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是我的表象

2018-10-23周正

草地 2018年4期
关键词:德吉拉姆命运

周正

雪山垭口、扎尕尔措、龙尕沟、良美叶实神山、雪线、帐篷、牧道、河曲马、藏袍、龙达。这是一幅横亘在四川与青海交界处的壮美画卷。越来越多的目光聚集在这样一块河山的时候,而多数的人们是带着猎奇的眼光而来。人们看见的是迥异于祖国内地的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安多藏区这块地域的人们,在人们的眼光中,和生养他们的土地一道,成为风景,成为传奇。当这种图片见诸于旅游杂志,各种鸡汤见诸于各种自媒体的时候,人们还是普遍觉得,我们与他们还存在遥远的心理距离。他们只进入了我们的目光,成为了我们的镜头,成为了我们的画图。人们一拨拨地来,又一拨拨地走。来时,也多半是走马观花,也多半是一种居高临下。那种“那是一块神奇的土地,那儿的人们热情好客”“那儿的人们能说话就会唱歌,那儿的人们能走路就会跳舞。”多么的诗情画意。可是要长驻或者久留,要生活或者生存,你试试摸着你的良心,你的语言有几句发自肺腑?

世界是我的表象,叔本华说。我们眼见的这些情景,似乎充满了异域风情。我们所拍摄的这些画面,甚至有的还一下子就能抓住他者的眼睛。我们所获得的这些资料,也多是一些碎片,并不能全貌,并不能震撼,并不能长久,并不能走进这些安多藏族同胞的心灵。

唯有文学,或许最能全面反映这一块异域的内心世界。而文学是什么呢?文学应该是心灵史。文学应该是生活。文学应该是形象。唯有饱含一腔情感才能深入人物的内心。文学应该是把所有的情感内化于心,而展现一定地域的各种情感交织的历史画卷。

在小说《雪线》里,这些形象是钟国强、更登确迫、甲央泽真、泽白。形象是外形,是外貌,是外部,是叔本華的表象。只不过,这种“外”,是读者第一眼所看见的字里行间。就作者而言,一定是“内”。把这种概念的、概括的定性分析内化成一腔挚爱、一腔真情。而借助外部的语言做看似无情的表达。这种表达,作者顺定强应该是信手拈来,应该是水到渠成,应该是驾轻就熟。对于作者而言,在表达的时候,遵循这样的规律:意—物—言。读者在阅读时却是遵循这样的规律:言—物—意。可见作者先是对这些事物或者情感烂熟于心,又能通过情节或者故事的手段引人入胜,再能用语言娓娓道来。而最直观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这样的逻辑系统:地域上的人物。地域在雪山垭口、扎尕尔措、龙尕沟、良美叶实神山、雪线,地点在玛沁草原在帐篷在玛卿雪山,在这块地域有更登确迫、甲央泽真、尼玛、英措、泽白。人物和地域结合在一起,则形成一幅画面。也即是小说的环境和人物。这样的环境,毕竟和现实结合而形成社会。这社会里,则有复杂的风土人情和人际关系。一个又充满理想,又脱离不了现实的社会里,钟国强无疑是命运的主宰者。他的名字甚至打上了时代烙印,“中国强”,是父辈们对国家兴旺发达的期望的折射。在顺定强这里,则是带有某种象征的意义。钟国强或者是因为一个较为偶然的原因,实则是他性格逻辑的必然。他从上海考到成都的大学读书。在那样一个时代已经是凤毛麟角的事情。毕业后他怀揣理想色彩,从成都到了自治州,又到嘎溪县基层挂职。或许,多数的人们有那么些现实的无赖,他们的目的是挂职了回来享受国家政策提干,或许因为借口家庭掣肘而放弃机会。只有钟国强放弃了人们梦寐以求的爱情,而追随自己的事业。

