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企:国之重器

2018-10-24

财经 2018年24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改革开放企业家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和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事实表明,推动变化的根本因素是改革开放,推动变化的根本动力是放开和搞活民营经济。改革开放彻底改变了民营经济的生存命运,民营经济的繁荣发展,也根本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社会面貌。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民企的争议和新闻颇多,要求善待民企的呼声也不绝于耳。这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民企遇到了发展的难关,二是民营企业家有些心神不定。从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考虑,正视民企发展面临的问题,倾听民营企业家的心声,才能更好应对当前稳中有变的国内外局势,才能顺利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9月2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忠旺集团考察时强调,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始终关心支持爱护民营企业。我们毫不动摇地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现在的很多改革举措都是围绕怎么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对这一点民营企业要进一步增强信心。我们要为民营企业营造好的法治环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有益于、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民营企业也要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抓住主业,心无旁骛,力争做出更多的一流产品,发展一流的产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9月27日至28日,李克强总理在浙江视察,强调要进一步降低重大项目民营企业的准入门槛,通过政策措施的引导和支持,增强民企发展的信心。他说:“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这一点绝不会有任何变化”。他还主持召开国有、民营、外资企业和金融机构座谈会,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发展,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继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企业融资、物流等成本,特别要对小微企业给予政策倾斜。

这些讲话及时回应了社会重大关切,对坚定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具有重大意义。

近期,本刊采访了亲身经历改革开放40年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人士,畅谈中国民营经济的过去、现状和未来。

全国工商联原主席黄孟复指出,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压舱石”,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任何否定民营经济地位和作用的观点都是自乱阵脚。

民营企业家段永基认为,中国处在一个伟大的转型过程中,民营企业一方面要为改革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核心技术的创新。他呼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实际行动驳斥各种谬论,切实推动改革。

——编者

黄孟复:民营经济是

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压舱石”

1992年之前中国还是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从1992年开始,随着民营经济的份额迅速扩大,中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宏观经济稳定高速发展

文/本刊记者 马国川编辑/苏琦

“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任何否定民营经济地位和作用的观点都是自乱阵脚,”全国工商联原主席黄孟复说,“对那些荒谬论调,我们必须高度警惕,理直气壮地进行批驳,理直气壮地为民营经济鼓与呼。”

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出现了“消灭私有制”、“私营经济退场论”等噪音,甚至有人鼓吹重新搞上世纪50年代的公私合营,在社会引发极大的思想混乱。9月底,黄孟复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对这些论调进行了批驳。

今年74岁的黄孟复长期从事工商联领导工作,曾任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他一直坚定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在全国民营企业家中深孚众望。

黄孟复回顾了40年来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指出民營经济发展得益于党的理论创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每一次理论创新,都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如果没有千百万人响应改革开放,投身创业创新,中国就没有今天活力充沛的经济局面。”黄孟复说,“当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已经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这其中民营经济功不可没,值得大书特书。”

黄孟复预言,到205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达到300万亿元,民营经济会占到65%以上。为了承担起历史责任,现在的民营企业家要创造新的优势,走在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前列。

在黄孟复看来,民营企业不仅要继续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改革创新的推动力量,而且要成为社会进步的表率,“做到这些,民营企业家就会成为受人尊敬的企业家,民营企业就会成为受人尊敬的企业”。

民营经济是怎样生长起来的?

《财经》:改革开放40年以来,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到今天民营经济在GDP总量中超过了50%。那么,在计划经济铁板一块、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改革开放之初,民营经济是怎么生长出来的呢?

黄孟复:民营经济的产生,主要取决于当时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的经济物质极度匮乏,经济濒临崩溃边缘。上世纪80年代,在实行“包产到户”以后,农村的生产力得到了比较大的释放,农副产品多起来,于是农村的集贸市场就繁荣起来,也有一批人开始把集贸市场的东西倒进城里来卖。

另一方面,当时在城里,各个单位招工非常少,失业青年很多。再加上数以千万计的知青返城,给城市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于是,政府允许他们自主择业,比如说照相、补鞋、修自行车等等,这样就出现了最早的一批个体私营业主。

《财经》:可是,新出现的私营经济遭到各种质疑。比如,个体业主为扩大经营而雇工,就被认为是“剥削”。后来有人在经典著作脚注里找来根据,说7人以下不算剥削,少量雇工才有了合法性。

