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油画教学中由习作转向创作的引导方法研究

2018-10-23董韬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油画习作创作

董韬

【摘要】油画教学是教师让学生通过临摹学习已有作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创作的过程。习作是创作的前提,而创作又是习作的升华,两者之间既泾渭分明,又相辅相成,但由习作转向创作绝非一蹴而就。本文通过从习作转向创作的引导方法展开分析,认为高校油画教学中凡是与习作相关联的课程,教师都应渗透创意,培养学生创作思维,引领其发现新事物与新创意,只有对生活有了新认识,才能启发学生发掘题材,设计创作程序,从习作转向创作。

【关键词】高校油画教学习作创作引导方法

高校油画创作教学的核心是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艺术个性,主要表现在天赋、思想、情绪、绘画以及思维等方面,是自觉思维活动下的真实情感流露。基于此,高校油画专业教师需要引领学生把创作与思维、真实情感、文化等有机融合,将主观感受与主体意识置于首位,深挖学生自觉思维能力,诱导学生尝试不同艺术表现形式,并从中汲取养料与精髓。同时,学生也需要深化个人艺术修养,升华审美认知,养成艺术个性,以时代精神与艺术理念为立足点,透过习作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油画创作表现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艺术个性,升华独创能力。

油画习作、创作的关联性

油画习作、创作活动是主体在自身主观意识影响下所绘制的作品,实质是主体以画面的形式呈现自己对目标的认知、感悟。基于此,油画创作的历程比较复杂,创作主体要根据某个目标对象进行思考,融入自己的情感、认知等,使油画作品更为丰富[1]。目前,关于习作、创作之间的关联具有辩证统一性。首先,习作是创作的根基。高校油画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描绘目标对象,教师传授绘画技巧,纠正学生习作方法,有针对性、目的性地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把握能力,深化学生的认知能力。其次,创作是习作的升华,也是终极目标。学生通过大量的油画习作,可以积累油画绘制经验,在提高绘画能力的同时,积极研究目标对象,努力感知新事物,为油画作品赋予情感、生命力,从而慢慢踏上创作之路。

习作与创作的转变

生动、有趣、灵活的教学能为学生创造大量的思索时间,尤其是油画写生练习活动,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油画作品及时点评,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更容易实现预期目标,也能为学生的油画创作夯实根基。基于此,由习作向创作思维、训练形式转变,有利于高校学生自主思索与绘画。

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比较出众的习作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就是大学生缺乏习作与创作意识,认为油画习作要求十分简单,缺乏深入思考与感悟,仅流于表面,停滞不前。单一的表现手法,简单的描绘与一些教条式的评价,是当下高校油画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多数学生不会主动参与课外创作活动,一些学生认为油画创作存有某种企图,或者是为了某种利益。例如,为了开画展而进行油画创作,殊不知此种心态是难以搞好创作的。因此,唯有正确地看待油画习作与创作,将课堂写生与课外创作紧密结合,通过写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使其真正意识到认真、用心完成油画习作才是最明智的选择。习作也是一种创作,优秀的油画写生作品就是学生创作的一种形式,而写生以外的创作,就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学习与积累。对创作者来说,创作出获得大家公认的优秀作品最为重要,不管是哪种形式的绘画,都要求创作者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只有经历无数次的习作尝试,寻求一种最为贴切的绘画语言,方能创作出较为完美的作品。

习作转向创作的引导方法

1.创作思维训练

(1)在油画教学中渗透创意。在传统油画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造型、色彩基础的教学,比如反复探索结构、衔接、空间与比例等内容,轻视学生创作思维的发展,造成教学内容和创作背道而驰。因此,这就需要构建与油画创作相关的课程体系,透过油画基础教学活动,渗透创作理念与方法,延伸创作思维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油画作品创意的把握能力。而油画基础教学与实践训练是高校学生转化思维模式的重要缓冲期,需要教师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诱导学生尝试创新[2]。如素描教学时,可以穿插油画创意习作训练,组织学生欣赏典型的素描创意作品,对素描作品的内容、情感等深入分析与解读,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创作灵感与思路。课堂上也可以摆放一些静物,让学生突破思维禁锢,独立观察、思索、想象,实现再创作。油画创作需要构建开放性环境,教师在进行色彩教学时,应该适当穿插油画色彩创意习作训练,鼓励学生尝试运用目标变异、错位与重叠等表现形式,在关注学生色彩判断能力提高与发展的同时,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加深其对色彩的感性与理性认识,深化创作能力。

(2)思维转换训练。思维转换是油画艺术创作规律的直接体现,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创新优化艺术表现形式,转变油画艺术风格,摸索出最佳的艺术个性表现形式[3]。学生思维转换习作训练是在模仿大师风格的基础上,与创作相结合,教师可以从有形、无形以及抽象等方面,着重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

有形的思维习作训练是诱导学生基于目标对象原始形态下,赋予艺术要素,实现目标对象高度概括的同时,彰显其本质特性,对目标对象进行浓缩和提炼。而无形的思维习作训练就是深挖学生直觉思维与艺术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冲破思维禁锢,强调真实情感与体会,以油画艺术本质为立足点,发挥个性思维。此外,抽象思维习作训练侧重于学生审美情感的点、线、面等方面,通过对目标对象进行重组、再创,衍生出新的抽象造型,体现不同的情感。

