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及校本教材开发意义研究
2018-10-23张瑞鹏
张瑞鹏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实行的是集权制课程管理模式,也就是国家统一课程,但是各高校有其自身的地域特点和不同基础教育情况。本文从高校体育课程校本教材开发现状和可行性出发,深入探究校本课程及校本教材开发对高校体育课程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体育校本教材研究
校本课程是指基于学校基本情况进行的课程开发,相较于国家统筹安排的课程而言,具有三大基本属性,即关联性、校本性和可选择性,以选修课或公修课的形式,让校本课程的可选择性得以体现。关联性指的是校本课程与本校资源优势或校区所在地域优势有所关联,学生可以通过校本课程了解校园文化和地域文化。校本教材的出现让高校之间的差异化教学得以实现,改变了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
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现状及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在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中,高校体育课程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出台,在校本课程方面加大了开发力度。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每个民族的文化都不一样,经济发展参差不齐。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基于高校自身体育资源情况,根据本校学生体育需求和兴趣专长,以学校为主体,由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主导的一个持续、动态的课程开发过程。体育校本课程能够体现高校办学宗旨和办学优势,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可选择性的多样化课程。
本文通过对华东、华北部分高校抽样调查发现,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多元化发展,个别地区仍处于传统守旧局面。高校体育课程主要以基础课、选修课、公选课、体育保健课等形式出现,在体育课程内容体系中,以竞技型运动项目为主的高校占30.81%,有75.5%的学生认为高校体育课程不能充分满足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而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高校中,这种不满意度远高于经济相对发达地区。采用体育选修课和公选课形式的高校占16.5%,只有4.2%的高校开设了体育保健课,而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只在48%的华东地区高校出现,其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体育兴趣,与传统体育课程相比,体育运动方式和体育意识培养更为现代化和科学化。但是个别地区的体育课程仍旧是传统的竞技型体育项目,诸如西南地区高校的球类运动和传统的健美操项目。
2.高校体育课程指导思想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贯彻不到位。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育人”,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的体育意识,促进大学生德智体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并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高校体育指导思想是为了明确指导高校体育教学,但是体能测试中,不断出现学生800米猝死等情况说明在具体课程实施过程中,体育指导思想贯彻不到位,平时的体育课程学生不够重视,教师上课要求不严格,体育锻炼流于形式,学生的身体素质没有得到提高。
3.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缺乏创新性和个性。高校因所属区域不同,民族特色不同,其自身发展也有所不同。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形势,高校要根据自身情况转变思路,创新教学模式,而不是简单的照搬和复制。那些师资力量强,办学资源好的重点大学,如清华、北大的“三自主”(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时间)教学模式实施后,其他高校争相模仿。但是在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师资力量不足的西南和西北地区的高校,“三自主”教学根本没有实施条件和资源基础。深圳大学在90年代提出以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形式丰富体育课程教学,充分给予学生体育个性发展的空间,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部分高校也是争相模仿。殊不知,体育俱乐部是以强大的体育资源为基础的课程模式,如果没有体育文化企业的合作或者强有力的经济支持,这种教学形式难以发挥其创新意义。
高校体育校本课程、校本教材开发的可行性
1.高等教育发展呼唤体育校本课程开发。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更加学生注重综合素养的提升,高校课程决策权的进一步下放,让地方和高校有了更多自由空间,从国务院发文确定高校课程由国家、地方和学校实行三级管理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政策支持为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另外,高校现有的体育课程与教材改革对校本教材开发也提出了要求,高校课程的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与我国国情息息相关,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多民族文化背景,让高校体育课程多元化成为一种必然。
2.高校进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第一,高校是受教育者接受最高教育的学府,是社会发展的智库,聚集了大批的高学历、高职称体育专业人才,不仅在体育理论知识上,还是体育教学实践经验上都具有最为丰富的人才和资源,在国内外体育研究领域拥有最先进、最前沿的研究理论,与国内外有着密切的学术交流和信息交流。另外,在师资和资金方面,因为国家财政投入,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配备完善。也就是说高校作为体育校本教材的开发者,具有丰富的体育教学资源,包括人力、资金和设备等方面。第二,学生是校本教材使用的主体,其能够快速对校本教材作出反应,且参与意识强,能够及时发挥反馈者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高校体育校本教材开发的意义
1.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有积极意义
“互联网”经济时代对人才的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升,“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人才,人才的素质要与社会需求对接,高校就是衔接社会需求和人才素质之间的桥梁。毕业生作为高校的名片,其素质高低和个性发展代表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特色。具体到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上,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的个性需求,校本教材的开发应让学校的特色具体到学生个体上,应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化需求。
2.对提高体育师资专业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
教师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师职业作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专业性职业,其更为重要的是综合素质的全面性。目前,部分高校对体育專业师资不够重视,使得高校体育专业教师队伍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在非体育类和非师范类高校体育教师队伍里。体育教学师资力量是影响校本教材开发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学师资质量越高,校本教材开发的优势就越强。另一方面,校本教材开发能够提高在校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帮助教师梳理原有的陈旧知识体系,提高体育技能。在校本教材的开发过程中,还可以锻炼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包括体育统计、体育心理学、体育管理学等更为系统的体育专业知识。
3.对高校特色化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校本教材的开发对高校而言是其特色的体现,校本教材能够结合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发挥地域优势和高校优势,独创性和开拓性是校本教材的两大基本属性,也是高校特色化的集中体现。特色高校是普通高校发展的大趋势,只有个性化的发展,才能培养出更具创新性的高素质人才,也只有培养出与其他高校不重样的人才,才能将高校的特色和个性发挥出来。毕业生是高校的名片,特色化的校本课程在学生身上留下的个性化烙印会最终在社会环境中体现出来。因此,高校体育校本教材的开发对高校的特色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华:《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性思考》,《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第7期,第134-135页。
[2]李晓东:《高校体育课程校本教材开发的意义研究》,《大学教育研究》2017年第2期,第55-58页。
[3]于洋:《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学位论文,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3。
[4]王放:《高校体育课程校本开发的理论研究》,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7,3。
作者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