黄孟复:在民营经济发展初期,争议非常大,个体户的名声不好。1982年中央下发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的紧急通知,各地以“投机倒把罪”抓了一批人,主要针对的就是个体私营经济。在温州发生的“八大王事件”,就是八个私营企业主被列为重要打击对象。当时我在江苏工作,江苏省一些地方也把倒卖农村物资进城的一些人以“投机倒把罪”论处。这是一种新的“割资本主义尾巴”现象。

最典型的是“傻子瓜子事件”。安徽农民年广久因为瓜子炒得好,生意兴隆,扩大产能,雇工超过了八个人,就被说成是“剥削分子”“新资本家”。当时风声鹤唳,个体私营业主人人自危。

《财经》:1984年邓小平发表讲话指出,“前些时候那个雇工问题,相当震动,大家担心得不得了。我的意见是放两年再看。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你解决了一个‘傻子瓜子,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

黄孟复:邓小平的表态为“傻子瓜子”扫除了隐患,更给广大的个私经营业主吃了一颗定心丸。邓小平是一个高明的政治家,洞微知著,举重若轻,“放两年再看”就是允许试错。“摸着石头过河”就是试错,改革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他讲话之后,“割资本主义尾巴”这种政策基本就结束了,民营经济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财经》:在当代改革史上,1984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当年举行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将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引入城市,这对民营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黄孟复:最大的影响是一些科技人员“下海”创办公司,比如中关村的四通公司、联想公司,都是这一年成立的。主要是科技人员脱离集体去创业,用知识创造财富。不过数量少,是局部的。

当时民营经济主要是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也叫浙江模式)。温州模式就是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苏南模式主要是以乡镇企业为主。乡镇企业属于集体经济,自主经营的灵活程度比个体私营企业差一些,但是比国有企业要好得多。苏南等地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其中也有不少个体私营企业为了戴“红帽子”,挂靠乡镇企业。

《财经》:私营企业为什么要戴“红帽子”呢?当时人们思想中的障碍到底是什么?

黄孟复:在长期的宣传教育下,人们形成了“公有制是好的、私有制是坏的”观念,资本是万恶之源,资本家都是坏蛋。比如,当时中关村涌现出很多公司,可是中关村被人们叫作“骗子一条街”。1987年中共中央派调查组到中关村进行调查,写了一个报告说,中关村不是“骗子一条街”,是“有骗子的一条街”。

当时主流的意见还是认为,私营经济属于资本主义性质。因为乡镇企业属于集体经济,按照传统的说法,集体经济也属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一种形式。民营经济戴上“红帽子”,就可以避免被指责为“资本主义”。所以很多私营经济就尽量往集体上靠,戴“红帽子”求安全。

《财经》:这样做后来造成诸多问题,比如产权不清晰,导致法律纠纷。

黄孟复:当时考虑不到这么多,民营企业首先考虑要能够活下去,你提到的隐患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企业转制中才得到解决。

在上世纪80年代,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根本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民营企业家通过自己的创业活动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缓解了就业压力。民营经济作为新的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逐步扩大,成为上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

民营经济发展的几个高潮

《财经》:在1989年之后的几年里,因为国际国内形势丕变,民营经济曾遭遇很大困难,甚至有个别民营企业家要求将自己的企业交给国家。

黄孟复:这一段时间并不长,1992年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历史节点。当年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针对党内外的质疑,充分肯定改革开放,肯定在改革开放中发展起来的民营经济。下半年中共十四大正式肯定市场经济,提出改革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此,大多数人对私营经济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认为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补充。

于是,1992年之后掀起了一个民营经济发展的新高潮。各种有才能、有本事、有想法的人,包括大批的机关干部、知识分子、大专院校的老师学生、复员转业军人,都纷纷下海,加入到创业浪潮中来。这些人中涌现出一大批著名企业家,至今还活跃在社会上。

《财经》:在那时的环境下,许多下海者赚了钱,积累了财富,产生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黄孟复:人们从实例中感受到,靠自己的努力,靠自己的创新创业,是能够致富过上好生活,是能够实现自己理想的。还要特别强调一点。1992年之前中国经济还是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宏观经济“一抓就死,一放就乱”。但是从1992年开始,随着民营经济的份额迅速扩大,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宏观经济稳定地高速发展。

《财经》:从历史数据看,上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起伏很大,可是1992年之后的数年里中国经济平稳高速增长。不过1998年开始增速下滑得很厉害。这是为什么?

