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四个全面”教育机制与模式的思考

2018-10-23李铁军

学理论·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四个全面高校

李铁军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成为党在新时期治国理政的重要依据与导向,而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与载体,无疑肩负着这一重要理论成果的宣传与教育使命。文章从高校主题教育活动的顶层设计、机制设置和模式探索中分析“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教育的基本情况、共性问题和内在规律,以期形成有效的教育机制与模式。

关键词:高校;四个全面;机制与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4-0210-02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成为党在新时期治国理政的重要依据与导向,而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与载体,无疑肩负着这一重要理论成果的宣传与教育使命。各高校积极围绕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核心任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探索开展体系化、高效化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践行提供强大动力[1]。与此同时,部分高校在开展“四个全面”主题教育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运动式、走过场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制约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宣传和教育整体效果。基于此,如何将已有的主题教育模式进行梳理、归类,并总结经验、分析原因和加以提炼,探索新时期“四个全面”主题教育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共性内涵和基本规律,对进一步构建有效的教育模式和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四个全面”教育要做好顶层设计

(一)挖掘“四个全面”教育与育人中心工作内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活动为载体,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既不能直接生搬硬套式的灌输,也不能停留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形式化层面上,这就要求高校深刻认识并阐释“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而“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教育事业的核心目标,这就需要积极结合制订“十三五”规划和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之机,引导和要求各学院、职能部门要认真领会“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重要指导意义,注重思想内涵的了解与分析,将各项工作的开展与深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有机结合,做好思想引领的顶层设计工作。只有将“四个全面”教育与学校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和发挥主题教育的有效作用,不断推进和深化“四个全面”教育工作的实效。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路开展主题宣传

党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这一优良传统和作风,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这对新时期加强和推进“四个全面”教育工作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高校的各类主题宣传教育是对广大师生权利和义务认知的良好体现,主要目的是发展、实现、维护好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这是一切教育工作的有效落脚点。因此,“四个全面”教育工作不能脱离已有的文化土壤,要充分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良好方式和优秀成果,要把管理者、教师当作一个重要的主体,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升教师群体素质,围绕“四个全面”精神提出良好教风指导思想,勉励教师勤于育人、热情工作,加强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全员育人意识,共同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与文化建设氛围。

(三)探索项目化管理的方式以深化教育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面临着抽象、无形和难以把控的困境,而项目化管理的尝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宣传教育的虚实转换功能。一方面,高校可探索成立“四个全面”主题思政研究课题申报制度,面向全校教师开展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思政研究工作,进一步提升学校对于“四个全面”重要精神的理解与阐述,从而更好地围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实施宣传与引导;另一方面,充分依托新媒体平台打造网络品牌文化产品,既要注重师生对“四个全面”的舆情关注,又要主动设置话题进行生活化解读,利用学校发展的良好动态事件,在全校范围内精心策划,全面铺开,进而高效、新颖地宣传“四个全面”主题教育相关內容。

二、“四个全面”教育要建立良好的机制

(一)党政高度重视才能提供基本保障

“四个全面”主题教育在高校中能否形成良好的氛围并取得理想的效果,不仅需要精心的活动设计,还需要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统筹指挥。一方面,在“四个全面”主题教育的领导小组机制设置中,要明确主要的负责人和牵头部门,如成立专门的办公室小组负责“四个全面”主题教育的综合协调工作,按照既定的方案稳步推进。同时,还需要设置相应的研究组、宣传组和考评组等分别负责理论内涵分析、舆论氛围营造和取得成效评价等工作,切实有效地保障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要为“四个全面”主题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和政策支持,既要从物质上提供条件维持系列主题教育的开展,又要在各部门师生各展所长取得良好成果后适当奖励,与此同时,还可以将“四个全面”教育的开展工作与后续的人才培养、干部选拔适当挂钩,形成一定的政策导向作用。

(二)部门条线分明才能达成合理制约

“四个全面”教育的过程并非是单线推动的,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在不同的资源或个体上的分工与合作,这也就需要设置合理的制约机制保证各部门各司其职,从而实现活动的有序化和规范化开展。一方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课堂教学主要涉及资金投入、师资配备、教学规划、教学成效和考核激励等问题。因此,应明确“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与地位,做好相应的教学规划与成效预期,并确保各类资源的有效保障;另一方面,要明确好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任务分工,如党委宣传部门等主要聚焦于校级层面的宏观解读与学习,在党政管理与教师员工层面营造良好的主人翁意识,积极树立对“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高度自信,而学工部、团委等相关部门则可以结合日常思政教育的活动载体,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传递“四个全面”战略思想。

(三)师生协同推进才能实现有效激励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战略目标,直接与广大师生在校期间的自我存在及价值认同有着密切关系,良好的校园激励机制能充分调动师生作为管理活动主体的积极性[2]。一方面,面向全体教职工设立正面奖励为主的举措,激励管理者、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挖掘自己的创新思维与能力,积极探索和践行有利于学校整体发展的工作方式与方法,进而形成目标一致而又各尽所能的良好态势;另一方面,在学生的培养和锻炼过程中,要调动学生党员、学生骨干的主观能动性,将“四个全面”理念认可与大学生实际需求满足的一致性融入日常的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基于此,可逐步探索设置将学生的成长成才与教师的努力付出协同推进的机制,增强双方对自我和他人的理解与认同感。

猜你喜欢

四个全面高校
“四个全面”形势下的基层央行服务型工会组织发展研究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