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乡村发展、规划建设策略与方法
2018-10-23王立良隗剑秋
王立良 隗剑秋
摘要:乡村发展与规划建设是乡村规划的主要内容,不仅应为乡村发展提供可持续、综合性的技术支持,也应有利于推进乡村治理、促进乡村全面发展的规划建设提出合理的策略和方法。本文从历史文物保护、村落空间布局、乡村产业发展三个层次释义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通过从村民的视角解决微观因素、从村庄的视角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从政府的角度提升乡村规划建设的工作目标;并以荆州市观音垱镇朱场村为案例演绎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一般过程。
Abstract: Rural development and the planning construction i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rural planning, not only should provide 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support, also should be conductive to promot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rural governance, promoting the rural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reasonabl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are put forwar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three levels, from the layout of the village spac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industry and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relics. The microscopic factors from the Angle of the villagers to solve, from the Angle of the village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from the Angle of the government, improve rural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work objectives; And in Jingzhou city Guanyin Dang town as a case to deduce the general process of r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關键词:乡村发展;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策略;方法
Key words: rural develop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problems;strategy;method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32-0042-03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由于污染现状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理,从而导致我国的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由于乡村地区工业企业较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乡村地区自然环境受工业化影响较低,生态环境没有被破坏。现代社会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使得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的乡村逐渐成为人们的新宠。因此,如何合理合法开发具有丰富资源、优美环境的乡村地区,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地政府必须面对并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基于此,本文认为,对朱场村规划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应与朱场村的发展阶段相结合,根据所处的发展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进而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以实现朱场村规划的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1 荆州市观音垱镇朱场村现状调查
1.1 观音垱镇朱场村现状概况
1.1.1 地理环境
荆州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东临武汉,西临三峡,南临长江,北临汉水。是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文化之州,是水稻之乡和著名旅游胜地。
观音垱镇观音垱镇地处四湖地区腹地,是荆州市中心城区的东大门,东临潜江市好口镇,南临琴河镇,西临公昌镇,北临长湖和荆门,湖是北省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镇。
朱场村位于观音垱镇的西北方向,地处平原地区,部分处于小丘陵地区。南与新阳村相连,东与天星观村相望,北临长湖生态旅游发展带。对外联系依靠010县道,交通十分便利。距离观音垱镇5.63公里。
1.1.2 朱场村人文景观
朱场村:明朝是朱姓称帝,明末李自成起义造反,朱姓子孙散居各地,部分由安陆(今钟祥)迁来此地,成为此地一旺族,并在此形成集市。六十年代初,观习公路通车,集镇由现观关圣帝庙南移200米,市场繁荣。朱场村内有吴王寨、龙口寨等古代遗迹。
1.2 观音垱镇朱场村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1.2.1 历史文物保护较差
①现代化历史冲击。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力下,越来越多农村人口纷纷涌向荆州、武汉等城市,使得朱场村落格局从根本上被瓦解,历史文化村落衰弱趋势日益显现。
②保护认知不足。韩丞古寺和上清古观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当地过度重视村落文物古迹特征而忽略其动态发展、摒弃原有功能,将其与活态发展环境隔离而非活态传承,弱化了其的原真性同时也使保护工作陷入困境。
③保护方式不当。政府对朱场村历史文化保护工作过于追求外观形象和环境等被直观看到的物质要素,而忽视对朱场村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塑造的政府保护行为,造成“保护性破坏”,在一定程度增加了保护工作正常开展的难度。
1.2.2 村落空间布局散乱
①乡村文化丢失。随着时代环境对文化的冲击下,朱场村的风貌与文脉发生剧烈的改变,导致乡愁记忆难再寻。②传统村庄风貌破坏。2014-2016 年,朱场村很多居民在原来地基的基础上,未经规划的前提下在公路边建设新居民住宅,让村庄形态风貌从组团式变成长蛇状,失去了村庄原有的韵味,造成现有的村庄“内空外散”的空间格局,也带来了噪声、灰尘、交通安全等问题。③建筑风格变异。朱场村的建筑风格为崇洋,西化趋势,以三层平顶的西式洋楼为主,墙面以各类瓷砖为贴面或无粉刷,殊无传统韵味也与我国传统乡村意象不符。