黄孟复:因为1997年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再加上一半国有企业亏损,经济形势严峻。为了应对危机,朱镕基总理主持进行大规模的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思想就是“抓大放小”。因为国企太多了,只能抓大型的国企,中小型的国有企业转制,或者是破产,或者是拍卖。在改制以后的短短几年里,全国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很大活力的私营企业。

当时主要的社会矛盾就是国有企业职工失业问题。因为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建立,政府的压力非常大。幸运的是,民营企业大量吸收下岗职工,或者下岗职工自己组建新的民营企业。所以,一方面民营企业解决了国有企业职工大量失业问题,保证了国企改革顺利进行;另一个方面民营企业自身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

《财经》:2002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1999年-2001年民营经济的投资增长速度高于国有经济。到2000年,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趋势得到遏制,中国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

黄孟复:在这个过程中,民营经济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承认,地位不断提高。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明确宣布,“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全國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权利和利益”。

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004年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财经》:随着对民营经济的逐步松绑,世纪之交开始出现很多大型民营企业,这也是新一轮高潮期。

黄孟复:对。以前都是私营公司为主,上世纪90年代以后民营企业开始升级,一些企业转成了股份制公司。进入新世纪以后,党的理论创新,承认了资本也能参加分配,民营企业家可以入党。民营经济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比较高级的阶段。

中共十六大提出,民营企业家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报告还有一句话,“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这些话对民营企业家是很大的鼓励,出现了民营企业上市的高潮,大型的民营企业逐渐形成,现在的许多知名企业都是在那时候脱颖而出的。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理论创新非常重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每一次理论创新,都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民营经济是稳定发展的“压舱石”

《财经》:您是2002年到全国工商联工作的。2005年国务院出台《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非公36条”,是国内第一个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系统性政策文件。出台这个文件的背景是什么?

黄孟复:因为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虽然中央文件要求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可是在许多领域,尤其是垄断领域,对私营企业的进入限制仍然没有取消。对民营经济的各种歧视依旧存在,比如私营企业融资难,许多金融机构不愿意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直接的金融服务。

所以,工商联不断呼吁公平对待民营经济,打破垄断,让私有经济和国有经济平等竞争。在社会各界推动下,国务院出台了“非公36条”。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个文件很好,但落实不尽如人意。所以,2010年又出台了“新36条”,贯彻得不是太好。

《财经》:就在那些年,出现了追究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第一桶金”的呼声,乃至有人说民企都有“原罪”,认为私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肯定有问题。这在社会上掀起不小波澜。

黄孟复:我认为,“原罪”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一个企业有罪无罪,要拿证据说话,要通过法律程序才能确定,不能硬给某一类人或某一个群体戴上“原罪”的大帽子。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这完全是荒谬的。过去有些权力部门就是这样,首先认定一个企业家有问题,然后就严查,今年的材料没有问题就查去年,去年没有问题就查前年,深文周纳,完全以主观意志来定罪,违反法律。

我们为什么要改革呢?因为很多规定是不对的。如果原来的规定就是错的,违反了它是对还是错?某些限制生产力发展的规定正是改革对象,企业家违反规定,获得财富,这种“原罪”有道理吗?在民营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企业是遵纪守法的,有一些企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突破了一些错误政策,不应该受到谴责,而应该得到鼓励和支持。如当年所谓投机倒把罪能成立吗?

民营企业家群体应该是受人尊敬的群体,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创新发展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本质特性,他们应该得到关注关心、鼓励支持和引导保护。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勇敢创业的企业家群体。

《财经》: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也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可是,为什么现在民间投资出现了滑坡现象,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在降低?

黄孟复:近年来反腐败的力度空前,许多贪官落马。反腐斗争大得民心,也得了广大民营企业家的拥护和支持,但是有一些社会舆论借助反腐斗争来抹黑民营经济,好像民营经济就是通过勾结那些腐败分子发展起来的。还有一些民营企业遇到了司法不公问题,亟待解决。社会舆论和现实问题让一部分民营企业产生了悲观情绪。过去中国的民间投资一直占到投资总额的百分之六十几,近几年确实出现了下滑迹象。

中央敏感地认识到这个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研究,连续出台了保护产权、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文件,同时坚决纠正涉及民企的冤假错案。这一系列措施对稳定民营企业家信心、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意愿,对未来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财经》: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您怎么评价民营经济在改革开放中的历史作用?

