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2018-10-23李爱丰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8年10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农村小学语文课堂

李爱丰

[摘 要]广西上林县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尤为落后,全县部分农村小学教学点分布较为分散。在这些农村学校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缺失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语文素养的提高。为了改变此现状,借助课题研究的契机,我们总结出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点做法:改变传统观念,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诱导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民主宽容的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题、乐于提问题;创设趣味生动的问题情境,有效地让学生想问、乐问;有效利用教材因材(才)施教,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0-0005-03

上林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级贫困县,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尤为落后,全县部分农村小学教学点分布较为分散。这些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中学生的问题意识缺失严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语文素养的提高。大部分学生很少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更多的是被动学习,习惯于接受学习。他们在学习中缺乏积极参与的意识,更别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了,他们只是一味地听教师讲,听教师说,一切按照教师所说的去做。

一、农村小学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1.由于教师主导者的身份,影响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长期以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根深蒂固,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影响学生不敢提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教学中教师常常忽视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师往往代替学生回答问题。在长期发展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学理念较先进的教师允许学生在课堂中提出不懂的问题,但不足的是,学生提出问题后,有的教师没有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有的教师甚至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充耳不闻。这就导致学生的问题意识珉灭在了萌芽状态,或仅仅停留于初始阶段,不利于学生真正意义上的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2.学生自身的原因,制约了他们问题意识的发展

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不敢提问、害怕提问的现象大量存在,主要原因一是怕自己提出的问题太简单了或是太没价值了而受到同学的嘲笑以及教师异样的眼光;二是怕提出的问题打乱了教师教学的正常秩序。在课堂上,学生把自己的思考权交给了教师,不再愿意独立思考,自己也就没有了问题可问,也不愿意提问了,从而制约了问题意识的形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孙中山也曾提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由此可以看出,让学生学会质疑的重要性。

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为了改变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敢提出问题的现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借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的契机,我对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联系自身的探索实践,认为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养成提问的好习慣,需从几个方面着手。

1.改变传统观念,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诱导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以往的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已经习惯了“填鸭式”教学,从上课的第一分钟讲到下课铃声响,只是一味地强调抄写、记忆、背诵,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根本就没有机会、没有时间提问。

俗话说:转变观念是前提。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观念转不过来,行动就迈不开步。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诱导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做到:(1)把提出问题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一节课要保证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提问。(2)不要害怕教学环节被学生的提问扰乱而放弃了让学生提问。(3)想方设法让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有提问的机会。如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把自己的疑问在小组中提出来,让胆小的、成绩欠佳的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 从而使班级内逐渐形成敢于提问的局面。(4)改变传统的预习时要求学习生字词、标段落、理结构的形式,而先要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以此来促进质疑环节的有效实施。(5)改变教学思路,把原来在教学中提出问题,然后读课文、思考、找答案的做法,转变为先出示答案,再让学生针对答案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语言进行提问,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2.创设民主平等的宽容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

在以往的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学生都不太敢提问题或者不愿意提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把主导者教师和其他同学当成与自己共同探讨新知的伙伴,而是在心理上存有一种害怕意识。为了改变此种情况,教师首先要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每逢有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他,鼓励他;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自己的教学思路不符合时,教师要先肯定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勇气,而后再启发、诱导学生提出别的问题。其次,课堂中要注意师生二者角色的转换。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多用商量的口吻,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允许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允许他们在课堂上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问题。此外,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营造敢于提问的环境:(1)可以设立“问题卡”与“问题专栏”专用记录本,让学生及时记载在大脑中闪现的问题与灵感,并通过问题的交流,使学生时时处于问题情境的氛围之中。(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养成你问我答的好习惯。(3)建立学习合作小组,发挥学习合作小组的作用,不懂的知识或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学习小组中讨论、解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趣味生动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乐问

创设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想问、乐问。因为现在的小学生大多好奇心强,见到、听到新事物时喜欢探其究竟。教师在教授新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创设一些新颖别致、趣味生动的问题情境,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时,我先用深情的语言导入新课,然后问学生看了课题后有什么疑问。学生经过思考后纷纷提出质疑:“课文中穷人指的是谁?”“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穷人的穷?”“这些穷人真的是穷得一无所有吗?你是怎么看的?”综合学生的问题,我继续引导:“既然大家有那么多问题,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要到文中去找答案呢?”这一问题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起了他们继续探究的强烈欲望,使他们形成了想学、乐学的意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

4.有效利用教材因材(才)施教,教给学生善于提问的方法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如何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如何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呢?根据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教给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方法。

(1)找准提问切入点。

①抓课题提问。

唯一是什么意思?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唯一的听众》)

作者到山中将去访问他的什么朋友?为什么要去访问?他最终如愿以偿了吗?(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

这话是谁说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那匹马是怎么回事?(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别饿坏了那匹马》)

②抓重点句段提问。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具体体现在哪里?(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

③抓中心提问。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为什么这样说?课文中用了哪些具体的事例来体现?(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

④抓矛盾提问。

“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中的“可爱”与“破碎”相互矛盾吗?如何理解?(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

⑤抓反复提问。

“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几次?這样写有什么好处?(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几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了台湾人民怎样的情感?(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难忘的一课》)

[⑥]抓标点提问。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这句话半小时的时间为什么用了三个短句?你能体会到什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2)变换提问形式。

①课文中两次讲到完成掩护任务,哪一次是作为重点来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

②“30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作者为什么用“投向”而不用“朝着”?(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

③从“猴王出世”的石猴到“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美猴王的性格发生了什么变化?读一读原著,看一看美猴王的性格是怎样变化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找准切入点提问和变换提问的形式两种方式,能使学生明白对于所学知识该如何提问,从何处提问,从而让学生乐于提问、深刻提问,训练学生善于提问的意识。

总之,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无论用何种方法和策略展开教学,都必须符合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根本目的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敢问、会问、善问、乐问,并且要及时把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放进自己的教学思路之中,促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提出大量问题,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表达经验和表达策略。

【 参 考 文 献 】

[1] 刘济远.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陈爱苾.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4] 谢嫦娥.让“问题”的翅膀飞翔——浅谈语文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2(12).

[5] 宋春红.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学周刊,2013(8).

[6] 刁会军.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新一代(下半月), 2014(3).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农村小学语文课堂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