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脉的价值逻辑和慢哲学
2018-10-24师毅
文 本刊记者 师毅
在林凡看来,职场社交平台最有价值的事情就是帮用户打造个人的职场品牌。一个好的职场社交平台,不仅可以给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人脉,还能为用户职场形象和品牌提升给予帮助。
林凡认为社交功能的完善仍待时间积累。
大家之所以去用微信,一方面是因为大家对微信的沟通和交流功能比较认可;另一方面也因为目前社会上不是所有人都在用脉脉,所以对这个地方的安全感不强,而他认为对于脉脉来讲其实只需要等待时间积累就好。他以阿里旺旺举例,早期淘宝买家和卖家之间其实还是加QQ的,虽然淘宝也提供了旺旺的功能。但随着时间积累,到今天大部分买家和卖家之间的关系大部分通过旺旺就可以维系了,不再需要转到QQ和微信上面,而脉脉在未来也会是类似的。林凡认为事实上在业务合作方面以及跟猎头、HR的社会关系,呈现在脉脉上就够了,不需要转移到微信里面去。
脉脉的价值
2016年,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在争夺用户的留存时间,尤其以今日头条这样的内容分发平台为代表,其用户停留时长仅次于微信。脉脉也想通过为职场用户提供丰富的内容产品,提高用户的留存时间。
通过一年的积累,到2017年初,脉脉积攒了2500万用户,覆盖所有职业品类;在平台合作上,脉脉的实名信息及认证成为用户在其他平台的背书,或者接入诸如芝麻信用等征信信息替脉脉用户背书。
与此同时,脉脉还推出了“脉脉职播”、“行业头条”等内嵌在脉脉平台上的新功能。在这些生产内容的产品形态上进行加法,林凡希望这些功能帮助脉脉平台产生更多对用户有价值的内容,进而能抓住用户,吸引他们在平台上停留更长的时间。
林凡坦言:“现在脉脉的直播已经形成了一批忠实粉丝,我们找各行各业的专家或者一些高管来做直播,有很多人每天晚上守着看当天的直播,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渠道让大家了解到不同的人是怎么思考问题的,而且还可以跟职场大佬互动。”
在林凡看来,职场社交平台最有价值的事情就是帮用户打造个人的职场品牌。一个好的职场社交平台,不仅可以给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人脉,还能为用户职场形象和品牌提升给予帮助。
慢发展哲学
2014年8月,2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是脉脉成长的分水岭——此前,林凡为钱发愁;其后,脉脉遴选送上门来的钱。
B轮融资两个月后,脉脉的用户量达到120万,日活跃用户在15万左右。那时,脉脉向好的势头很明显,找上门的投资人自然不少。但林凡的选择是,拒绝C轮融资、给自己两到三年的寒冬期。
通过讲故事不断寻求融资,用投资人的钱买用户,用好看的用户数据换取新的融资,互联网圈的故事一般这样书写。但林凡的团队,选择用另一种方式书写脉脉的故事。
“做一家公司,主要还是要把它做成一门生意,不想靠烧钱活下去。”林凡说。对于轻资产的脉脉来说,主要的开销来自人员成本,而脉脉的团队并不庞大,林凡算了笔账,每个月的开销仅在100万元左右。因此,之前融到的1500多万美元,够脉脉安然度过林凡口中的那个寒冬了。
从2014年到2015年,脉脉团队一直潜心于获取用户、改进基础设施,调整、完善产品功能。2014年10月开始,百度等各大互联网公司员工快速成为脉脉用户,这一方面是脉脉在各大互联网公司地推的结果,一方面脉脉的实名交流、信息流等内容吸引着新用户,“不仅能看到朋友的动态,还能看到朋友的朋友、乃至同行的动态。”据林凡介绍,已经有50%的BAT员工注册使用脉脉。
2015年,脉脉进行大批量的广告投放,让默默无名的脉脉迅速声名鹊起,那时脉脉上开始出现非互联网人士的身影。在确立互联网这个领域后,脉脉开始向金融、地产等行业渗透,其结果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上万名员工成为脉脉用户,碧桂园等地产巨头的员工也被脉脉收入囊中。
找到用户的同时,脉脉摸索着为用户提供价值。从2014年到2016年,脉脉一直在进行不同的功能尝试,独自在产品上探索。“2014-2015年,改进了聊天消息、实名、话题讨论等功能。”林凡说,“优化、完善、强化实名制,是唯一一个能让用户提供完整的职业资料。”他坦承:“2016年下半年我们才明白,职场社交最核心的需求是找人——完成人和人的连接才是最核心的突破点。”
2016年初,脉脉的用户量已经突破1000万,这曾经是林凡心中理想的用户量。其后,这一数字经历了迅猛增长。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这不算快,但在林凡看来,发展得不快但扎实,结果是加速发展,注重价值的大小更甚于用户量的大小,尽我们所能跑得更快,暴力增长可能不能给用户创造价值。
2018年8月,宣布完成D轮融资,一向低调的脉脉开始高调回归,林凡也频繁亮相媒体。曾经遵循“慢发展”的林凡,已经为自己规划好上市进程,走上了快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