黄孟复:40年的伟大历程是一部党的非公有制经济理论政策不断探索、创新完善的历史。40年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广大民营企业家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优秀建设者。在改革开放之初如春笋冒尖的民营经济,如今已是根深干壮、枝繁叶茂。现在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90%以上的新增就业,在稳增长、促创新、增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压舱石”。

40年来,如果没有千百万人响应改革开放,投身创业创新,中国就没有今天活力充沛的经济局面。当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已经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这其中民营经济功不可没,值得大书特书。

民营企业任重道远

《财经》:不过,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舆论界又出现了“消灭私有制”、“私营经济退场论”等声音,甚至有人鼓吹重新搞上世纪50年代的公私合营。这些声音在社会上引起震动,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黄孟复:和十几年前的民企“原罪论”一样,这些声音都是违背改革开放的荒謬论调,是有悖常识的奇谈怪论。不过,这种论调一再出现,确实很容易在社会上造成混乱,让企业家难以安心。对那些荒谬论调,我们必须高度警惕,理直气壮地进行批驳,理直气壮地为民营经济鼓与呼。

党和政府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明确的,而且是不断深化的。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就重申“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保护民营经济发展”,指出“要为民营企业营造好的法治环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李克强总理在浙江视察时说,“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这一点绝不会有任何变化”。这些讲话及时回应了社会重大关切,对坚定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具有重大意义。

《财经》:目前民营企业遭遇了融资成本过高、税费重等困难,国际局势也是复杂多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看待民营经济的作用,确实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黄孟复:民营经济是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发展起来的,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是党的理论创新的产物。民营经济是本土经济,广大民营企业家是有家国情怀的,社会各界应充分认识到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性,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任何否定民营经济地位和作用的观点都是自乱阵脚。我们应当团结一致,把国家的经济基础打得更牢、更好,支持、鼓励、引导和保护更多的民营企业充满信心地去開拓奋进。我相信,党和政府会坚定地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继续推动改革,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在这样的生存发展环境中,民营企业将进一步发展壮大。

《财经》:展望未来,您认为在中国下一步的经济发展中,民营企业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黄孟复:民营企业现在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工商联系统、包括关心民营企业的人士也都在思考。十九大已经制定出新的发展目标,非常鼓舞人心。初步估计,在国际国内形势不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按目前的发展趋势,2020年中国GDP总量将达到100万亿元,2035年应该超过200万亿元,到2050年将会超过300万亿元。现在中国GDP总量80多万亿元,如果达到2050年的300万亿元,巨大的增量应该是什么?我们民营企业如何在增量中发挥作用?现在民营企业已经占到GDP总量的60%以上,那么在将来的300万亿元中,民营经济能不能够继续在中国的发展中有这么大的贡献?

在我看来,在未来的300万亿元GDP总量中,民营经济肯定要占到65%以上。这是一个历史的重任,民营企业必须承担起来。而且新增的增量应该是高科技含量的、高品质的,是有利于强国富民的。现在的民营企业家不仅应该继续保留灵敏的市场意识和灵活的经营机制,还要创造新的优势。

《财经》:在您看来,民营企业新的优势是什么?

黄孟复:那就是创新,我们民营企业一定要走在创新的前列。首先应该是科技创新。今后经济增长的关键点在于科技能不能领先。所以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加大科技投入,在自己的行业、自己的领域内取得科技优势;其次,应该在管理上创新。中国GDP如果到300万亿元的时候,会出现很多大体量的民营企业,管理的创新就非常重要,应该把西方的管理和中国文化、社会主义优势结合在一起。

民营企业后面不仅要继续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创新的推动力量,而且要成为社会进步的表率。现在中国面临的一个重要历史任务,就是从一部分人富起来转向全民共同富裕。这不仅是党和政府要实现的目标,也是我们民营企业的重要使命。

民营企业要为全民共同富裕作贡献,首先应该使自己的员工富起来。我们民营企业家应该有这样的信念,并付诸行动。做到这些,民营企业家就会成为受人尊敬的企业家,民营企业就会成为受人尊敬的企业。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改革开放企业家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