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白血病晚期患者的心理改变并探讨相应护理措施
2018-10-24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450053宋艳艳李彩霞郭书芳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450053)宋艳艳 李彩霞 郭书芳
近年来,我国各种疾病类型中白血病患者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据临床不完全统计,我国白血病的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六,而在每年新发白血病中约有50.0%的患者属于2~7岁的儿童[1],白血病治疗费用较大,而且治疗效果有限,大多数白血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存在这明显的心理改变,尤其是晚期白血病患者。本文结合相关资料,就白血病晚期患者的心理改变以及护理措施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5年5月~2016年12月期间接收的40例白血病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1个月~11岁、平均年龄(5.1±0.5)岁,所有患者在临床上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皮肤损害、口腔出血、牙龈肿胀、心肌白细胞浸润等。所有患者确诊为白血病晚期。
1.2 方法 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等各类量表对白血病晚期患者或者是家属在治疗期间存在的各类心理改变进行调查,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一处理,从而了解患者的心理改变情况。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主要观察白血病晚期患者存在的心理改变。
附表 白血病晚期患者的心理改变情况[n(%)]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整理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不同患者存在的心理改变采用百分率(%)表示。
2 结果
附表所示为白血病晚期患者的心理改变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40例患者中有16例存在焦虑心理,所占比例为40.0%;有8例患者存在抑郁心理改变,所占比例为20.0%;8例患者均存在明显的烦躁心理,所占比例为20.0%;40例患者中有2例存在自杀、轻生的倾向,所占比例为5.0%;40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较差,所占比例为15.0%。
3 讨论
白血病作为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本身疾病较为严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早期白血病具有一定的治疗难度,而对于晚期白血病患者,治疗目的主要是尽可能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同时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晚期白血病患者在治疗方面,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比如:骨髓移植、化疗、CLS生物免疫医治、中医药医治等,虽然采用的方法不同,但是患者都需要承受较大的疾病痛苦,而且治疗效果不是很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会表现出各种心理改变,影响到实际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对白血病晚期患者通过调查问卷后可知,大部分白血病晚期患者在治疗期间存在较多的负面情绪,比如:不配合治疗;存在严重的焦虑、抑郁心理;心烦气躁,甚至有自身轻生的念头,而这些心理改变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工作以及效果极为不利。对此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对于白血病晚期患者存在的各类心理改变,可采用以下护理措施:①全面改善病房环境,在护理中除了常规的保持病房安静、整洁,有合理的温度和湿度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的习惯爱好,对病房进行简单的装饰,让患者在病房中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温暖,比如对于白血病晚期儿童,可于病房内放置儿童感兴趣的图片、动物模型、小玩具等,病房内可放置电视机,放映动画片供儿童观看,需要注意的是布置的各类物品中需要避免尖锐、易碎物品的存在,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②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护理人员应主动和患者交流,以人性化的护理态度对患者开展护理服务,比如尊重患者、保护好患者的个人隐私、在护理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能够对患者的痛苦以及异常心理表示同情,以朋友、亲人的身份对患者进行护理,通过日常护理中的关心和体贴以及自身的语言、行为等影响并改变患者的情绪;③注重心理疏导,对于白血病晚期患者需要随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在每项护理操作前,对患者进行简单的说明,便于患者了解护理的目的,寻求护理配合;鼓励患者并帮助患者建立康复的信心,根据不同患者出现各类负面情绪的原因,及时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同时依靠患者家属的情感支持全面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综上所述,对于白血病晚期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高度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 从而消除患者的各种负面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