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安高铁时代“X+N”的产业体系研究

2018-10-23顾理琴

价值工程 2018年32期
关键词:体系研究淮安高铁

顾理琴 等

摘要:针对高铁时代淮安的产业的发展,提出“X+N”的产业体系研究。详细分析了高铁开通后的三大影响,包括同城化效应、资源再配置效应和经济社会变革效应。介绍了高铁四大新城的特征,详细分析了模式中的1、X、N,提出淮安市的模式内容。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ai'an industry in the high-speed railway era, the research on the industrial system of "X+N" is proposed. The three major effects after the opening of the high-speed railway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including the effects of urbanization, resource redistribution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ur new cities of high-speed railway, and analyzes the 1, X, and N in the model in detail, and proposes the model content of Huai'an City.

关键词:高铁;体系研究;淮安

Key words: high-speed railway;system research;Huai'an

中图分类号:F5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32-0011-02

0 引言

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加强了城市之间联系,大力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淮安的高铁也迎来了发展。淮安首条高铁预计2019年9月通车;未来5条高铁-宁淮铁路/连淮扬镇/徐宿淮盐/淮临/淮蚌铁路横穿淮安。淮安正在步入高铁时代,在高铁带来便利的大好时代下,如何通过要素驱动城市发展,如何才能更好的抓住风口,利用风口,提升地区经济的产业升级、布局未来的新兴产业,而不至于因高铁的便利,造成虹吸效应,产生负面作用,这是正面临的一大考验。

淮安位于苏北、苏中、苏南南北纵向主通道的重要枢纽位置,是“淮海经济区”、“苏中‘三湖经济区”等江苏省城市群发展体系的重要一员,高铁建设使得周边区域的联系更为密切和迅速,给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带来有利契机,我市的高铁枢纽新城应该如何发展,适合的产业发展方向和路径又是什么?只有抓住并依托高铁枢纽建设,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机遇的机会,借鉴并吸收国内外类似城市发展经验,做好新高铁时代下的产业布局,抢抓时代的风口,才能带动淮安新一轮的经济发展。

高铁开通后形成的区域串联将给沿线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影响。主要影响如下:①同城化效应。在相邻地区或更大范围内的地区间发生重要联动效应,高铁的建设加快了沿线的同城化。高铁同城效应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消费和休闲活动空间,推动了城市功能在城市内及城市间的重新布局。②资源再配置效应。打破区域经济发展中原有的基础交通、物流等格局,带动生产要素和资源在沿线的重新配置,而引导产业重新布局、整合。首先作用于人力密集型的产业领域,如消费经济、旅游经济和劳动密集型的服务经济。③经济社会变革效应。高铁缩短了沿线城市间的实际距离,促进思想观念的交流和学习,使得人的活动空间加大。随着高铁网络的建设,人们在经济和社会活动的空间、时间等基本概念都将发生深刻变化,这将极大地刺激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但是国内外很多已建高铁新城的经验,已经证明高铁单一要素无法驱动城市发展,城市的发展需要产业为核心的经济引擎,需要与人口需求相匹配的城市配套。高铁+“X”模式更有利于高铁新城可持续发展。在这些模式中,有很多城市的“X”模式可以去借签与研究:如深圳北站CBD,“X”要素为总部经济+商贸+金融+文化创意;杭州城东新城,“X”要素为商贸物流+游客集散;南京南站新城,“X”要素高端商贸+信息服务;上海虹桥商务区,“X”要素为商贸会展+现代服务;郑东新城,“X”要素为商贸物流+电子商务+会展+金融。淮安市的高铁时代下的新产业体系可以为1+X+N模式。1+X+N模式:以高铁为枢纽(1),提升区域内优势产业能级(X),导入适宜的新兴产业(N)。

1 “1”分析

“1”指的是枢纽带动,基于高铁的同城化效应。选取类似空间结构的高铁新城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高铁枢纽周边产业分布规律,結合淮安市产业发展白皮书,探讨和推演高铁枢纽城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空间。选取案例如下:

嘉善南站:原项目产业基础薄弱,产业能级滞后,在高铁带动下以“承接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创新成果输出外溢,打造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心”为目标打造四大产业园区。该高铁站的“1”带动了嘉善产能升级。

昆山南站:在高铁带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下,依托距离优势,打造了科技服务体系与产业服务体系,吸引从技术转移到产业转移的全产业外溢的生命周期。形成了以定位“技术转移、项目培育、企业孵化、企业加速、产业推进、产业转移”的六阶段生命周期双创服务。该高铁站“1”带动了科技服务全生命周期发展。

苏州北站:依托自身产业优势、政府培育以及外部顶级资源,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形成具备全国性影响力的文创、”互联网+”和科技金融产业集聚。该高铁站“1”带动了片区产业的跨越式。

