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活化导向下旧城公共空间更新策略研究
2018-10-23邓宏刘智阳
邓宏 刘智阳
[摘要]本次研究正是以城市化过程中的旧城更新为目标,通过公共空间活化设计,立足城市的地域文化特征,针对活动、地域特色、生态等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推动旧城更新。
[关键词]旧城更新;公共空间;空间活化
文章编号:2095 - 4085( 2018) 02 - 0048 - 02
1 城市演进背景下,旧城更新的紧迫性
1.1 旧城更新的价值
根据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对城市化率的定义和2015年中国城乡人口比例(城镇人口占56.1%),中国已经临近城镇化发展后期。而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同落后的城市基础设施的矛盾、城市经济扩张不断侵蚀绿色空间而需求却不断增加的现状等都在客观上要求旧城进行自我更新。
1.2 公共空间在旧城更新中的重要性
公共空间一般在城市中扮演着成年人的游乐场的角色,服务于成年人的被动娱乐。这种需求是具有持续性、向心性、扩散性的,对于旧城来说,有效利用城市居民对公共空间这种持续的需求,以此打造城市活力中心,借助其扩散效应激发城市内在活力,可以形成以公共空间为核心的城市活力场。
公共空间也是一个城市内部的精神内核,如同约翰·布林克霍夫·杰克逊所说,每一处传统公共空间,无论它具有宗教、政治或民族的特征,都包含一系列多样的符号、铭文、偶像、纪念碑物等,不是作为一种艺术品,而是在提醒人们的市民身份和责任。
2 旧城公共空间更新存在的问题
2.1 行政指令与利润驱动下同质开发导致地域文化缺失
旧城公共空间是基于特定时期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在城市建设方面的集中体现。但是随着时间的演替,特别是我国当下旧城更新的进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协调机制,同时在高额利润的诱导下,使得长官意志、利润优先的开发特征较为明显,由此导致现阶段旧城更新多采用大规模推倒重建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无法深入挖掘城市的内在文脉,探求最适宜旧城的和谐秩序与空间尺度,反而对旧城原有的城市肌理造成破坏。
2.2 传统认知和空间形式与现代生活的冲突
中国问题专家郑永年在《关键时刻:中国改革何处去》中谈到中国城镇化的问题时指出中国城镇化的问题之一便是“很多官员把城市化或者城市升级理解成为现代化。”诚如,旧城公共空间更新过程中必然会面对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当地居民在过往形成的传统认知和空间感知习惯与更新后现代化的空间模式的冲突。这种现代化的空间模式,更多的又是以效益为出发点,并未深入研究居民实际的公共需求,导致公共空间沦为人迹罕至的消极空间。
2.3 偏重城市建设,导致绿地空间缺失且分散
旧城伴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对建设用地的要求不断提升,普遍存在着过度密集和交通拥堵,使得旧城承担了过重的空间压力。其承载力在巨大的环境压力下透支,城市生态绿地空间日益减少,同时由于客观上城市人口的激增对建设用地的要求不断提升,绿地侵占现象严重,造成旧城区公园绿地数量严重不足,城市绿化水平较低。同时在城市改造过程中,为了拓宽道路,建设高楼大厦,许多有限的树木绿地资源被破坏,造成绿地被占用及公园规划困难等问题,使得城市的生态环境急剧下降。
3 旧城公共空间活化策略
3.1 边界无缝化
约翰·布林克霍夫·杰克逊在《发现乡土景观》中总结,景观是空间的组合,也是边界的组合或边界的网络。旧城公共空间的活化就是要构建内部空间之间的边界网络和公共空间与城市主体之间的边界网络,其与城市主体之间的边界架构要更侧重接触性,改变以往设计中将焦点放在出入口的选择上,以开敞的形式进行场地边界的整体化设计,追求与城市空间的无缝衔接,而内部空间之间的边界网络的架构则通过多级流线打破各个功能空间的边界,形成功能空间、多级流线、无缝边界的整体架构,使得公共空间能够最大限度的引导周边、城市居民的利用。
3.2 文脉磁场化
旧城在城市發展进程中诞生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特征,其中包括名人文化、少数民族文化、节庆文化等。这些文化可以提升居民的认同感,如同让琼·皮埃尔·维尔南在他的历史心理学研究中对公共空间的总结:通过获许加入这种后来被称作集市的圆形空间,市民得以成为平等的、对称的、互惠的政治体系中的一部分。旧城公共空间活化,就是深入挖掘城市内在的文化特性,从中提取出最具典型性的文化记忆符号,通过重塑记忆场景,唤起居民的城市记忆,同时提升认同感,以此构建以文脉为核心的磁场,使得城市对内、对外可以扩展受众范围。
3.3 空间多维化
空间多维化与活动多样化是不可分割的,威廉·怀特曾总结道:“公共空间最吸引人的……就是其他人。”在当代城市公共空间中,“其他人”更多指的是声音、色彩、动作以及转瞬即逝的表情等。人变成了精心设计的环境中的一个活力要素。空间多维化就是通过利用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围合空间同自发性活动、非自发性活动相结合,以活动为引擎,以空间为载体,带动以人为中心的场地活力点。除了空间、活动属性多维外,在空间功能上,通过道路空间系统、文化空间系统、休闲空间系统构建,塑造多维的空间功能体系。
4 结语
城市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更新的新陈代谢过程。城市更新作为当今城市建设的热点问题,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公共空间活化的内涵与外延研究,空间活力及要素进行深层次解析,希望对当前的旧城更新、城市双修起到积极的借鉴和推广作用。
参考文献:
[1]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牛文元.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的设计要点[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 02):130 - 137.
[3]文剑钢,邱德华.小城镇环境与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