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执政理念对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影响
2018-10-23刘天奚迪
刘天 奚迪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以人和自然和谐发展为基本特点,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工业文明迅速发展的今天,生态文明建设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国情较为复杂的国家,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执政体系倡导生态执政是执政理念的新发展,也是执政党对中国国情具体判断之后的决定,更是对工业文明发展之后的沉淀和反思。高等教育需要重视生态执政理念地融入,为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行业发展,培养高素质高等教育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共产党;生态执政理念;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4-0202-02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是党的科学发展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生态执政理念是共产党追求科学执政不断进步和升华的成果,更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和人民幸福生活密切结合的一次重大飞跃。生态执政具有历史必然性,是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发展轨迹的规律上衍生出来的,具有科学性。
中国高等教育及人才培养情况历来和执政党的执政理念有着密切的关联。高等教育是培养优质青年和社会栋梁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生态执政理念的提出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的改变、教育课程的革新、教学方式的创新等方面。
一、生态执政理念的必然性
生态执政理念具有必然性。生态执政理念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是社会进步之后的必然结果。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持续进步之后,中国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情况和扶贫工作全面展开。与此同时,高度发达的工业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已经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日趋尖锐,如何处理这个问题被提上了议程,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工作重点到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执政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体现,也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发展的需要。
二、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执政理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在近70年的执政发展中,执政理念也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在把握中国具体国情的客观基础上,遵循执政规律来实现特定历史时期的执政目标。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社会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实力持续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一)中国共产党生态执政理念的内涵
生态执政理念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生态执政理念”,是指执政要将自然环境保护放在一个重要位置,要节约能源资源,构筑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的环境模式,建设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生态文明社会,中国共产党生态执政理念的提出是基于人们对于执政活动的理性认识,是生态建设的核心导向。
(二)中国共产党生态执政理念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执政理念是立足于中国国情和执政规律的基础上,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循环利用而设定的执政理念,具有战略性、统筹性、先进性的特征。中国共产党生态执政理念将贯穿所有的执政行为中,为促进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政治指导和思路引导。
三、我国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高等教育工作是培养青年人掌握专业能力和提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当前普通高校人才培养也存在一些問题,主要表现在教育的内容过于陈旧,不能够与时俱进,教学方式过于教条,对90后、00后的教育力度明显不足。同时,部分高校存在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偏低,不能够很好的胜任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格教育工作。我国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部分高校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晰,未能立足于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进行人才培养的实践,造成了人才培养方向不明确,人才培养方案不能合理优化教学资源等现象,导致了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失衡。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从教学特色来说,大部分高校的课程开展多以课堂教授为主,缺乏自己的课程设计,教学方式较为传统和死板,师生探讨互动较少,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专业课程和实习实践课程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障。这样不但忽视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建设,也淡化了高等教育素质提升的需要,难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限制了长足发展。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
高校中的本科生教育理论考核重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评定,对学生的评定标准多以学习成绩为评判标准,而对综合素质的评判少有系统、全面的标准,难以体现学生的个人特色和综合水平。学生实践考核,多体现为实习报告或实习单位的模式化描述,难以展现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学习应用能力,无法掌握学生真实的技能水平。
(四)注重理论知识忽略实践能力
高等教育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的影响,更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常常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理论知识没有结合实践往往空洞而抽象,学习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普通高校对创新人才教育的培养目标往往不明确,没有创新人才目标的培养方向,也使得了高等教育实践活动顺利展开更为困难。
四、生态执政理念对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影响
生态执政理念的提出对社会各行各业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影响也很大。针对普通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生态执政理念有利于普通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有利于培养出社会和市场所需要的人才。
(一)改变教学课程,加深专业课程难度
生态执政理念对普通高校人才培养带来的影响之一就是将加深专业课程的难度,设置一些与生态理念息息相关的专业课程,改变了传统教学课程内容陈旧的问题,让教学内容能够与时俱进,更富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当下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多媒体教学方式等也高度发达,高等教育的教材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课本,高等教育的方式也不单单拘泥于课堂,网络教育、远程教学、微课教学等多媒体教育方式也可以发挥出作用,增强高等教育学生的专业竞争力。
(二)为社会提供生态文明高素质人才
生态执政理念对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影响表现在能够促进人才环保观念的形成。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窗口,是一个促进思想形成的重要平台。生态执政理念对高等教育人才提供了生态文明的理念,强化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概念,对为社会提供生态文明高素质人才带来了契机。普通高校的高等教育需要和地方特色结合,和时代背景结合,和执政理念结合,这样对促进高等教育学生的就业,或者在工作岗位上持续学习都有一定的帮助。而执政理念等具有实用性和鲜明时代背景性的知识,也非常符合高等教育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有利于形成个性化培养方案
生态执政理念对高等教育中人才培养计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利于形成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高等教育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基础水平,兴趣爱好等因材施教才能够使得学习效果最大化。生态执政理念强化了效率意识,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倡高效率学习,这也必然要求改变过去统一单调的教学模式,制定个性化学习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方向和技术指导。
(四)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提升
生态执政理念对高等教育中人才培养不仅反应在教学方式的变化上,还在于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提高上。通过生态执政理念的衍生,教师对效率意识的提高和对生态意识的转化,都将为教师转变教学思维,提升教学积极性提供一定的基础。通过聘用具有生态文明意识的教师的方式,促进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形成,起到带头作用。
(五)有利于生态文明的产学结合
生态执政理念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有利于产学结合,有利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顺利开展。通过学校教学资源和社会企业实践资源的结合,进一步提升产学产出比,实现优势互补。一方面,社会能够获得更多的科研资源,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和就业信息。
生态执政理念的提出是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生态执政理念的完善是社会前进的必然结果。高等教育需要重视生态执政理念地融入,为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行业发展,培养高素质高等教育人才奠定基础。中国共产党生态执政理念有利于实现高等教育政校企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使高校、政府、企业的资源得以整合,从而快速促进高等教育人才的成长,满足社会经济發展和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光,武丽娜.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生态环境解析[J].职教论坛,2017(3):49-52.
[2]杨斌,李红霞,常莉.普通高校学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高等教育学报,2015(5):9-12.
[3]周维.企校高等教育合作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2):313-314.
[4]胡筱华,钱宇光.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浅谈[J].河南科技,2014(19):250-251.
[5]傅昌盛,沈兰兰.政校企合作,“三位一体”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等教育实践为例[J].高等教育,2014(3):58-60.
[6]吴桂韩.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1.
[7]祝福恩,林德浩.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科学化、时代化[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1):13-15.
[8]田瑞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结构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0.
[9]张首先.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现代化的逻辑必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8-21.
[10]李晖.执政党的群众基础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11]陈蔚.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理念、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12]刘序明.从民主新路到民主执政——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理念的历史发展与转变[J].攀登,2006(4):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