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子兵法》美学价值探析

2018-10-23郑君山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奇正孙子兵法美感

郑君山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孙子兵法》作为我国春秋时期的一部军事名著,除具有巨大的军事价值外,其在商业、外交等诸多领域也具有重要价值——其美学价值就很高。所谓美学价值,是指的《孙子兵法》所散发出来的独特美感。有学者论述《孙子兵法》的美学思想,严格说起来并不准确。《孙子兵法》的根本性质是兵法,孙子既没有就美学问题作出任何论述,从《孙子兵法》本身也总结不出任何美学命题和美学观点。讲《孙子兵法》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更确切,更符合实际。

谈论《孙子兵法》的美学价值,从文学性的角度进行的研究比较深刻,如注意到其灵活的句化;大量文学修辞手段的运用:枚举、排比、层递、譬喻、类比、顶真、夸张等;用词简洁;音韵和谐等等,这些使得《孙子兵法》与春秋战国时期其他诸子作品一样,具有高度的文学性。《孙子兵法》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文采斐然,说理透彻,论证有力,跟春秋时期其他诸子作品一样,也是文学名作。除文学性外,《孙子兵法》的美学价值也来源于其他三个方面:一是《孙子兵法》内容本身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是真与善的统一。二是《孙子兵法》很好突出了军事指挥艺术性的特点。《孙子兵法》被翻译成《战争的艺术(The Art Of War)》。三是《孙子兵法》作为一种实践理论,也经常进行哲理升华,体现了一种个别性与普遍性结合的哲思之美。

《孙子兵法》是“真”与“善”的统一,是合目的性的合规律性的统一。这是其美感的根本来源。实践美学的代表人物李泽厚认为,美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孙子兵法》作为一部指导战争实践的军事著作,深刻地把握了军事斗争的基本规律,也体现了对这规律“游刃有余”的感觉。这种掌握规律运用规律的从容不迫的感觉,就是美感。

如“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篇》),“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虚实篇》)我的兵学理论,你知道就会取胜,不知道就不会取胜;你听我的就胜,不听必败;我想跟你打就打,不想跟你打就不打,总之,孙子总是强调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全篇有一种掌握主动权的优越感。因此,全篇无处不体现了洞察规律掌握规律的自信和类似于“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一种自由的美感。

《孙子兵法》美感的基础是建立在其科学性的基础上的。如第一篇《计篇》孙子就提出研究战争的“五事”,即研究战争的五个基本要素“道天地将法”,今人指出这就好比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孙子强调战争之前一定要从这五个方面对敌我条件加以对比,探索战争胜负的可能性,打得赢才打;第二篇《作战篇》讲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指出打战是一件极度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的事情:“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也。”,因此,从这个前提,并推导出速战速决、以战养战、善待士卒等作战原则;又如孙子坚决反对问天意鬼神等迷信的方法,以十分理性的态度对待军事……这都给《孙子兵法》一种科学理性的精神,也是其持久生命力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孙子的对战争是有着至善的道德追求。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孙子对战争的态度十分慎重,反对贸然发动战争,体现了对国家民族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计篇》),“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火攻篇》)“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地形篇》)第二,孙子提出要善待士卒,“卒善而养之”(《作战篇》)。这体现了孙子善待生命的人道主义态度。三是是孙武提出著名的全胜观。“全国为上,破国次之……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虚实篇》)四是坚决反对战胜敌人后烧杀淫掠的强盗行为。“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火攻篇》)。这些“善”与《孙子兵法》的“真”结合在一起,成为美感最本质的来源。

《孙子兵法》善于留白,集中体现了军事指挥的艺术性。“留白”是中国绘画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绘画艺术中在画面中留出一定的空白,营造意境,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孙子兵法》的所谓“留白”,是指孙武对战争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需要临机决断灵活应变的空间给予高度重视和表述。“留白”,集中体现了军事指挥的艺术性。

孙子提出诡道十二法:“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之后(《计篇》)马上又强调:“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计篇》)这与后来《三十六计》中所讲“机不可设,设则不中”同理。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之术,也是诡诈的方法。但是具体才用什么方法,却不可以预先设定。必须依靠指挥官的临场应变。

在论述奇正时,孙子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势篇》)孙子通过“四时”“五声”“五色”“五味”等组合关系,去传达“奇正”无穷无尽、军事指挥是一种艺术的特点。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虚实篇》),强调打战没有定法,一切需要根据敌人实际情况和变化来灵活应对,战争指挥有很大的随机应变的空间和想象空间。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之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虚实篇》)军事指挥也有很多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之处。“胜可知而不可为。”(《形篇》)战争胜负如何也不可强求……这些既是对军事规律的尊重,又深刻揭示了军事指挥具有艺术性的特点。这种特点,也使得我们对战争结果存一种包容的态度——“胜败兵家常事”。

《孙子兵法》作为一种实践理论,常常进行哲理升华,体现了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结合,因而具有一种哲思之美。哲思之美,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表现在故事的升华,从个别中升华出普遍的哲理。这种哲理不一定是哲学意义上的命题,却让人感觉指向普遍的真。《孙子兵法》作为军事著作,常常注意上升到哲理的高度,这有几种方式:

一是以自然宇宙规律来说明兵法规律,自然上升为哲学的高度。“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就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致胜。”“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虚实篇》)

孙子说,用兵的规律就像水流的规律一样。老子《道德经》中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我们知道,老子《道德经》晚于《孙子》的,所以有学者认为老子受到兵家的影响很深,甚至《道德经》就像一部兵书一样。中国古代,哲人们从自然宇宙的活动规律来获取智慧是一种常用的思维方式。孙子在《虚实篇》用水来作为例子是很恰当的,水像老子来说,“天下莫柔弱于水”,但是水懂得“避实击虚”:避高趋下、因地制流。这正是孙子所看重的。水没有一定的形状,跟用兵也没有一定不变的方法。能够根据敌人变化而采取相应变化的,叫做用兵如神。“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孙子强调的是变化的绝对性,从“天道”论述“兵道”,具有很强的哲学意味。这也是《孙子》流传千古的原因。

二是《孙子兵法》充满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如“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作战篇》)“军争之难,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军争篇》)《作战篇》中,以知道用兵打仗极度耗费资源的弊端,推导出速战速决、以战养战等作战原则,就是辩证法的恰单准确应用。迂曲与近直,患与利都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思考问题必须考虑全面,杂于利害,这些都是孙子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三是也使用了当时流行的哲学术语,如“道”,“阴阳”,“五行”等。四是《孙子兵法》很多观点,十分有新意和创见,给人以莫大的启发。如“善战者之胜,无智名无勇功。”(《势篇》),善于打战的将军,没有智慧的名声,也没有勇武的战功,很有道家“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哲学意味。

猜你喜欢

奇正孙子兵法美感
《孙子兵法》组歌
奇正模架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
HPLC测定藏药奇正消痛贴膏中姜黄素的含量
让语文充满生机充满美感
谈对《孙子兵法》原文的理解
从《孙子兵法》中的“奇正相生”联想到雕塑与环境的适应性
涌入日本的《孙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