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梦回红楼

2018-10-23朱文雅

美文 2018年20期
关键词:宝钗贾母黛玉

朱文雅

曾听一位长者说,《红楼梦》的读者多会在年轻时喜欢黛玉,年岁渐长后转而喜欢宝钗,等到老了又会重新喜欢黛玉。

因为青春年少,以为真即是美,但凡圆融的、世俗的,都是虚伪的、可厌的。等到明白了一些人情世故,便覺八面玲珑方为处世之道,忙不迭地与黛玉划清界限,赞许起人见人爱的宝钗。渐入暮年,历尽沧桑、目光洞明,看遍了尔虞我诈、口是心非,回首往昔,便感叹这世上最美的品质,还是黛玉的率真。

初闻这番话,便觉此中大有真意。以我十六岁的年纪,如多数的少男少女们一样,认为黛玉更符合青春期对于美的追求,但心智的成熟逐渐趋近成年时,愈觉宝钗身上也有可取之处。终究还是恨自己认知尚疏、历世尚浅,不能以自身阅历释其深韵,只得反复拜谒书典,试图将这两个有典型意义的女孩儿加以分析比较,揣摩为何我们对钗黛二人的喜爱会随年岁的增长而有所改变。

在神形容貌上,宝钗“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无需过多忖度便知,她唇如涂朱,眉毛天生较重,脸白润而圆,眼睛是大而灵动的杏眼。曹雪芹对宝钗容貌的描述皆是实写,让我们觉得她的存在很真实,也很亲切。这种珠圆玉润的丰腴的美象征着多受中年人喜爱的福气,较符合世俗审美。

再说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初读时,脑中便浮现出一个面带愁容的羸弱女子形象。从字面来看,她的眉毛好像皱着又好像没皱,像是挂在树梢上的轻烟。但过后细思,这眉毛究竟有怎样的轮廓?是蛾眉还是柳叶眉?眼睛好像刚哭过,又好像眼里含着晶莹的泪水,但眼泪还没掉出来。可这是怎样的一双眼眸?眸子是琥珀色还是黑亮的?是杏眼还是丹凤眼?纵观全书,曹雪芹从未用工笔手法去描述黛玉的长相,每次只是淡淡带过。相比于宝钗的直接描写,作者更注重体现黛玉的神韵,轻其形而重其神。我们只可在文字间爬梳剔抉,加以揣测。所以我们能从黛玉的身上感觉到一种清气,一种臆想不出的女子所带有的清雅缥缈之气,脱离人间,遗世独立。

在才情诗风上,就以《咏白海棠》一诗的颈联和尾联为例。宝钗所作“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意谓白海棠藏愚守拙、宁静自安,所用的“花”“玉”意象是常为诗人墨客所钟爱的,入俗气之流。尾联“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以白海棠关合自己,即使忍耐“不语”,也要“婷婷”,时刻保持大家闺秀的姿态,反映其恪守礼节、矜重沉稳的内心世界。

再看黛玉的“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天上的嫦娥用缝衣来排遣内心的孤寂,人间的怨女用泣涕来发泄心中的愁怨。把情感寄托于非人间的、超然世外的天上之物,将诗带入到仙气袅袅的更高意境。尾联“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寄寓其满腹忧伤却无处倾诉衷肠,只得听任西风摧残的凄凉心情,曲高和寡的诗风里显其寂寞。

在言行举止上,贾母为宝钗做寿,问她爱听何戏,爱吃何物,“宝钗深知贾母年老,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在点戏时,还特别点《西游记》中的猴儿戏,让贾母高兴。”由此便知,宝钗的言行总能迎合贾母,使贾母感到舒心。尽管全书读毕,我们也终不能知道宝钗是否真的爱吃甜食,爱听什么样的戏,但她圆融玲珑的处世之道赢得了全府上下的敬重,身上彰显着大家闺秀的大气。

做寿之日,黛玉想到自己未曾受过如此关爱,正触及了心底的悲哀。当宝玉来寻她,问“你爱看哪一出,我好点”时,她便冷笑答道:“你既这样说,你就特叫一班戏来,拣我爱的唱给我看。这会子犯不着跐着人借光儿问我。”她这话不是单冲着宝玉的,实质上也是冲着整个贾府的。初入贾府时,“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的自尊,此时已变成“惟恐被人小看了他去”的自卫。这种自卫,是环境变迁与门第差异在黛玉心灵深处的细微折射。即使寄人篱下,她也不曲意迎合,不隐晦心绪,孤标傲世的傲气从不让她收起棱角。

综上,黛玉身上体现的是清气、仙气和傲气,是封建礼教的叛道者;宝钗身上体现的是福气、俗气和大气,我们多会称她为封建礼教的卫道者。但令我颇为不解的是,为何书中偏偏有着宝钗戏蝶一幕。“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印象中的宝钗总是迈着矜持庄重的小步,怎么会有这种小儿女情态?思索良久,方觉这不太像“宝钗”的宝钗,或许是曹雪芹故意为之——宝钗本就处于青春期的年纪,有着一个女孩儿的热情和朝气,如春天般盎然的生机和对于美丽春光的欢喜。她只是从小被封建礼教束缚,失去了自己本真的个性。所以当我们习惯于这个与世俗眼光的要求相吻合的宝钗时,她偶尔释放出的天性反而特别惹人怜爱,引人侧目。

我们都是凡人,都在世俗的条条框框下生活,也会有像宝钗一样戏蝶的生命本真个性,然而在成长的过程中,却逐渐被岁月打磨了棱角,过起中规中矩的生活。但我相信这并不是一件错事,更不是一件坏事,就像为何我们对钗黛二人的喜爱会随年岁的增长而有所改变一样,她们是人生不同阶段的我们的生命气质。所谓黛钗合一,是指她们两个人的个性合在一起,方构成了一个人完整的生存体验和处世哲学。时光改变了年轻的我们,这种改变不仅是容颜的改变,更是内心的变化。黛玉和宝钗,一个出世,一个入世;一个拘于礼教传统,一个泛若不系之舟;一个存在于梦想,一个更适合现实。我们之所以在钗黛之间难取舍,是因为每个人内心甚至灵魂的深处,都有着双重人格——一个精神的自我,一个世俗的自我。经历得多了,便学会把其中一个封存藏起。但不管我们以怎样的姿态生活,都要谨记听从内心,不忘初衷,坚持自己所坚持的,挚爱自己所挚爱的。直到有一天,我们找到宝钗与黛玉性格中的平衡点,真正做到钗黛合一时,才是掌握了生活的真谛,把握了生命的命脉。

猜你喜欢

宝钗贾母黛玉
一代倾城逐浪花
品潇湘妃子
重识贾母
《红楼梦》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跟贾母学养生哲学
续红楼梦 第八回 梦相逢钗黛两无嫌 叙幽情鹃莺各为主(4)
贾母并非真心喜欢鸳鸯
贾母为何不为黛玉做主
偷来梨蕊三分白
Dream of Red Mansions in English Abrid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