌感染,降低感染率。另外,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还可将死腔清除,缩小创面,无需频繁换药,可减轻患者疼痛和减少护士工作量,降低医疗费用,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在骨外科护理中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护理可加速患者康复进程,提升患者满意度。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将我院收治的36例节感染、顽固性软组织感染及骨髓炎等骨科疾病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并随机分成两组,对其中的一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干预治疗,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调查主要选择的是我院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共36例骨科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8例。研究组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19~61岁,平均年龄(3625±868)岁;对照组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584±765)岁。两组基本资料经对比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研究价值。
12方法在骨科的治疗工作中,进行固定术属于常见的骨科手术。针对不稳定性骨折患者起到固定骨骼的作用,据统计,骨科内固定手术约占骨科全部手术的60%是帮助患者重建功能的主要治疗方式,目前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骨科内固定术在临床应用中已广泛开展,但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多,术后切口感染也时有发生,研究发现,近年来骨科植入物术后感染的发生率高达8%,切口感染会导致伤口愈合缓慢,甚至引起手术失败,增加患者及家属的医疗负担。关于骨科置入物造成的感染,目前国内尚未有相应研究,但考虑到负压封闭引流具有广泛的临床适应症,通过持续有效的负压,多测孔的引流帮助患者缓解局部积液等,由此可用于帮助减轻局部感染症状,在控制骨科创伤与感染创面中的应用效果较好,鉴于置入内固定后切口感染可能造成深部感染,常规的清洗换药方式需要将创面进行处理,并且更换敷料,对患者来说,寻找一种有效的引流方式,从而降低患者痛苦,促进创伤部位愈合。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引流管更换次数、住院时间、住院成本以及感染发生率。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计量数据采用Mean±SD”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比表示;两组独立,正态,方差齐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样本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指标对比研究组引流管更换次数、住院时间、住院成本均低于对照组,P<005。如下表1所示。
3讨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外科等领域已具有较久的应用历史。结合了负压吸引加引流,可帮助患者排空脓液,负压引流方法第一次应用于皮瓣移植术后引起的感染,帮助局部感染部位有效地排除积液,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随后这项技术广泛应用到骨科、外科等多学科领域,针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上世纪90年代,此项技术正式引进中国,并在原有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良,针对复杂的感染创面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主要有无菌敷料及冲洗引流管组成,敷料不仅可吸收积液,且对局部感染较重部位无腐蚀,不干扰机体原有免疫反应,敷料具有单面性透气功能,引流管有多侧孔单侧孔可供选择,长度可达50公分,连接负压源。本研究选择的是多侧孔道引流管。总结构以敷料阻隔坏死组织,半透膜隔绝外界,负压吸收积液从而减轻局部感染程度,并调节感染部位明胶酶活性,抑制胶原被降解,促进创面中神经肽和P物质的大量分泌,促进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最终起到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负压过大会对机体造成另外的损坏,≤220mmHg较为适宜,引流管直接接入负压有助于提高引流速度,且在负压的存在下,较自然流出更不易阻塞管道。每次更换负压管,必须彻底清除管中的坏死物后再进行更换,以免将异物带入创面,造成另外的感染。本次研究显示,研究组引流管更换次数、住院时间、住院成本以及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作用机制如下:第一,能有效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通过简单的游离皮片移植手术取代了传统的皮瓣移植和转位手术,改善了患者预后;第二,在负压状态下,组织充盈度、血管后负荷以及组织间压相应降低,改善了患者的血液循环,降低了创面感染的发生率;第三,负压封闭引流早期封闭创面,组织了细菌入侵,同时由于换药周期较长,也降低了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率,保证了患者的安全。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引流过程中,可能会被血凝块、坏死组织、脓痂等堵塞,影响引流效果。因此,医务人员应注意对患者创面的彻底止血,清创2-3天再给予患者引流,若出现堵塞,可通过在堵塞区域适当捏挤或闭合冲洗装置等方式进行疏通,保证引流管的通畅。
由此可见,骨科疾病患者运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干预,可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缓解患者的经济压力,对引流管次数及局部创面恢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临床效果理想,是干预治疗骨科的理想术式。
参考文献
[1]杨延焕.刘玉梅.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02):123-124
[2]巴力杰.王慧霞.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56(8):184-185
[3]金鑫,希伦,宋鹏.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6(09):308
[4]何学安,罗兵.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03):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