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研究

2018-10-23巩雪松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中华价值观核心

巩雪松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沃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两者在纵向上存在传承与创新的内在连接,这两者的结合一定可以更好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使命贡献强大的精神力量。

【关键词】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机制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一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其中饱含许许多多优秀的德育思想和人文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新时期,高校在大学生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中,应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根基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根基和精神命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传承下来的,已剔除封建糟粕,对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影响的优秀思想文化。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中华民族今日的文化亦是如此,不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今中华文化建设将举步维艰。刘梦溪先生曾说:“文化比政治更久远,比经济更深刻。”①所谓比政治更久远,就是说一代帝王陨落了,一个朝代更替了,但文化还依旧活着;一个时代结束了,一个国家破灭了,而文化还在延续。正所谓,“国可灭,史不可灭”。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就是延续下来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的文化是我们华夏儿女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发展进步的精神命脉,也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中华文化极具包容性,植根于其“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品格,随着历史的演进,实现自我更新。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②这正是对中华文化这一品格的准确描述。在伦理道德领域,古代圣贤致力于铸造与追求理想人格;在政治领域,中华文化所提倡的和谐理念至为可贵;在教育领域,中华文化有讲究师道尊严的优秀传统;在经济领域,古人很早就提出了“有恒产者有恒心”的思想。以上种种价值取向,放在当今中国社会,仍被公众认可和践行。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续民族慧命、下延华夏文脉,既不忘本又能开辟未来,才可重振中华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2.以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目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生活方式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大学生的价值观与社会意识形态也受到西方思想的冲击和影响。人们思想的灵活性、创新性、差异性日益突出,与此同时也出現了诸多新矛盾、新问题,这些变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传统的知识应试教育,也不是一种时髦,而是肩负着对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是对人内核的系统培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增强大学生对文化的辨别力,为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提供指引。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针对性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度融合,既可以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和归属,又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忠孝等重要内容,对于引导大学生遵守社会秩序,构建和谐人际、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本身就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提升其自身修养和涵养,促进其全面发展,形成积极向上和谐的社会风尚。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应用,对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价值实现,就是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改善教育的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以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深度挖掘其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为我们提供了方向,这三个层面体现出来的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孕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

1.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家富强体现为“治国之道,必先安民”。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管子曰,“主之所以为功者,富强也;主之所以为罪者,贫弱也”③。国家建设的目标即为富强,以富邦国,方可养育万民。民主体现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现代政治强调的“以民为本”这种思想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明确提出。太康失国,五位公子遂作《五子之歌》,其中有言“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④。古人还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⑤“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文明体现为“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华夏文明,有服章之美,礼仪之大,经天纬地,照临四方。“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和谐体现为“不偏不易,中正和合”。中国传统的和谐思想,表现为“不偏之为中,不易之为庸”,⑥“明启刑书胥占,咸庶中正”⑦。

在西方社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下,大学生越来越缺乏大局观,不顾国家利益,缺乏责任感。因此,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在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中,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和正确的义利观。

2.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文关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自由体现为“为仁由己,百家争鸣”。《论语》中“颜渊篇”有言:“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而坚持百家争鸣的方针,则意味着自由思考民族与文化前途。平等体现为“列德而尚贤”,“爱无等差”。人的自然属性相同,“人皆可以为尧舜”;追求人道平等,官无常贵,民无常贱,有能者举而上之,无能者则禅而下之,在人性和形式平等等方面无等差。公正体现为“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而相对的平等,所谓“贵者不重,贱者不虚,示均也”⑧。人生而不平等,需要通过正义的原则来使天然的不平等达到某种平衡。法治体现为“礼法共治,德刑合一”。礼治仁政,以德服人,刑法辅之。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当代大学生要充分理解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一切的制度设计都应该体现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人民民主,且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制度保障应以人民为中心、为主体,而如何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就需要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环境。

3.道德践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落脚点

相对于国家、社会这两个层次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个人层次的较容易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的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分别对应“宅兹中国,心系天下”“诚者天道,言行必果”“上善若水,仁者爱人”等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个人主张。由于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儒、道、法等家也各有自己的行为标准和价值取向,有的和现代思想有相悖之处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核心价值观是世代相承流传下来的。因此,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必须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借鉴与继承。

“天下为公”的爱国精神为大学生指明了前进方向,自觉增强爱国主义情怀,以国家民族兴旺为己任,为民族复兴大业奉献毕生力量。要求大学生对待学习、生活、工作中的每一件事都精益求精,做到追求极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应充分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对个人自我修养和自我管理的要求,大学生要充分发挥自我内省作用,通过自我反思、自我批评,最终实现自我提升。

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双向提升、共同发展的结合机理

1.在结合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继承与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并且有一定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源自于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续、创造性转化和超越性升华,妥善地处理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在不否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前提下,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结合,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时紧跟时代步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活力。

近几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助当下各种媒介、载体,得到了深入挖掘、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为大众传媒的电视,凭借其传播范围广、播出效率高、受众面大的优势,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风向标和主阵地,一批诸如《中国成语大会》《汉字英雄》等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为核心的原创文化类节目大量涌现,受到观众一致推崇。这类节目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以娱乐为外壳,借用真人秀、网剧等方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价值理念、处世之道和人文美学。把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今比较流行的网络媒介深入交融,不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要坚持从古代的传承中找到符合现在发展需要的东西,再结合当今的实际情况与新要求进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取舍,激活传统文化中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呼应的元素,并进行融会贯通,最终达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当今社会的发展。

2.在结合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充实和丰富

经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发掘,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把具有民主性精华,与当代社会主义文化相适应、相协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将其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系范畴。例如,将“协和万邦、贵和乐群”的“和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范畴;将“刚正不阿,大公无私”的公平公正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正范围;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范畴;把“知行合一、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求实守信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范畴……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创造性的解释和转化中,将不断被丰富。

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价值观的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采取一系列举措,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提到新的高度。基于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我们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命运,有着自己独有的基本国情,这些就决定了我们必定要始终坚持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又要结合当今实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互为因果、共同发展,既活化和升华了传统美德,又充实和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内化和践行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的教育与生活是由内在信念转化为现实行为的过程,这就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助推。对大学生而言,只有对本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归属和认同感,才能在当今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中认同和坚持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而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又必须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底蕴,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必须坚定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通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坚持文化自信,以成就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运用好的宝贵财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得益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心忧天下,兼济入世”精神的学习,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观念的内化;可以通过“先出言,信为先”的学习,推动核心价值观中“诚信”观念的践行。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好优秀传统文化的素材,才能实现大学生的深刻认同,进而在内心与情感上认可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广泛利用学校报刊、网站等自媒体,积极传播、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各种校园活动,吸引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大学生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力军,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积极参加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注释:

①田学斌:《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的生活》,人民出版社,2015,3。

②曾子:《礼记·大学》第三章。

③管子:《管子·形势解》。

④摘自《尚书·五子之歌》。

⑤摘自《荀子·哀公》。

⑥摘自《论语·中庸》。

⑦摘自《尚书·吕刑》。

⑧摘自《礼记·祭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0卷),人民出版社,1956-1985。

[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人民日报》2014年2月25日。

[3]习近平:《中共十八大报告》,2012年11月8日。

[4]习近平:《中共十九大报告》,2017年10月18日。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6]纪宝成:《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历代文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7。

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陕西西安

猜你喜欢

中华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