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电讯:潜心深海 着眼海洋战略
2018-10-23苑辉
苑辉
2012年6月,“蛟龙”号在7000米级海试第五次下潜试验中,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在海底发现有丰富的生物存在。新华社专门刊发了多张海底生物的高清照片,成为当时人们热议的话题。
2017年,来自马里亚纳海沟7449米深海处的高清视频在央视播出,画质清晰,我国的深海探测再次引发全球关注。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和航天事业一样,深海探测是一项庞大、复杂、系统的工程,是多个领域研发、制造能力的集中体现,汇聚了众多行业、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单单照明、摄像领域就集中了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众多研究机构、企业的参与,这些机构的共同努力,才使清晰、流畅的照片、视频为人所知。在这个团队里,有一家低调的民企——上海恒生电讯工程有限公司为这一系列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成绩单沉甸甸。
2010-2012年上海恒生电讯参与了十二五规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关键技术,视频优化及监控优化解决方案并获得成功,成为当时国内第一家参加国家深海重点专项(核心组件系统)的民营企业。2012-2016年经过上海市科委建立了密级项目,深海装备-国产《深海高清数字摄像设备》,并通过实验室测试、深海海试和专家评审会验收获得成功,成为国内第一家国产集设计、生产、制造、解决方案为一体的,全海深关键技术装备核心零组件、系统集成制造民营企业。2017年1月-3月参加中科院探索一号科考船,万米马里亚纳海沟深海装备(万泉号)运载着陆器海试,在7449米深海处拍摄到有价值的高清画面,成为国内第一家提供深海核心组件摄像设备和照明系统(7000米以深)设备的民营企业,为深海核心装备的国产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默默耕耘多年,这条创新之路,他们如何走过,记者走访了这家企业。
20年弱电领域积累 一朝发力深海监控
在并不宽敞的办公室内,记者了解到原来这是一家成立已经27年,以专业技术服务立身的企业,但多年来,他们的业务似乎和深海装备无关。
1991年成立的上海恒生电讯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建筑智能弱电系统,计算机信息集成和软件开发及设计、安装、调试、维修等全方位技术服务的,一体化综合性弱电工程高新技术企业。
上世纪九十年代,乘着那个年代被激发出的创业热情,一群来自广电科研团队的工程师组成了这家公司,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他们一直保持着工程师们扎实、钻研的工作作风。在弱电领域,他们业务的特点是跨行业、跨领域、跨类型、跨需求,具体的业务有:安全防范系统、数字会议系统、视频显示系统、音响扩声系统、智能小区系统、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数字广播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楼宇自控系统、计算机系统集成、电脑网络系统、舞美灯光及舞台机械系统,项目积累已经2000多项。系统集成能力是他们的优势所在。他们以优质的施工质量、完善的技术保证和良好的售后服务在弱电领域享有较高知名度并通过ISO9001:2000的质量认证。
二十多年来,这家公司低调、勤恳,做好每一个项目,得到了广大客户的认可。公司始终保持着稳定、有序的发展态势。公司也培养出一个个“老法师”,踏踏实实做项目,积累着看似“普通”的经验,打磨着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手艺”,看似没有惊天动地的创新,却总在细微处,胜人一筹。他们的安防系统被上海很多司法系统单位所认可,在其它特殊场景下,他们的视频、音频、数字广播系统也都得到客户的认可。
公司似乎就将在这条“小而精”的道路上稳扎稳打的发展,未必规模很大,却也是很多优秀企业的发展路径。
涉足深海,似乎和公司的传统项目无关,公司原本也没有这样的打算。
谁知一次机缘巧合,让恒生电讯有了接触蛟龙号的机会。
那时蛟龙号下水探测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到了关键时期,但是水下摄影却始终达不到要求。这个看似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水下摄影,并不是一台摄影机就能解决,它还涉及信号传输、照明等,只有解决了系统问题,才能在深海拍下一张令人满意的照片,如果不能清晰拍摄水下照片,将大大降低深海研究的有效性。关键时刻,整个蛟龙团队,竟然卡在了水下摄影。