1.2.3 产业单一,水产养殖业发展萧条
朱场村地处交通干线上,道路交通非常便利,而长湖正在打造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带,为朱场村的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契机和平台。而目前朱场村的产业发展较为单一,主要以种植蔬菜、油菜等农作物为主。同时,虾稻连作是美丽乡村产业发展的优势产业,但是在朱场村没有形成虾稻连作的模式发展,以散户居多。
2 观音垱镇朱场村发展、规划建设的策略及实施办法
2.1 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文物保护模式与更新策略创新
2.1.1 村落自我更新保护模式
古语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朱场村村落可持续发展保护,我们应该结合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在保护村落完整性的同时,尊重村民意愿,让村民成为实现村落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者。以村落人口为基础,以家园精神为动力,以监管制度为保障,建立方顶村自我更新保护模式。
2.1.2 重塑家园精神——自我更新机制运转的动力
在现代化的不断冲击下,朱场村原有社会关系和差序格局从根本上被不断瓦解,村落自我更新能力被不断削弱。由此,恢复朱场村的韩丞古寺、上清古观的祭祀、祈福活动等,通过整治周围环境,恢复破损祭台及其轴线空间,形成以宗祠为核心的重要精神活动中心,加强村落的区域认同感的同时,重塑人们的乡土情结。
2.1.3 监管村落发展——自我更新能力运转的保障
为了防止在经济利益诱导及保护意识淡漠的双重影响下出现破坏村落的行为,必须加强对村落监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协调保护与发展之间的权重关系,利用完善的监督管理和全程加入的公众参与,对其进行反馈与调整,为其自我更新机制运转的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2 社区营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越来越多的人趋向社区化的居住方式,通过社区自主性的参与、经营、管理等途径真正满足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需求。通过朱场村实地调研,充分借鉴了社区营造的概念,将社区营造的核心思想融入了朱场村规划的各个环节。以居民的需求作为环境改造和空间营造的出发点,挖掘出朱场村每个组团的社区特色,使朱场村走出一条社区特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2.3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乡村产业结构优化一体化
2.3.1 以农业生产结构优化为目标的乡村农业可持续发展
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乡村农业可持续,所涉及的内容颇多。笔者认为,朱场村农业问题的解决将最终取决于观音垱镇各乡村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调整和优化。为实现这一目标,可考虑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调整农作物品种结构,即更新或更换油菜、水稻、西甜瓜的品种;第二逐步建立和完善三元种植结构。在种植业中建立完善的农林牧副渔相互促进的三元种植结构转变;第三,农业生产要向深度发展。通过对农产品的精品加工,实现农产品的多次增殖,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2.3.2 以创造地区优势为目标的乡村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朱场村位于长湖旅游休闲观光生态园的发展轴线上,依附长湖沿岸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众多,风土人情独特,农业特色明显的地区优势,着重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为乡村可持续发展产业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和契机。①保护人文生态环境,保留更多乡土气息。调查显示,朱场村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其民居文化的地域特色鲜明;结合长湖旅游休闲观光生态园将朱场村着力打造一村一景、一处一情的旅游文化村。②树立乡村旅游品牌,丰富生态旅游产品。发展乡村旅游要遵循市场规律。朱场村要明确产业定位,明确市场分布、消费对象及其消费需求;要树立品牌,打造特色产品,展现乡村旅游的独特魅力。朱场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优势,在长湖边设置了赛马场、龙舟比赛等休闲娱乐的项目,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体验项目,还将许多传统文化的形式延续传播开来。
总之,只有把不同类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点确定好,并最终将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优化这一全新农村产业结构中的农村资源和劳动力配置,以保证各类农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乡村规划的综合目标应该是全面促进乡村的全面发展:从历史文物的保护、农户生计的改善,村庄生境的提升,到推进以村落为主体的经济产业的发展,促进乡村治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乡村规划改变了传统乡村规划只关注物质环境建设的片面发展观。通过对朱场村的调研和规划得出:乡村规划不仅包括城乡建设内容和政府管理内容,乡村规划应成为尊重乡村风情风貌、适应乡村发展环境、满足农民价值判断和生计需求、促进乡村社会资本提升的工作平台。通过乡村规划这个平台,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出发,让国家政策、技术、资金能够真真正正的惠及村庄、村社、村民,从而强有力地促进乡村健康有序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乔杰,洪亮平.全面发展视角下的乡村规划[J].城市规划,2017,1(41).
[2]杨雪芹.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3]基于可持续科学——特色发展观的和谐乡镇建设研究.
[4]赵士洞.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J].自然科学学报.
[5]王忠海.基于可持续科学——特色发展观的和谐乡镇建设研究[D].天津大学.
[6]李长虹.可持续农业社区设计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
[7]吕秋琳.增权理论视角下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
[8]闫琳,曾婧.基于乡村可持续发展和社区营造理念的村庄规划方法研究 ——以北京市怀柔区北沟村村庄规划为例.
[9]陳柯帆.乡村发展与建设的规划策略与方法[J].规划与设计,1002-8544(2016)10-0015-02.
[10]田刚,刘洁敏.台湾参与式社区规划及对大陆农村规划的启示[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 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3.
[11]张迎霞.台湾地区社区营造对祖国大陆乡村建设的启示[D].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