2.发掘创作题材

(1)学习处理视觉形象

在学习处理视觉形象时,创作者需要以“个人形态(比如情感、生活经历)”作为着手点,根据自身真实情感、思维模式及心理体验,摸索出视觉关注点。因此,高校油画专业教师需要对学生加以引导,将个人形态关注与思维体验模式等置于前位,并将生活视角、成长经历、真实情感等,转换为绘画语言。例如,藝术家草间弥生以圆点为基本元素,创作出《无限镜屋》等前卫艺术作品,其创作素材正是源自小时候的生活经历与体验。此外,也有一些艺术家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作为创作素材。

(2)剖析社会现象

人与社会、空间等方面存在某种关系,社会现象可以刺激创作者的内心思索与体验,也能触发创作动机。欣赏某些油画作品时,在体会作者表现空间压迫造成的孤独感时,仍然激情高昂[4]。例如,油画作品《父亲》,描绘的是贫困、苦涩、朴实、憨厚、干瘦的老农形象,油画中的老农双手端着大碗,让人第一眼就能想到自己的父亲。由此可见,油画教学时,学生唯有抓住生活经历与生活环境的关注点,才能创作出更为丰富的艺术作品。

(3)可见图式的再加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信息与图片越来越丰富,且获取方式更为简单、高效,但需要注意的是,转换画面必须依据某种比例。简而言之,借鉴图片就是把图式作为工具,挖掘图片构图与人物形象等有关元素,进行画面转化时加入作者的真情实感和绘画方法。例如,在提取与概括画面的过程中,需要对图片进行再加工,把作者的思想、体验、情感等,以油画艺术语言的形式进行表达。如油画作品《大家庭》,作者就是以旧照片为创作素材,采用独特的方法再加工,从而创作出这幅优秀的作品。

3.设计创作程序

(1)素材的编排与构造

素材搜集工作完成后,创作者需要对素材进行分析、挑选、整理,并借助适合的表达形式实现素材的重造、想象与组合。作品的画面构成、黑白核心元素是油画的基本架构,若将颜色、线条等看作画面的血脉与肌肉,那么黑白构成就如同骨架一般,尤为重要[5]。比如,我国文艺复兴时期推出的油画作品,尽管人物群体与场景看似比较复杂,但是进行黑白提取与高度概括之后,就能发现其蕴含着黑、白与灰之间的关系。事实上,绘画草图或研究构图,并非是单纯在纸上画出一个人或者一個物,而是借助人、物成就纸。人与物是图形,而空间与空白也是图形[6]。因此,构图实质上是纸张内的每个图形,非盲目地堆积人或者物,这也是油画习作训练价值的体现,学生必须对图形加以编排与构造。

(2)选择艺术手法加以处理

油画作品表面效果尤为复杂,且是综合性的,有色彩、造型、笔触与肌理等,还有环环相扣的情节与细致入微的表情、形象。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剖析大师构图,剔除构图表面有关复杂要素,直观地呈现出底层图形结构,然后借鉴大师的构图思路,独立创作油画作品时再进行变形、简化处理。

(3)科学使用素材

不同的素材能带给创作者不同的心理感受,产生不同的视觉体验。若想创造鲜活、灵性的视觉体验,就必须对不同素材特性进行尝试,在深挖与凸显素材原有美感的同时,摸索出个性化绘画技巧,寻求不同素材的不同表现形式。例如,现代著名画家闰平的作品就极具表现力,素材选择方面侧重于厚度、空间等,作品的画面颜色尤为厚重,甚至还会凸出画布,由此成就了作者想要表达的厚实与肌理画面[7]。

不同的素材特征和技巧,形成的视觉效果各有千秋,而且表达的心理感受也是不同的。因此,高校油画教学中,教师应该诱导学生积极摸索、挖掘与体现素材自身美感,尝试选择看似不兼容的素材,对其产生的视觉经验要进行记忆,存储于脑海之中,创造极具个性化的绘画语言。油画创作时选择哪些素材进行表达,选择哪种绘画技巧,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个性化视觉体验,创作出与心灵完美契合的优秀作品。

结语

油画创作是作者以植物油为基本材料,把所见、所想、所感等巧妙地呈现于纸上,可以长久保存。因此,受到民众的一致偏爱。一般,油画作品创作需要经历习作、创作两个方面,习作是创作的前提,而创作是习作的升华,两者紧密连接。目前,我国高校油画课程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是以油画习作训练为核心内容,侧重于学生油画基础知识、绘画技能的传授,而对学生油画创作思维能力的培养却弃之不顾,导致油画教学与油画创作背道而驰,成为我国油画事业发展的一大绊脚石。基于此,高校油画教学工作者应在油画习作训练的基础上,侧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总结、反思实践教学经验,摸索出由习作转向创作的最佳引导方法,从而为国家、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油画创作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晓曦:《在女性视角下浅析中国女性油画创作“母与子”的题材》,《美与时代》(中)2016年第2期,第60-61页。

[2]杨冉:《油画教学中学生创新型思维的培养方式探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年第29卷第12期,第112-113页。

[3]邢峰宇:《刍议油画创作中探索自我油画语言的过程和重要性》,《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31卷第3期,第101-102、108页。

[4]焦婷婷:《浅析情感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以油画创作中情感的表达为例》,《美术教育研究》2017年第17期,第30-31页。

[5]张元明:《分析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主观色彩新的艺术建构策略》,《艺术科技》2017年第30卷第1期,第224-225页。

[6]符莉:《基于观察的高校美术形与色教学法的研究——以绘画写生教学为例》,《美术教育研究》2017年第2期,第72-73页。

[7]朱平:《写实主义油画理念的早期教学实践——以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为例》,《文艺研究》2015年第1期,第144-154页。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陕西西安

猜你喜欢

油画习作创作
一张油画
油画《塬下》
油画
《一墙之隔》创作谈
《岁月长又长》(油画)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