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及延迟肠内营养的效果比较
2018-10-24张莹秦乐
张莹 秦乐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肠内营养(EEN)及延迟肠内营养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收治的因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一日开始给予肠内营养,给予对照组患者术后1d至6d内全胃肠外营养,7d后给予肠内营养。观察及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并发症等状况。结果:两组患者观察过程中无一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瘘,无一例患者死亡。观察组有1例(25%)患者发生切口感染,2例(5%)患者发生肺内感染;对照组2例(5%)患者发生切口感染,4例(10%)患者发生肺内感染。结论:采用术后一日开始给予肠内营养的方式对改善胃癌胃大部切除患者的预后有显著疗效,且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胃大部切除术;肠内营养;血清蛋白;并发症;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R151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9-244-01
早期给予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肠内营养对改善患者机体胃肠功能具有较好作用,可有效调节患者因手术创伤所致的免疫抑制和机体免疫反应,可有效促进手术切口尽早愈合,改善患者预后[1]。本组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80例因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并使两组例数相同,给予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延迟肠内营养方法,给予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方法,对比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营养给予方式后,何种方法对改善患者机体肠胃功能、减少并发症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更好的效果,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现将方法和结果综述如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期间共收治因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80例,全部病例术前均按常规进行检查肾功能和肝功能等检查。排除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或肝肾功能不全等严重慢性疾病,经胃镜和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均确诊为胃癌,需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或全胃切除。患者年龄为26岁至68岁,其中女性患者为35例,男性患者45例。其中38例患者为胃体癌,16例患者为贲门底癌,其余26例患者为胃窦癌。将患者按术后患者营养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40例及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变分期、术前营养状况、手术方式、住院天数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本组全部病例均行全胃切除或胃大部切除。观察组患者术中送空肠营养管至空肠侧吻合口远端,待肠鸣音出现后,将能全力营养混悬液(纽迪西亚公司生产)500ml经空肠营养管输注肠内,术后48h给予输注能全力1000ml,术后72h将输注能全力用量增至1500ml,输注前3日由营养补充周围静脉热量不足部分,至第4日由能全力提供全部热量[2]。在能全力输注期间,营养液应保持375℃至400℃的温度之间,以防止刺激胃肠道。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术后一周,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后将胃管拔除,可食用少量流质食物,流质食物量逐日增加,至12d可给予全量流质。在治疗过程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耐心开导,努力消除患者不良情绪[3]。
13观察指标和观察方法全部病例均在术后第1d(即营养支持前)和第8d(即营养支持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有无恶心、腹痛、腹泻、呕吐、腹胀、等一般消化道症状、肺内感染、切口感染状况、吻合口瘘等术后并发症,术后第10天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检测、血清白蛋白)(ALB)(AST检测),术后观察两组患者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其他状况。
14统计学处理统计软件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采取不同的方法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109±22)短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169±34)d;术后肛门排气时间(632±137)h短于对照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987±165)h,(P<005),观察组的ALB(453±21)(gL)优于对照组患者的ALB(332±12)(gL),观察组的ALT(261±22)(UL)优于对照组的ALT(431±36)(UL);观察组的AST(163±24)(UL)优于对照组的AST(392±21)(UL)。可见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观察过程中无一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瘘,无一例患者死亡。观察组有1例(25%)患者发生切口感染,2例(5%)患者发生肺内感染;对照组2例(5%)患者发生切口感染,4例(10%)患者发生肺内感染。
3讨论
胃癌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后,由空肠代替胃功能,对术后进食产生较大影响,食物消化吸收困难。患者肠道长时间缺乏食物刺激,可导致肠黏膜萎縮,细菌移位率增加,增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本组研究主要探讨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不同营养方式的预后。据相关报道,腹部手术引发的创伤及刺激会导致短期肠麻痹,对消化道吸收营养物质产生阻碍。
由本组研究可见,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较延迟肠内营养,患者的营养状态得以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因此可得早期肠内营养具有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医疗费用低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书航,黄丞,李静乐,张禹,王宏巍,王晓光,张舒娜.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与延迟肠内营养的效果比较[J].中国临床研究,2011,24(12):1123
[2]李正英.胃大部切除术后不同营养支持方法的比较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4):31-32
[3]吴树堂.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分析[J].黑龙江医药,24(6):97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