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声乐教学中科学思维养成的重要性
2018-10-23梁延瑞
梁延瑞
【摘要】科学、有效、健康地做好大学生的声乐教学工作,不仅关系到个体乃至群体的学习状况,也关系到建设我国长期和谐、文明社会的最终效果。培养科学的歌唱思维是提高大学生声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是快乐、健康、富有效率的歌唱人生中必不可少的。没有养成良好、科学的歌唱思维,就达不到高效率的歌唱教学结果,因此,应对其予以高度重视。
【关键词】大学生声乐教學歌唱思维养成和谐健康
近年来大量研究和实践证明:歌唱文化如同音乐文化一样,可以愉悦身心,促进人们的健康[1-4]。随着人们对歌唱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歌唱需求的不断增加,对歌唱教学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声乐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群体,即大学生歌唱爱好者,这一群体是青年的主力军,是中国的未来。青年人的健康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一生的健康,如何更科学、有效、健康地做好针对这一群体的声乐教学工作,不仅关系到个体乃至群体的学习状况,也关系到建设我国和谐、文明社会的最终效果。笔者长期从事大学生歌唱教学工作,积累了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认识到科学歌唱思维的养成在大学生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大学生年轻,处于生命的早期阶段,如同一张白纸,在此基础上养成的习惯是决定其今后能否“画”出“美丽画卷”的基础和根本。在歌唱教学过程中学唱者良好歌唱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这种习惯从本质上讲属于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范畴,它的养成过程也就是相关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养成的过程。设想如果人们在长期的歌唱实践中养成了相对不科学、不健康的思维方式和习惯,那么,在他们从事歌唱实践过程中肯定会出现程度不同的不科学、效果差,甚至不利于健康的结果[4]。因此,认清歌唱教学中学唱者良好歌唱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可以使我们在歌唱教学的初期就高度重视好习惯的养成。
歌唱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本质上讲最重要的就是主观能动地对学唱者进行长期科学有效的歌唱习惯养成或对已形成的不良习惯不断纠偏,以期最终达到更加富有成效的教学效果。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养成科学的歌唱习惯
首先,要使学唱者认清良好、全面、科学的歌唱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因为只有认清它的重要性,人们才会加以特殊关注,从而才有可能下决心进行相关实践。另外,一定要认清全面、科学的歌唱习惯养成的内涵,避免不科学、片面的训练内容。要用最简单的语言讲清歌唱就是通过良好的呼吸唱出悦耳、共鸣的声音,以达到抒发情感和良好交流的目的。因此,气息、位置、情感、咬字等重要元素缺一不可,使学唱者对歌唱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教师可建议或亲自教导学生多听优美、正确的声音,提高自己对歌唱的认识和鉴赏水平。心理学家认为:正确的认识是成功的起点,认识有多高就有可能达到多高的目标。
2.养成乐观的性格
大学生处于生命早期,兴趣导向下的主观能动参与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易于养成一种乐观向上的性格,这种性格对永葆年轻、健康人生至关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沟通使他们真正对歌唱产生兴趣,并乐于歌唱实践。教师在严格要求的同时,要经常鼓励学生并使他们可以经常性地感到成就感和快乐感。教师要告诉学生:歌唱源于生产、生活实践,目的是达到愉快有效的情感沟通和交流,使学生更加热爱自然界,热爱生活,长此以往有利于他们处理好人与自然界、社会间的关系,达到快乐人生、健康人生的目的。
3.具备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仅仅认识到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但不加以贯彻、执行,那么教学就只能停留在理念和概念层面,不能从根本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习惯。理念和概念必须在实践中才能转变成思维能力,思维能力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在声乐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的理念和概念学得不错,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随访却发现他们什么也没做,所以也就不要再期望他们能够取得好的歌唱效果了。还有些人已经认识到了做一件事的重要性,并已加以选择地进行实践,但在实践中遇到一些小的困难和挫折,就会为自己找出各种理由和托词,来解释为什么我没有做好或为什么我要停止做某件事,最终不了了之。做一件事的态度是这样,如果做很多件事的态度都是这样,长此以往就会养成一种惰性消极的思维习惯,这对人的一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在歌唱实践中我们会发现:那些进步较大、能取得较好成绩的人,都具有对歌唱良好的认识和长期坚持歌唱实践的经历。因此,具备吃苦耐劳、持之以恒、认真做事等的好习惯,对人的良性发展至关重要。教师应要教育学生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勇于克服困难、吃苦耐劳,这样就会养成一种良好的品格和习惯,会影响他们未来的歌唱人生。
