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2018-10-24邓定富

关键词:时代背景预习体验式教学

邓定富

【摘要】 经典作品(文本)与阅读者之间产生了一条鸿沟,阅读者与经典作品之间就有了距离。做好课前预习,熟读文本。结合时代背景,走近作者,走进文本。体验式教学的运用。研读文本,读懂弦外之音,读透言外之意。

【关键词】 预习 时代背景 体验式教学 读懂弦外之音 读透言外之意 学生与文本 距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7-148-01

0

语文教学的教材大多选一些文学经典作品,这些经典是文学长河中熠熠生辉的贝壳,它们都是经受考验,经受时光的洗涤,被当世和现代的人们奉为圭臬。然而,正因为这些经典穿越时空,历经沧桑,展现在我们现代人的面前,尤其是呈现在我们单纯,没有阅历的孩子面前,它就显得非常的陌生。自然而然地在经典作品(文本)与阅读者之间产生了一条鸿沟,阅读者与经典作品之间就有了距离。语文教学中怎样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呢?

一、做好课前预习,熟读文本

预习在我们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要缩短与文本的距离,第一是要做好预习,熟读文本。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的也是这个道理。这就要求我们文从字顺地去读,字斟句酌地去读。最好是能背诵,古人在读书时,就强调把整篇背诵下来,再去理解回味。文字上亲近了,学生对文本的陌生感就不会那么强。

二、结合时代背景,走近作者,走进文本

学生对文本陌生是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学生的生活年代远离作者的生活时代,他们之间有时代的差距。试想想,不结合郭沫若创作《星空》的背景,学生怎么也不明白《天上的街市》想表达怎样美好的理想,不了解苏轼的为人,不了解“乌台诗案”,学生怎么品读,也感受不到东坡居士的旷达,感受不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人生感慨。更难洞察东坡寄托在文中的幽微情思。

三、体验式教学的运用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还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初中生的生活经历浅,阅历不够,文学作品的事情他们可能都闻所未闻,更不用說经历。因此创设情景,运用体验式教学,把读者(学生)置身于特定情景中,让他们去体验。如在教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海伦的生活的艰难,体会到她的坚强不屈及莎莉文老师的细心耐心和爱心.让一个学生扮演聋哑盲者,一个学生扮演老师教他学习生字,这样学生真正地能体会到一个集聋,哑,盲于一身的残疾人的艰辛,能感受到海伦凯勒的坚强与执着,老师无私的奉献与大爱。

四、研读文本,读懂弦外之音,读透言外之意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被奉为经典中的精品,但老实说初中学生是很难理解其中的平淡语言背后的父子情深的。在教学中,我们如果带领学生品读语言,揣摩情思,就能体会到平淡语言的父爱深情。如父亲的那几句话:“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承受丧母之痛,并且失业的父亲却来安慰儿子,给儿子生活的信心,这是多么深沉的父爱。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背后包含父亲对他人不放心,关注儿子,自己对已经20多岁,读大学儿子还放心不下,这是怎样的一种父爱?

像这样的几句话,父亲的几句平淡的话却融血脉浓情于其中。只有读懂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才能悟出真情,缩短与文本的距离。

总结

总之,语文书上入选的优秀文章,特别是经典,都因为各种原因,在初中生面前,会有陌生感,有距离,怎样缩短学生与这些文本的距离,让读者真正地走近作者,走进作品,是我们教者应该好好研究的。

[ 参 考 文 献 ]

[1]孙建平.《有效阅读,本色语文的价值追寻》,《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2期.

[2]王兆平.《阅读教学中与文本对话的“距离”美》,《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9月.

[3]武永明.《关于个性化阅读相关问题的思考》,《语文建设》2007年第7期.

猜你喜欢

时代背景预习体验式教学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钢琴作品的思政融合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智能产品在居室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华丽追梦者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分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课中的应用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