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24小时内康复训练对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

2018-10-24于红娟邵迴龙

实用医药杂志 2018年10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脑梗死康复

于红娟,邵迴龙,宫 明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残率高和病死率高的特点,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应激事件多发以及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发病率的增加,脑梗死的发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1]。脑梗死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该研究将早期康复训练应用于脑梗死患者,并观察其对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科室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8例,患者入院均明确确诊,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中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将患者按照生命体征平稳时间及病情稳定时间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男29例,女 20 例;年龄 49~78 岁,平均(67.72±5.42)岁。对照组49例,男27例,女22例;年龄51~79岁,平均(68.29±5.3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在医师充分评估患者病情,生命体征平稳的基础上,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抗凝(阿司匹林肠溶片)、清除脑自由基(依达拉奉)、活血改善循环(银杏达莫)等药物治疗,均行康复训练干预4 W[3]:(1)被动训练。在患者起病后生命体征平稳,病情无进展情况下,给予患者被动运动。当患者保持侧卧位时,患侧躯干垫软枕,肩关节略微屈曲,肩部朝前,头部保持后倾,将肘关节固定于伸位,手掌保持向上;患者下肢屈曲放置于枕头上方,患侧上肢用枕头固定在患者前面,且保持高于躯干位置。当患者保持仰卧位时,头部垫软枕,肩关节下和臀部下方亦放置枕头垫高。2 h左右为患者翻身,避免压疮。加强对患者患肢的按摩,确保力度中等。(2)主动翻身,被动护理3~5 d后,教给患者主动翻身的方法,对于不能主动完成的患者,护士或家属给予适当辅助,让患者逐渐过渡到自己主动翻身。(3)坐位运动。7 d后,让患者加强坐位运动的练习,用主动翻身的方法向健侧翻身,并向床边慢慢移动,在床边坐起,大腿和躯干保持垂直,在背部垫软枕,让患者倚靠,保持伸展,膝关节保持屈伸 50°~60°,在臀下和膝下均垫软枕。(4)下蹲运动。当患者娴熟掌握坐位运动,并且肌张力恢复到3级以上时,让患者开始下蹲运动训练。让患者双上肢向前保持伸直,并握住床护栏,将双手分开,缓缓下蹲,缓缓起立,10个/次,锻炼2次/d。(5)步行运动。当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后,且下肢肌力达到4级以上,主治医师下医嘱后,在康复师的辅助下学习站立,当站立稳定后,康复师或家属搀扶着患者缓慢行走,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让患者自己学会独立平稳步行。患者均干预4 W评价效果。(6)日常生活锻炼。教给患者使用患侧手用饭勺吃饭的方法,锻炼3次/d,每次锻炼时间10 min以上;当患者病情稳定后,教给患者上肢抬举,让患者恢复梳头、洗脸、刷牙等能力,每天训练3次,每次锻炼时间保持在10 min以上。(7)其他锻炼。通过简单复述短文、单词、短句,背诵诗文、数字,讲述小故事,回忆近期发生的事情等方式训练患者的记忆功能;采用数字计算、场景模拟等方式锻炼患者的计算能力;采用回答问题、视觉追踪等方式锻炼患者的记忆能力;采用拼图方式锻炼患者的逻辑思维能力;采用单音节发音、语句重复等方式锻炼患者的语言功能;采用分辨性状、方向、时间等方式锻炼患者的分辨能力和定向能力,训练 2 次/d,30 min/次。

对照组患者的康复训练于起病后48 h后逐步进行;观察组于起病24 h内行超早期康复训练(在确定患者情况稳定,经与患者或患者家属沟通同意后进行)。

1.3 观察指标 此次研究选择以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 ental state examinatlon,MMSE)评定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情况、SF-36生活质量评分表评价患者康复训练后的生活质量。MMSE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表均以问卷调查形式进行。(1)MMSE是国际上公认的检测智力状态的标准检查工具,总分30分,其中27~30分为正常;21~26为轻度认知障碍;10~20分为中度认知障碍;<16分为重度认知障碍[4]。 (2)SF-36 生活质量评分表包括社会能力、情感职能、心理健康、生理状态、躯体功能、机体疼痛、生命活力、总体健康,各项得分=(实际相关项得分-该方面的可能最低得分)/该方面可能分数范围×100%。分别于治疗开始前及治疗后4 W发放问卷,调查由专业医师经过培训后执行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康复训练前后认知功能改善情况 两组康复训练后评分均明显高于康复训练前,而观察组康复训练后的认知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认知功能评分比较(x±s,分)

2.2 两组康复训练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各组的患者康复训练后评分较康复训练前均有提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康复训练前后生活质量比较(x±s,分)

3 讨论

脑梗死是局部脑组织血液供给不足或障碍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若未给予及时有效治疗,可致神经功能障碍,并伴有不同程度残疾,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5]。脑梗死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可及时修复损伤神经,最大限度地修复神经元[6]。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对于双侧大脑半球功能的重组和代偿方面、神经侧支循环的建立或神经轴突突触联系方面效果显著,且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7]。关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开始时间,2013年美国AHA/ASA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指出“生命体征平稳,无严重并发症或脑水肿的脑卒中患者,鼓励尽早在发病24 h内开始进行床边活动,可以使患者更能获益。早期康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良肢位置摆放,床上被动活动,床椅转移训练等”[8]。而国内有关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的康复训练的起始时间则以24 h到48 h,或48 h以后为多。这可能与国内外患者体质差异、国内外康复医疗条件和环境、患者的接受程度有关。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9]通过总结近期文献,再结合WHO提出的标准,发布“当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 h以后开始介入康复治疗”为开始康复治疗的时间点。韩振霞等选取患者发病24 h、48 h、3~4 W为分组时间点,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HAMA焦虑量表、HDRS抑郁量表为评定工具,经统计分析发现超早期介入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唐巧梅课题组[10]对国内脑梗死的早期护理康复进行综述,发现有国内研究者[11]提倡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病情平稳,病灶表现已有肯定逆转,生命体征稳定24 h以上,即可以进行康复训练。

该研究在患者发病24 h内对患者进行超早期康复训练,让患者被动翻身,给予患者穴位按摩,在避免压疮的同时,可促进皮肤和皮下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皮肤功能,提高机体抵抗能力,且还可以有效防止血栓形成。在3~5 d后,让患者从被动训练过渡到主动锻炼,观察组患者康复训练后的认知功能评分和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既往研究趋势相符[8-12]。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脑梗死康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