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的人本思想

2018-10-23安然王勃然

学理论·下 2018年2期
关键词:人本思想共产党宣言马克思

安然 王勃然

摘 要:《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共产党宣言》当中体现的人本思想,就是以“人”为“本”的共产主义思想,其核心要义就是追求“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理想社会。研究《共产党宣言》当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及其现实意蕴,对于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标准、指导中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大政方针,都有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人本思想;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2-0040-03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和理论特色,其所蕴含的人本思想更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从理论和现实两个维度来讲,研读《宣言》,对于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价值标准不仅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有很大的指导价值。重读《宣言》,体味其中人本思想绵长的意境,为我们触及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内核,感悟其对人类给予的深沉期盼提供了契机。

一、《共产党宣言》中人本思想的提出背景和科学内涵

人本思想不是马克思主义独创的,其有着悠久的理论渊源。远至古希腊时期,智者普罗泰哥拉斯说:“人是万物的尺度”,从认识论上肯定了人是认识的主体。文艺复兴以来,从本体论上讲,神本思想逐渐被人本思想所替代,这场以理性和人文思想为核心的运动成为人本主义思潮的元起。经过数百年的大浪淘沙,人本主义思想经历着从认识论到本体论再到价值论的变化转型,但不变的是思想本身对于人的肯定与推崇。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正是在历史长河的理论积淀中,在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当中,在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境况深切的关怀中,被确立起来的理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产生也有其深刻的经济背景和阶级根源。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受到了极大的压迫和不公的待遇,面对着资本家的压榨和剥削,两个阶级在压迫和被压迫中产生对立,资产阶级时代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个对立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1]401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和恩格斯怀着对工人阶级的悲惨境况的悲悯与关怀,将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诉求,展现在《宣言》当中。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理论内涵,离不开对于“人”和“本”的理解。“本”,即本质、本体和衡量标准,具有至上性。哲学上的“本”,即世界的本原。在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之前,关于世界本原的说法众说纷纭,形态各异,但都与人无涉。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观点,第一次将对世界本原的追寻置于人的实践活动当中去理解,提出实践是人的实践,人是实践的主体,站在崭新的实践的观点上,马克思将“本”赋予了“人”的意义。“本”不言自明的重要,也使得以何为本变得意义重大,这决定了行事的标准,代表了思想的方向。马克思主义蕴含着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将人放到了中心的至上地位。因此,对“人”内涵的剖析和把握也变得重要。人是区别于自然界中其他生物的类存在物。这一点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在自然界中,人是唯一因为劳动而摆脱纯粹动物状态的类存在。人可以通过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与自然相互依存,强调了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当中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本思想”充分彰显了人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二、《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的人本思想

(一)对于工人悲惨处境的描述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

马克思在《宣言》的第一部分对工人的悲惨境遇给予了极大同情。现代工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将自己作为劳动力像其他任何货物一样出卖,工人干着繁重的劳动,却只换回不符合劳动价值的分厘回报,“花在工人身上的费用,幾乎只限于维持工人生活和延续工人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更令人揪心的是,“当厂主对工人的剥削告一段落,工人领到用现钱支付的工资的时候,马上就有资产阶级的另一部分人——房东、店主、当铺老板等等向他们扑来。”[1]408马克思在对工人生活的描述中,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在理智的语言中也流露出感性的色彩。

劳动者的悲惨还不仅体现在生活的困境,更是体现在被资本异化的过程当中。缺乏劳动条件的工人,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将自己的劳动能力出卖给资本家,从而形成了第一层次的异化,即劳动者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分离和对立。劳动者在资本家的监视下,重复着日复一日的工作,在这个过程当中,“无产者的劳动已经失去了任何独立的性质,因而也失去了对工人的任何吸引力”[1]407,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不能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幸福感和愉悦感,相反却感到压抑和否定,劳动者与劳动过程相对立导致第二层异化的产生。因为劳动成果的剥夺,劳动过程的苦楚,劳动者对劳动开始产生厌恶与抵触,而与将劳动视为自由自觉活动的人的类本质产生对立,这是第三层异化。最后,在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中,劳动者不仅仅与资本家产生对立,而且在生存压力下,工人阶级内部也出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异化表现,这是第四层即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对于分工带来的异化,马克思以连贯的逻辑性表现在《宣言》当中,在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冷静分析的同时,也渗透着对于劳动者深切的同情与关怀,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背后,更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对于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这个终极目标的追求。

