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综合实践评价范式研究

2018-10-23杨月

考试周刊 2018年93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于2001年正式纳入初中课程体系,与2017年10月颁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领域、性质保障措施等都作了阐述,但是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标准没有详细说明。本文在总结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范式,以期为他人的研究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评价范式

2001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式纳入国家课程体系,2017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原则正式确立,对活动的开发、实施、评价都做了规范性的要求。同时,随着“STEM课程”“互联网+”等新课程形式的出现,以及“核心素养”理念的颁布实施,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指导纲要刚颁布,配套的实施细则尤其是评价如何实施,还缺乏纲领性成熟范式指导,这也就给教师的评价实施阶段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随着《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颁布,意味着原有的《国家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7-9年级)》的正式谢幕。新纲要将原有的四大活动领域加以更新完善,并对评价体系也做了相应的充实。核心素养已成为欧美国家课程评价体系的主要架构,我国也顺应时代潮流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学生核心素养要求。对于核心素养的评价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欧盟也已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却没有解决措施。

本文在总结他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总结的观察所得和教学经验,提范式供他人参考,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综合实践指导老师在实施评价时,可以采取以下范式:

一、 融合性课程、教学整体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教学有着本质区别,需要将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相整合。教师可以将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表现和活动成果作出评价,作为学生终极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将评价作为师生共同进步的机会,让学生在评价后完善原有的设计方案,教师对原有的活动方案加以改进。比如,在开展调查访问、设计制作、社区服务、职业体验时,对学生的参与程度、活动进展与效果、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面开展评价,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不同阶段和视角的动态评价要求。

二、 侧重评价学生的合作探究和思维能力

教师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更关注学生的学习、创造、解决问题能力、信息素养、合作谈意识和能力、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等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教师要指引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究,而不是仅停留在肤浅的对错层面。综合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所谓的成果,而在于活动在学生的兴趣激发与维持、同伴互助合作精神、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整理资料,迅速解决问题。在一节综合实践方法指导课上,学生开展了校园植物的研究。学生分成三个研究方向,分别研究校园植物的种类、校园植物的习性、校园植物的作用。师生在电脑房、图书馆搜集了大量有关于植物方面的资料,还亲自拍摄了很多照片。但教师在介绍时仅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没有让学生去亲自去校园里体验植物,这样就陷入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的困境。因此,教师指导的关键在于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主动的需求“我要学”“我能行”。在于评价的侧重点也就自然对学生的探究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活动效果也就自然明顯。

三、 多种评价方式相整合,实现多元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从价值体认、责任担当、创意物化、问题解决四个维度来实行多元评价。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别于学科教学的单纯应试教育,评价形式可以采用描述、展示、对话、阐述等质性评价,将评价作为激励学生探究重要手段。评价应贯穿于活动的始终,更多采用观察法来了解学生的活动状态和心理。比如,在评价学生的探究态度时,可以结合学生活动中的认真程度、合作意识、归纳整理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关爱他人的精神、接纳他人的批评建议时的态度等方面。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上述方面细化,通过量表的形式来赋分,以分数的形式呈现。通过这些方面的单项分数相加,所得的总分更能全面客观评价学生。教师可充分发挥档案袋评价的优势,指导学生及时将自己的活动记录和成果放入,与学生一起探讨、整理、评价档案袋,指出其优势和不足,及时加以改进完善。

四、 学生自主评价

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应具备自主反思和改进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需要教师、学生、同学、家长共同参与,学生对评价的认识才是综合实践活动效果的决定因素。综合活动需要学生全程参与、亲身经历、观察体验、感受思考。综合实践要求学生能参照评价标准来自我反思,对比自己和同学的活动状况比较反思,强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个性化评价,关注他人的优势,激发学生主动分析自身的长处和不足。比如在一节关于零用钱的主题研究活动中,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零花钱主要用在购买零食和游戏币,而不是购买书籍和文具,教师就指导学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分析评价,从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家长对自己的教育情况等方面展开研究,对原来不合理的行为探究改进措施,再引导学生开展了如何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开展自我批评、自我教育和自我激励。

五、 利用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多元化评价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潜移默化地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活动过程中的记录通过QQ群、微信群、微博、网络论坛等平台等及时记录分享,鼓励学生在平台上互动交流。在展示环节,可以通过让学生浏览聊天记录、论坛留言等,也可以引导学生制作PPT、微视频等形式直观呈现。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结束后,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活动成果等饭做出激励性的多元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锻炼提升。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跨学科课程,评价范式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总结经验,加强理论学习,将先进的理念加以融合,对原有的评价范式加以改进完善,从而能在更深层次上将评价范式细化、量化、标准化,从而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施久铭.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J].人民教育,2014(10):13-15.

作者简介:

杨月,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你可能还在被不靠谱的对比度标准忽悠
对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对高师教育类课程设置的启示
心理效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2015年9月新到标准清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