到嘎溪县,自然而然就和当地的人们发生了关系。先是要到龙尕沟,路程遥远。藏族老阿爸借给他一匹马翻过山。在钟国强眼里,还马就是一道难题。弄不好不是野猫送路吗?把马借给别人需要立字据吗?人生地不熟,谁把马借给你?这些都是我们和钟国强这样的人所迷惑不解的难题。老阿爸并不担心把马借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他们的眼里,这个世界是单纯是和善是信任。这样的草原,养育了这样的人们。钟国强的才华、理想和作风,也让他收获了爱情。没有爱情的长篇小说,应该是不完美的。爱情却不是钟国强的全部,爱情却能触动钟国强的热情。对于这样一个有理想色彩的援藏干部来说,显然他会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他的事业心和务实的态度、开拓的精神让他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一路走来,直到当了常务副县长、县长、县委书记、副州长。这种职位的顺利成长的晋升应该是生活给予钟国强的馈赠,是对他的能力和业绩的一种奖赏和认可。这些组织的安排,是正能量的胜利。比起类型化的小说,钟国强的性格也有了人性的各种考验,正负叠加一起而形成了丰满性格。

作品中,着墨颇多的人物是甲央泽真。甲央泽真不仅仅是作品中的线索人物。围绕他的人生经历,先是有他至死不渝、一见钟情的爱情。与德吉拉姆和英措的爱,两条爱情线互相交织。这甚至是一条悖论,也是人之常情。德吉拉姆是一个纯善的藏族女人。宿命的是,他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没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她与甲央泽真爱得真挚,不计后果,轰轰烈烈。与甲央泽真有了私生子。命运不折不扣捉弄德吉拉姆,现实却是甲央泽真和他说不上爱的英措结婚。生活并不薄待每一个人。所有的命运都应该拽在自己的手中。可是很多人物都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德吉拉姆后来到了“那边”,与她并不相爱的雍西结合。甲央泽真在与更登确迫的争斗中并不占上风,加上做虫草生意被骗。重新萌生年轻时的理想便在情理之中。年轻时候,可能最大的理想则是爱情。那种无怨无悔的爱情给予了他到“那边”的初衷。加上“那边”势力的渗透,让他找不到方向。到那边去后,这个有一定头脑的甲央泽真认清了贡戈等人的真实面目,知道了自己的儿子扎西被人蛊惑葬送自己生命的真实经历。这些又让他生对故土的回心转意。哪知道在两个女人面前摇摆的甲央泽真并不能把握命运,后来,他和德吉拉姆结婚了。这个死心塌地的藏族女人,因为以前与更登确迫的某种暧昧关系,让甲央泽真心生嫉妒和恨意。一次次的毒打让德吉拉姆走向了生命的尽头。她认命,她软弱,她不抗争。她这个悲剧人物留给了我们无尽的遗憾。因为这是一出实实在在的悲剧。“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说。不过,悲剧更震撼人心。德吉拉姆的性格具有典型性。代表了雪域很多女性的性格。加上英措后来的离世,和贡戈的斗争,让这个藏族男人最终走向成熟,敢于承担家庭的重责。他的性格发展,是跟他和社会发生关系后而形成的。人物性格真实可感。

作品中的其他人物,更登确迫、尼玛、马世宁等等,都可以说是辅助、衬托,是背景。但又不可或缺。他们的存在,让雪线下的生活波澜壮阔。

顺定强的巧妙在于,他都是冷冷的叙述,而把评论交给了读者。这是一个在小说写法达到较高程度的作家才能做到的事情。他对人物命运的不评论,看似不加情感,而让读者对作品中人物的解读呈现了多个可能性。用第三人称的全知叙述手段,加上作品中时不时地用主观镜头的叙述方式而让作品呈现艺术真实性。这两种叙述视角的使用也可见作者在驾驭语言构架小说方面的禀赋。

猜你喜欢

德吉拉姆命运
被命运“扼住”的小意
德吉:创业路上收获成长
格桑德吉:感动中国的最美乡村女教师
A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Similarities in Belief Systems between Navajo sand Tibetans
论命运
进化决定恐龙的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
你好,岁月
如果
格桑德吉:感动中国的最美乡村女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