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AS指标及血压水平的影响
2018-10-24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人民医院462300刘献红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人民医院(462300)刘献红
高血压是老年人群常发的一种慢性疾病,易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常见的高血压合并病症,其主要原因在于内膜受损等因素间接加重血管阻塞,促使该动脉供给器官出现灌注不足等现象,由此加大并发症发生。在高血压治疗过程中,稳定的血压水平对于降低靶器官受损风险、延缓AS进程及改善预后十分重要[2]。临床实践证明,合理有效的护理指导可以控制AS的“风险因子”和高血压,改善预后[3]。本文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AS指标及血压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6例老年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61~81岁,平均(67.56±3.17)岁。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60~83岁,平均(67.93±3.54)岁。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①纳入标准:a.符合《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年修订版)》[4]中的诊断标准,为原发性高血压;b.合并AS;c.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②排除标准:a.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b.伴有严重合并症或难以配合治疗工作;c.精神异常,有沟通障碍。
1.3 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方法相同。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血压、血脂水平监测,健康宣教,用药指导等。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①健康宣教、饮食护理及用药指导。采用发放健康教育资料、讲座、一对一讲解等多种方式向患者传播高血压疾病健康知识,说明高血压与AS的关系,激发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积极性;鼓励患者少食多餐,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富含纤维素、钾、钙等食物;说明相关降压调脂药物的作用,嘱咐患者严格遵医嘱长期规律用药,帮助患者形成正确用药习惯。②心理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有针对性的进行疏导工作,帮助患者找到情绪调节方法,邀请心理素质好的患者进行座谈交流,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和护理配合度。③运动休息和出院指导。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个性化运动作息表,在确保充分睡眠休息时间的同时,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适当进行按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告知患者出院注意事项、用药方法、家庭护理方法等,定期通过电话或登门的方式进行随访,促进患者恢复。
附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水平对比(±s,kPa)
附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水平对比(±s,kPa)
组别 SBP DBP护理前 护理后 t P 护理前 护理后 t P对照组(n=43) 21.78±2.06 17.78±1.61 10.032<0.05 13.53±1.30 11.97±1.14 5.916 <0.05观察组(n=43) 21.68±1.85 14.98±1.31 19.382<0.05 13.74±1.20 11.13±0.65 12.541 <0.05 t 0.237 6.950 0.778 4.197 P>0.05 <0.05 >0.05 <0.05
附表2 两组患者AS参数对比(±s)
附表2 两组患者AS参数对比(±s)
时间 组别 IMT(cm) AS斑块面积(cm²) R-baPWV(cm/s) L-baWV(cm/s)护理前 对照组(n=43) 1.79±0.45 1.31±0.42 2924.51±411.47 2895.10±369.01观察组(n=43) 1.78±0.47 1.30±0.38 2987.83±422.45 2759.46±345.71 t 0.101 0.116 0.704 1.759 P>0.05 >0.05 >0.05 >0.05护理后 对照组(n=43) 1.53±0.40 0.70±0.15 2101.34±336.01 2020.47±318.97观察组(n=43) 1.36±0.31 0.54±0.14 1892.11±276.64 1813.23±245.11 t 2.203 5.113 3.152 3.378 P<0.05 <0.05 <0.05 <0.05
1.4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AS指标、血压水平。采用标准水银血压计测量护理前后坐位右上肢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水平,测定3次,每次间隔5min;采用GE Vivi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监测IMT和颈AS斑块面积,探头颅率2.0~5.0MHz;采用全自动AS测量仪检查右侧脉搏波速度(R-baPWV)和左侧脉搏波速度(L-baWV)。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压水平 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1。
2.2 AS参数 观察组患者AS各项参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心、脑、肾靶器官和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认识的不断深入,高血压的临床诊断标准也在不断调整。高血压是一种心身疾病,其并发症发生和治疗效果不仅取决于药物治疗,还受到患者生活习惯、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影响[5][6]。鉴于此,在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中,不仅要注重药物干预,也要最大限度避免其他因素的危害性,从而提高高血压控制效果。
综合护理模式作为一种具有协调性、有效性、全面性和合作性的新型护理模式,注重协同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与护理过程中,充分实现护理干预和药物干预的有机结合,同时兼顾患者个人认知、生活行为、社会心理等细节对疾病康复造成的影响[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AS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由此表明,相较于重视血压、血脂水平监测,健康宣教,用药指导等基本操作的传统护理模式,综合护理模式善于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不仅注重实现护理服务的全面性,更重视根据患者自身的病情特点、性格特征等进行用药指导、健康宣教,从而潜移默化地改变患者的错误认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控制血压水平,减轻AS程度。同时格外注意对患者的饮食护理,患者长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引发疾病的一大重要因素,况且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用药的时候如果不能保证正确饮食,仍食用高盐、高糖、高脂、高胆固醇或者辛辣食品,不仅不利于病情恢复,甚至还可能导致病情恶化。此外,针对老年患者视力不佳、记忆力衰退的特点,老年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用药时往往会出现错服、漏服的情况,可以帮助患者在时间上制定最佳服药时间表或者提醒家属督促其服药,也可以通过多种颜色的药瓶或标签纸帮助患者记忆和辨别药物,从而帮助正确用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8]。
针对老年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改善AS指标情况,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