盐城高铁站(待建项目):依托盐城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产业基础以及高铁开通所带来的交通优势,打造高铁枢纽服务型经济聚集区。该高铁站“1”带动了服务型经济聚集发展。

淮安市《关于加快发展“4+3”服务业特色产业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做强物流、金融、旅游、商贸四大基础服务业,做大电子商务、健康养生、文化创意三大新兴服务业。淮安市积极发展特色主题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和淮扬美食旅游,将旅游业加速打造成为淮安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从对标案例可以看出高铁新城均在本地主导产业的基础上,通过枢纽的集聚带动产业发展和产业导入。根据案例从而分析出“高铁、高铁+X,高铁+X+N”的产业发展模式,并通过淮安市的相关政策研究出淮安的“1”可以围绕淮安的特色产业,发展企业经济、旅游服务。

2 “X”分析

“X”指的是补链升级,基于城市比较优势产业发展研究。淮安市“十三五”期间提出的打响“六在淮安”,建设長三角北部的现代服务业高地,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淮安服务业发展明确了目标。依托淮安综合交通优势和产业优势,发展商贸物流、产业物流、快递物流、港口物流、保税物流和仓储物流,打造服务长三角的区域性重要物流枢纽城市。加快发展银行业、保险服务业,扩大直接融资,发展新型金融业,丰富地方金融产业形态体系。以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为目标,突出区域特色与比较优势,加快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完善电子商务配套支撑体系,打造区域性电子商务物流中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和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中心。

从市场发展现状和空间分析,从增长率来看,服务外包、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和软件服务业三大行业的增长率高,市场空间较好。基于淮安市的服务业现状,建议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

目前淮安服务外包产业为各服务外包产业园区目前主要产业方向为软件研发、电子商务、研发与设计外包等,各产业园区载体供应充足且已形成集群效应,在高铁时代的背景下,更应该找准定位,错位发展。

产业方向一,业务流程外包(BPO)业务:主营业务为平台招聘、人事外包、职业教育、管理培训等,其他BPO服务为电子商务、网络技术、商业服务、电信增值服务等呼叫中心的BPO服务。属于门槛较低的人力外包业务,在服务外包产业中处于价值低端。产业方向二,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主营业务为电信、电力等,并涉足ITO服务。建议在本地产业的基础上,整合业务流程上下游资源,提升全流程服务、一揽子服务、综合解决方案能力。产业方向三,知识流程外包(KPO)业务:主营业务为专业性要求较高的服务外包业务,包括数据统计、数据分析与处理、知识外包等。建议提升本地原有类似产业,优先发展包括数据管理、供应链管理、销售、法务外包、医药研发外包、知识产权外包等服务外包业务。

建议淮安市的高铁“X”模式是电子商务、服务外包。

3 “N”分析

“N”指的是空降导入,基于新经济领域与高铁项目产业基础研究。N建议定义为“符合产业发展导向、有利于发挥淮安自身优势的产业”,淮安有机会切入科技产品贸易、科技咨询服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服务业领域。N从何而来,新经济领域为 “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行业。有以下特征:高人力资本投入、高科技投入和轻资产的特点;具备可持续快速增长的特征。目前七大新经济产业领域为节能与环保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对可发展项目在产业前景、利税能力、集群能力、产业带动力等八个角度要进行筛选,选取划分各发展阶段的重点发展产业。

空降产业不等于无中生有,要因地制宜,对淮安的产业的转型和提升有叠加效应,还要适应淮安的地域条件和空间环境。初步研究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的工业大数据发展契合淮安“N”模式。

高铁的建设对淮安成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通过类似案例及淮安产业定位研究,对淮安高铁枢纽城提出“1+X+N”的产业体系研究。初步研判为三个方向、五个维度:“1”枢纽产业(企业经济、旅游服务)、“X”补链升级产业(电子商务、服务外包)、“N”空降产业(工业大数据研究),为淮安高铁枢纽城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参考文献:

[1]汪德根,牛玉,陈田,等.高铁驱动下大尺度区域都市圈旅游空间结构优化:以京沪高铁为例[J].资源科学,2015,37(3):581-592.

[2]毛广雄,蒋武,曹蕾.高速铁路建设对淮安可达性及承接产业集群化转移的影响[J].现代城市研究,2015:127-132.

[3]徐洪云.淮安跨越发展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服务业高地[N].新华日报/2016 年/10 月/26 日/第021 版.

[4]钟业喜,黄洁,文玉钊.高铁对中国城市可达性格局的影响分析[J].地理科学,2015,35(4):387-395.

猜你喜欢

体系研究淮安高铁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梨园寻梦淮安缘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高铁会飞吗
人地百米建高铁
浅析我国森林健康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
关于徐州路兴内部业绩评价的研究
第一次坐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