(二)对于未来理想社会的美好设想中蕴含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

现实的无奈,将未来社会的美好愿景衬托得更加令人期待。宾克莱曾提到:“凡能阅读马克思著作的人,几乎无人不为他对19世纪不幸的工人命运所表现的深切同情所感动。他为看到当时存在于资产阶级社会的一切非正义的现象感到义愤填膺,以致他不仅为一个有自由与正义的较好的日子而呐喊,并且提出了一项实现他为人类所抱的理想的纲领”[2]95-96。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类的社会形态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尽管过程是曲折的,但共产主义的实现和资本主义的灭亡同样的不可避免。他们对共产主义的设想是,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富足,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个人的消费品按需分配。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人们不再有差别和对立,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获得和谐。马克思和恩格斯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个体高度自由自觉的发展,人类从支配他们生活和命运的异己力量当中解放出来,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着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3]37人不再是奴仆也不再被压迫,每个人都将体会生之为人的幸福与愉悦。

(三)为工人阶级指明实现共产主义的途径

现实的凄惨与未来社会的美好之间有一片汪洋,被压迫的人们在“此岸”遥望“彼岸”,马克思认为,能够跨越汪洋的只能是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到达“彼岸”的方法只能是乘着“暴力革命”的旗舰,正如《宣言》指出的:“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1]400。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越是富有,工人就越是赤贫。于是“资产阶级不能统治下去了,因为它甚至不能保证自己的奴隶维持奴隶的生活。”无产阶级革命,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指导战斗。马克思在《宣言》中论述共产党人与整个无产阶级有着共同的利益,并且是革命当中最坚强的部分,因为共产党人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作为领导核心,共产党人的一切目的就是要为大多数人谋福利,就是要消灭那种压迫和奴役社会中大多数人的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生产关系,正如《宣言》中指出的:“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1]413。

三、人本思想在当代中国的生动体现和现实启示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建党至今的九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最高的位置,“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也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历程中,就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更是将“以人为本”上升为执政理念,升华为衡量一切的根本标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中国共产党也做出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139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5]386,党的十九大更是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分析中体现了我党为全体人民谋利益的理念不断深入。

(一)“以人为本”要处理好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平衡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当然,强调发展经济的重要性也并不意味着“以物为本”,经济的发展只是手段,其所要达到的目的仍是《宣言》当中体现出的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片面地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而忽略人本身的发展是舍本逐末的行为,任何时候,经济发展的服务对象都应当是人民群众,经济发展的中心也应当围绕着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幸福感。国富并不代表民富,民富是国富的基础,国富的意义在于民富,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历程当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处理好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平衡关系,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个目标。

(二)“以人为本”要坚持重点论,心系困难群众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本,其中更是要将困难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重中之重去落实。2017年是推进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一年,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化之年,中国共产党最牵挂的就是困难群众,习近平同志强调:“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措施,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没有终点。让困难群众的钱包鼓起来,让人民住有所住,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每一个人的发展是一切人发展的基础,困难群众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应该也必然要作为重点的帮扶对象,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同成长进步的机会。

(三)“以人为本”要放眼世界,展现大国治国理念

共产党人的人本思想,不仅体现在国家治理当中,更是彰显在处理国际事务的外交工作当中。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贡献的“中国方案”。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从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到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再到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从抗击埃博拉病毒到也门撤侨行动,再到尼泊尔强震救援……中国不仅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更敞开胸怀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快车”、共享发展机遇,以实际行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这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超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为思考人类未来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给出了一个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充分展现着大国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和世界眼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宾克莱.理想国的冲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3]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张筱强.十七大精神深度解读——文化建设篇[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十八大报告文件起草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许广东)

猜你喜欢

人本思想共产党宣言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人本思想在中职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基于人本思想的本科教学管理相关问题探讨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