此时蛟龙号团队想到了恒生电讯公司,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请他们到船上看看,蛟龙团队隐约感到依凭恒生电讯多年在各项目中积累的超强“集成”能力,可以对解决难题有所帮助。
虽然不了解深海探测,但是凭借在各种弱电项目中20年摸爬滚打的经验,恒生电讯公司派遣的技术团队很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上船2小时,就初步找到了问题所在,并快速的拿出了优化方案予以解决。但是整个系统性问题依然存在,当时蛟龙号立项较早所采用的是进口模拟摄像机,蛟龙团队希望恒生电讯能加入进来,并提出完整的一套视频优化及监控优化解决方案。
从此这家低调的民营企业,一脚踏进了浩瀚的深海,再也无法与之分离。
機遇和挑战同时出现在这家企业面前。他们一面继续运营公司的各项业务,一面则投入了深海摄影摄像相关设备研制,他们不仅在陆地上给很多建筑按上眼睛和耳朵,让他们更加智慧,也要让我们的国产深海探测器耳聪目明。
潜心深海 着眼中国海洋战略
我国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深海潜水是海洋科学研究中最薄弱、最前沿的领域,实现对深渊区内的海洋生物、海洋生态、海底地质等对地球生态、气候、生命起源、地震预报等研究勘测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恒生电讯提出蛟龙号视频优化及监控优化解决方案,蛟龙团队对恒生的实力愈发认可。恒生电讯也希望在我国海洋战略发展的过程中,成就企业的成长,在深邃的海洋中成就时代的梦想。
从系统集成,到硬件设备研发,恒生提出更加艰巨的挑战。他们与国内众多科研机构开展紧密合作,在设备研发的道路上倍感艰难,却也卓有成效地一步步走来。
深海摄像、照明系统在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中有广阔的运用前景。无论是深海探测还是深海捕捞,有了一双明亮的眼睛,才不至于盲人摸象。当前,由于我国一直缺乏深海产品的研发制造能力,设备主要依赖进口,价格高昂,4500米海深的水下摄影机动辄几十万美金,且工作环境的特殊性造成损坏率较高,因此在我国应用并不广泛,特别是深海捕捞业,大多不配备此类相关设备,而是采取比较传统、粗放的捕捞方式,对鱼群种类、鱼类大小不做精确判断,一网打尽,很容易破坏海洋渔业资源,与不少渔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如果能将设备国产化,对我国深海捕捞事业,对鱼类资源保护,都有重要意义。
水下摄像、照明系统,看似并不复杂,研发成本却很高,涉及的技术也是跨行业、跨学科。
我国这几年开展深海探测,是对各项技术的打磨。从“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到国产万米级水下通用运载平台——“万泉号”运载着陆器,我国的深海探测已经覆盖了全海深,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和7000米级,乃至万米级均已成功。恒生电讯参与研发的相关系列产品,也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深海真实环境的“可靠性”测试。
对于恒生电讯来说,这是国家海洋战略给企业带来的机遇,任何企业凭借一己之力,都无法开展此类产品的研发。也正是这样的战略机遇期,恒生电讯才有机会和国内一流的研究机构和企业一同探索深海核心装备。
把握机遇,也需要不计得失地付出。作为一个规模不大的科技企业,恒生电讯在研发阶段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资金、人才都是瓶颈,一个个技术难题更需要逐一突破。
万米深海,那是一个指甲盖上要承受1000多公斤的压力,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视的环境——什么样的镜头能承受这样的压力?不同材质的连接处如何抗压?一些看似普通的密封件依赖进口;一些用于试验的样品需要专业机构制作,成本极高,反复试验,不断改进。研发的过程从来没有捷径可走。一个个样品就在研发人员的“死磕”精神下,拿了出来,并不断在各种环境下检测,最终运用在我国深海探测上。
经过多年的努力,恒生电讯已经成为国内先进制造业领域第一家全海深摄像、照明等关键技术装备核心零组件系统集成制造商,成为国内第一家提供深海核心组件摄像设备和照明系统(7000米以深)设备的民营企业。
未来,他们希望将这些成果运用在深海机器人、海洋石油、天然气、可燃冰勘测挖掘开采、海事勘测和救援、深海生物、地质、环境勘测研究等各个领域。让这些深海探测设备用一双明亮的眼睛窥探海底奥秘。
在民用領域,4500米基本覆盖了中国主要海域和国际海域资源可开发的深度。恒生电讯已经实现全海深覆盖,站在了这一领域的制高点,4500海深的产品,对恒生电讯而言,已经不是问题。如果产品实现产业化,海洋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的勘探钻井平台相关进口设备国产化替代,成本预期将下降30%,拓展远洋深海捕捞、深海养殖的观察设备,提高捕鱼效率和精准度,预期提升经济价值30%以上。广阔而深邃的海洋,会是他们最好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