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课堂参与度

2018-10-23袁静

速读·中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有效提问

袁静

摘 要: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方法,通过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掌握学情,调整教学进度,从而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反之,一系列不科学、不严谨、表达不清晰的问题,会让学生感到茫然。因此,课堂有效提问越来越被教育学家重视。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提问现状,并提出了理论课有效提问的设计策略,目的是使師生更有效地互动,在学习中提升学生化学素养,培养探究能力。

关键词:有效提问;提升学生化学素养;培养探究能力

一、一次赛教课引起的思考

赛教课为教师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在一次大学区优质化学听评课上出现了这样一个情景,刚上课时学生表现的很有兴趣,回答问题声音洪亮,但是随着课程的延续,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毫无反应甚至表现出极度焦虑。

在同一节课中,为什么学生会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状态呢?针对这一问题,课后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了细心揣摩,发现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问题在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不高,表现为:

1.频繁简单的课堂提问。比如,课堂上教师总提出“是不是”或“对不对”这样的没有任何悬念的问题。

2.教师提出的有些问题太过于抽象,缺乏明确目的。

3.教师提出的一些问题缺乏基础知识的铺垫。

4.学生的课堂反馈得不到教师的及时回应,当堂生成的问题教师没有预设。

二、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特点及原则

1.有效提问的特点。什才是有效问题?毋庸置疑,清楚明白地、有目的、有规划地,并能引发学生思考后积极回答的问题才算是有效提问。本人认为有效提问具有以下特点:

(1)清楚。教师提出问题时不仅语言表述清晰,还要思路清楚,让学生明确地知道老师的提问意图。

(2)有目的。任何一个有效的问题都应该具有针对性,对于提出的问题,教师心理要清楚的知道提问的目的是什么?

(3)问题尽量简短。用最简洁、明了的话语提出问题,另外,不要把几个问题集中在一起问,一次最好只问一个问题。

(4)有序。即问题的设计和呈现得有组织、有顺序。教师应精心地组织教学设计,提出有层次感的问题,在学生的头脑中能形成知识的发展过程,并与原有的知识建立新的联系。

(5)发人深思。提问能引起学生思考,使学生的思维撞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6)问题提出后,应能引起全体学生有适度紧张感。该特点由问题本身难易程度及其呈现方式来决定。问题呈现后,教师有意识的进行一定时间的停顿、随机让学生回答的方式、灵活而及时的追问等,都是引起学生有紧张感的方法。

2.有效提问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是指问题的设计要紧密结合所带班级的学情,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班级特点等设计合理的、能引发学生思考的各种问题。

(2)最近发展区原则。维果茨基倡导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将学生的认知区域分为:已知区、最近发展区以及未知区三个区域。在授课时,新知识的切入,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给出一定的问题情境,从而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

(3)明确性原则。是指教师必须懂得该问什么,问到什么程度,如何借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对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进而对不同问题科学、合理地分配时间。

(4)层次性原则。教师在一节课中设计的问题,要心中有数,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有梯度的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学到知识,激发其潜能,使之不断进步。

(5)启发性原则。课堂提问最大的价值在于通过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

三、初中化学理论课问题设计策略

化学是初三才开设的课程,该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是很成熟,而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后期学好化学的重要保证。结合文献学习和本人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化学理论课的问题设计包括四点:①设计出理论知识所需的载体问题;②设计抽象理论知识本质的认知性提示语;③设计出定义概念的元认知提示语;④设计深入反复认识理论的多角度问题。

1.活动阶段。活动是学习者从所要学习的知识有关的现象中来逐步变换方式,可以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进行,在大脑中不断构造出新的化学理论的过程,教师从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出发,用问题驱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相关联的知识出发,即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进行问题铺垫,激活新知识的生长点,找出二者的联系,逐步形成对新理论的认识。

2.程序阶段。也叫做过程阶段,学习者已经在第一阶段积累了一定的外显经验,大脑中已经有一定的思考,可以抽象压缩出事物的特征,运用启发性提示语中的认知性提示语,在头脑中对活动进行描述和反思,抽象出理论知识的特点。

3.对象阶段。这一阶段,理论就更加精确化,清晰化。这是理论课学习的核心阶段,这一阶段将一起呈现出该理论的本质属性,它所依据的化学基本原理是什么。学习者在大脑中会有一个深刻、直观的认识理解,理论的本质更加凸显出来。

4.应用阶段。是指要给学生提供训练的机会,让学生在新的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以此来加深对新理论的理解。应用阶段要求学生在使用新理论时,必须要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思考,所做的活动与需要理解的理论直接相关。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实施,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从而对新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这一阶段重在全面认识理论,联系其他所学知识,多角度认识新理论,在学习者的大脑中,有个非局部的认识。

以上4步由活动、程序到对象、应用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化学知识形成的规律性。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建构主义理论课的课堂问题设计策略。初中化学课中“燃烧条件与灭火”、“质量守恒定律”“溶解与乳化”、“物质溶解的量”、“溶液浓稀的表示”以及“构成物质的微粒”等都可参照该模式来设计课堂问题。

四、结语

总之,初中化学理论课问题设计要和教材及学情相结合,只有从多方面考虑才能提高课堂参与度。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中学化学教育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付衣平.初中化学课堂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2]高佳.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与反思[J].教育探索,2010(4):51-52.

猜你喜欢

有效提问
探索物理课堂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敢“问”路在何方
精设有效提问,追求实效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思考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的提问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