4.“脑子勤”和“行动勤”同等重要
歌唱艺术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学唱者除了要经常与教师沟通,在教师的指导下纠偏外,大部分时间还需要自己实践。所谓“脑子勤”就是指学生在歌唱实践中要勤于思考,并不断培养、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主观能动的源泉,是快乐、健康、富有效率的歌唱人生中必不可少的。通过独立的思考和实践,可以把知识和实践经验快速地变成自己的东西,最后实现自己歌唱能力的提升。
5.“脑子能”是歌唱教学的最终目标
学生有了好的思维习惯,并能指导相关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意味着“脑子能”且能力强,再加上兴趣导向下相关知识、经验和实践的积累,就可以在快乐和幸福的基础上,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造就歌唱方面的成功。但要做到“脑子能”并不容易,需要一定的技巧,本质上是需要一定的科学有效的思维方式。既然人们已认识到在实践中养成习惯是思维方式形成的核心内容,那么“习惯成自然”便是最高境界。比如在声乐教学中,我们经常讲要高位置唱歌,如果做到日常说话也是高位置的话,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说话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需的,也是人们花费时间最长的基本活动之一,长期的高位置说话会使人在短期内养成好的“高位置”习惯,对提高歌唱水平和技巧很有帮助。有一位大学生,平时人们都觉得他很精明能干,歌也唱得不错,有一次相聚时他说:“其实我练歌是没有固定时间的,每天早上起床刷牙的时候,刷上牙齿时我就高位哼唱几下,刷下牙齿时我就练几下‘气泡音,以利于保护声带和带有胸腔共鸣,我上下班坐公交车的时候就小声高位哼鸣去唱歌。”这位学生之所以歌唱得好,是因为他把好的歌唱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长此以往养成了一个好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和能力。因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人都觉得他能力很强,就是因为他长期坚持一些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并且把它放在了大脑中信息处理器的内存里,变为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时刻支配着他的生产、生活实践,这种能力除了可快速促进他声乐水平的提高外,也可以作用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使他时刻呈现出“高能力、高活力”。
6.因人而异进行差异化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考虑学唱者的心理和个性化差异,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在以往的歌唱教学中,我们只是运用所学的方法、知识和手段单向地去解决歌唱问题,而忽略了学唱者心理接受层面上的考虑,致使在教学实践中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另外,在声乐教学上一定要考虑学唱者之间的个体差异。目前,在声乐教学方面,很多教师还是采取几近相同的方法去教育和训练每一个学生,不管学生的天资悟性、学习目的、生活环境和思维习惯等是否存在差异,这样就会产生很多问题(如培养学生的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声音缺少个性化,学生固有的特色没有发扬等),长此以往会影响师生间的相互信任。
21世纪的优秀声乐教育工作者应该是一名优秀的心理学者和个性化教育工作者,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地做好教学工作。可以这么说:没有对人们心理和个性化等多方面的考量,就不会有高效率和好的歌唱教学结果。
参考文献:
[1]杨莹、曾媛、王檬、杨进:《4P医学在音乐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5年第34卷第6期,第1353-1356页。
[2]曾媛、杨莹、刘瑞涛、杨进:《音乐治疗在生理心理疾病中的应用》,《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5年第34卷第7期,第1575-1578页。
[3]刘刚、袁立霞、靳瑞:《音乐治疗的最新研究及其临床应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年第4期,第140-142页。
[4]杨进、魏伟:《基因组导向下健康管理》,科学出版社,2016,第102-103页。
作者单位:陕西艺术职业学院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