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点
2018-10-23文伯
文伯
今年以来,世界大事不断,首推中美贸易战。对美国挑起的贸易战,中国一再表示,我们有信心奉陪到底,而且要借机会推进我们的战略,继续推进人类社会的全球化。讲到全球化,世界上通常分为三次:第一次是1750年-1950年,这次全球化的主导是欧洲列强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全球化的主要方式是殖民,亚洲除了日本例外,基本上都是欧洲列强的殖民地。这种殖民的背后就是暴力,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二战后标志以殖民为特征的全球化结束。
美国是二战的主要战胜国,启动了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全球化,从1950年至今。这次全球化的特征是以国际贸易的方式推动,世贸组织、世界银行都产生于这个时期。我国1978年搞改革开放,因而是后半程进入的,有很强的后发优势,成了主要利益的享受国。1997年我们的GDP总量只有7万多亿人民币,2017年达到82万亿;1997年外汇储备只有1300亿,现在3万多亿。作为发起人的美国成了利益受损国。所以美国率先引起了反全球化的浪潮,特朗普的上台是反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他一上台就对全球化开战,对中国动手打贸易战。其实美国的反全球化思潮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随着中国世界影响力的扩大,全球配置资源的趋势,中国将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能离开的运作平台。我们要抓住机会,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发展。当前,我们要清楚中国未来经济的增长点在哪里,奋斗的目标在哪里,概括起来就是三大方面。
第一,全方位开放
过去开放经常讲两句话:扩大出口、吸引外资。这实际上是搭别人的便车,是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本。几十年了,人家会反感,所以现在中国必须全方位开放,既搭别人便车,也让别人搭我们的便车。全方位开放必然会推动全球化的发展,让我们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别人搭我们的车,有两方面资源。第一,巨大的国内市场,主要开放两个市场,一是物质产品市场。典型的做法是今年在上海建立一个永久性的进口贸易博览会,在广州建立出口贸易博览会。而且相应的要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将资源类、技术类、民生类的关税大幅度降低。二是开放服务业市场,如金融、教育、医疗等,全方位开放。同时加大对外投资,如“一带一路”,给中国找到新的出口和发展方向,对中国的大中小资本都可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改革的实质是寻找新的支持增长的产业进行结构调整,让未来对我们增长贡献更大的产业在中国进一步发展。将来可能推动中国增长最稳的支柱型产业,首要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8个方面:1.新能源,2.新材料,3.生命生物工程,4.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5.节能环保,6.新能源汽车,7.人工智能,8.高端装备制造。有人测算这8个要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旦起来,带来的GDP总量在40万亿以上。
第三,现代制造业
按生产的产品性质划分,凡是生产私人产品的都叫传统制造业,凡生产公共产品的叫现代制造业。我国要大力发展的是现代制造业。1.航空器制造与航天器制造,航空器是飞机,航天器是卫星。2.高铁装备制造。3.核电装备制造;4.特高压输电装置。5.现代船舶和现代化海洋装备制作。现代制造业大体上就是这五个要点,一旦起来,每年提供GDP总量在30万亿以上。这样,战略性新兴产业40万亿以上,服务业36万亿以上,现代制造业30万亿以上,我们预计到203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主体,不仅有望,而将稳操胜券。
以上三方面我认为是未来我国经济的增长要点。但是,我们要记住的是,我国现在提出进入强起来的时代,要成为现代化强国,有三个指标一定要满足:第一,在世界上拥有金融话语权;第二,拥有技术话语权;第三,祖国统一。二战之前美国没有金融话语权、技术话语权。当时金融话语权在英国人手里,技术话语权在德国人手里,二战之后美国才拥有,也由此而成为世界上头号强国。而我国要有技术话语权,将依靠技术创新,这是个关键环节,我们要的技术不是一般性技术,而是需要原创性的颠覆性的技术,这只能靠自己,不能靠别人。
中国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已經来到了世界的历史关头,一个现代化的强国之梦终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