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工程中浅埋地段的施工技术分析
2018-10-24王红伟
王 红 伟
(山西平阳路桥有限公司,山西 临汾 041000)
现阶段,我国的公路隧道建筑规模不断拓展,工程项目数量也在日渐增加,施工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各类的阻碍和困难,比如地形地势以及自然环境等各类元素,这就要求施工技术的应用必须进行严格把控,做好施工技术的选择,避免出现工程质量低或工期延误等问题,进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1 某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
此公路工程隧道长度为5 000 m,建设模式为单线隧道,隧道设计时速160 km/h,地质特征主要为沟谷浅埋段,地下水极其丰富。施工区的建筑相对较为集中,地表有公路通过。具体可见图1。正如图1显示此区域内的公路工程所处区域为典型的浅埋段纵断面,施工单位必须做好提前勘察,保证勘察工作的全面性、严谨性,最终获得此地段土质的分布图,而后发现此区域内土质分布相对松散,缺少稳定性,洞身地下水发育活跃,属于典型的中等富水区,所用中管棚的直径是6 cm,再设置16型钢架结构,钢架彼此间保留距离,地表区域则运用直径7 cm的钻孔,完成注浆加固工作,极大的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工程建设进度正常开展[1-3]。
2 制定适宜的施工方案
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对公路工程施工区域地质所表现的特殊性予以关注,隧道开挖以前可运用注浆加固的方法,线路两旁15 m内的范围都必须做好注浆处理工作,注浆完成后,运用水泥砂浆进行有效封孔,对原地貌进行合理恢复。实际施工环节,容易受周边居民的影响,或受外界自然环境的制约,进而面临着重重困难,增加了施工压力,在此情形之下,可有效参考隧道支护参数,完成隧道施工任务,保证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
其一,可通过计算的方式及时更换旧管棚,而后有效调整钢架彼此之间的间距。
其二,隧道开挖环节将会占据居民住宅地域,这个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与居民进行合理沟通,逐步达成思想上的共识,而后运用赔偿等方式,弥补其经济损失,尽可能保证开挖施工环节的进度,除此之外,施工人员还应系统化的监测地表以及村民的房屋,对相关的地质情况进行实时掌握,以便应对不可预知的变化。
2.1 结构受力计算与分析
其一,结构计算,施工人员必须有效分析结构体的受力情况,然后结合围岩的级别以及地质状况等,计算结构的实际数据,得出最有效的设计参数。
其二,荷载计算。计算过程中必须全方面的思考施工地段地质以及环境的特殊性,所以在此过程中必须对水平压力值进行计算,而后明确垂直压力值,保证数据参数的准确性[3]。
2.2 其他方面的把控措施
其一,结合监控测量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确定二次衬砌施工作业时间,然后敷设防水板、纵向透水盲沟以及土工布,然后运用衬砌模板台车,实施一次性灌注作业。浅埋地段隧道施工方法。沿隧道开挖轮廓线的外部区域。设置多个超前大管棚,沿着隧道开挖轮廓,设置科学的倾斜角度。而后,在相邻超前大管棚之间设置超前中管棚,沿着隧道开挖轮廓线,设置合理的倾斜角度。最后,相关的技术人员还要对施工中的重点环节予以重视,严谨参照相关的技术规范及规章制度,完成施工任务,令整个施工过程更具可靠性和有效性,避免出现施工技术应用失误等行为,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危险,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其二,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结合地域内的岩体特征,进一步确定中部拉槽的宽度和长度,避免出现边墙位移的问题。保证围岩的稳固性,以此为基础,及时撤离核心土,加快施工进度。
其三,隧道开挖工作中需要全方面分析围岩缝隙结构,并掌握其实际稳定状态,做好数据调查分析,结合最终的结论以及结果,调整施工方案,避免盲目施工。
其四,马口位置对称开挖,也要做好相应的把控工作,可通过交错式的开发方法,彼此预留距离。
其五,严谨把控台阶的长度,利于日后的机械施工,通常情况都会将其控制在4 m左右。
2.3 洞内大小导管施工作业控制
此项施工工作的开展,要求施工技术人员必须提前做好监控测量工作,满足制度规范的要求,隧道施工管理中涉及内容较多,其中隧道监控测量是极其关键的环节,这样可为日后的施工工作的开展提供方向上的指导,保证工程施工进度[4]。此外,还能提供险情预报等各类数据,避免施工过程中发生事故,充分结合浅埋地段的地质情况,应用洞内测量与地表测量两种方式,保证监控范围的全面性。其二,做好勘察工作。一方面,必须对开挖工作面以及施工区内的实际情况进行勘察,开挖工作面的勘察工作通常要在开挖工作完成后开展,保证观察内容的全面性,其中涵盖着地表岩石情况的观察,也涉及工作面稳定情况的勘察,如若地质条件相对稳定,未出现异常变动,那么观察周期可设置为1 d,而后对观察结果进行有效记录,体现全面化的特点。另一方面,观察地质条件的异常变动,发现后及时记录,制定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迅速处理并实时观察,直到其状态稳定以后,再将观察周期设定为1 d。最后,待到所有工程任务完成后,还需每天观测一次,工作内容涉及喷射混凝土以及锚杆的检测,保证两者的应用满足规章制度的要求。
2.4 洞外地表情况的观察
其一,拱顶周边收敛以及下沉情况的测量。根据施工建设的具体情况,择选某一断面,对拱顶周边收敛量以及下沉情况进行全方位检测。
其二,测量点的布设。可在某个水平断面之上设置测量点,参照最终的测量结果,选择四条水平测量线,将其作为开发地段的参考。
其三,地表下沉测量。尺寸方式与拱顶下沉测量方式相似,同样应在某个正面区域内设置观测点,进而对地表下沉程度进行精准测量,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记录。
其四,数据统计以及资料整理。施工现场测量工作的落实容易受到各类因素的制约,例如外界环境、地质条件以及温度因素等等,在对测量数据进行记录的过程中,所搜集的数据信息将会体现离散性,因此必须有效处理所获取的数据,总结并发现支护系统受力变化情况,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判断初期支护系统以及围岩的实际稳定程度,对所得数据信息进行汇总,整合以后上报给领导,而后安排技术人员绘制曲线图,全方面分析现场的施工情况,解决施工中的问题,极大的提高施工效率。
2.5 防排水施工管理
施工前期阶段必须有效清理地面之上的水分残留,避免出现二次衬砌的侵蚀问题,此外,工程隧道工程中浅埋地段区域内地下水极其丰富,待到初期支护工作完成以后,喷射混凝土表面将会渗出一定量的水分,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借助半圆管的功能,做好水分引流工作,此任务完成以后,再用砂浆进行有效涂抹,极大的提高其密实度。除此之外,还可有效利用防水板,完成焊缝铺挂等各类工作。这一过程中,必须严谨参照规章制度内容,结合工作流程进行施工,发挥钢筋的作用,使之更加稳固,进而强化其自身的防水能力。
3 结语
当前隧道施工建设过程中,必须明确浅埋地段施工技术的应用方式,结合外部地质条件以及环境的变化趋势,制定切合实际的优化方案,而后改进设计方案,保证工程施工进度,此外,还应充分考虑地质特征,并保证施工过程的可靠性,运用二衬施工法,避免出现地下水下渗等阻碍性问题,极大的提高工程施工效率,通过全程、实时监测的方式,防止出现工程开裂以及下沉等各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