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大词典》例证滞后词目拾遗

2018-10-23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汉语大词典传世大词典

文 洋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大型历史性辞书,也是我们研究汉语史的重要材料。“古今兼收,源流并重”一直是其编纂的重要原则。但是由于篇幅巨大又成于众手,《大词典》在引证方面难免还存在着一些疏漏。比如有的条目只有一个例证,有的条目没有列举出词语最早的例证等等。我们运用词汇学、词典学的相关理论,以墓志文献为主要研究语料,提前了《大词典》部分条目的例证,同时对部分孤证的条目进行了补证,希望有助于《大词典》的编纂和修订。词语的排列以音序为序,以便寻检。

一、例证商补

(1)保奏

《大词典》“保奏”条释作“向朝廷推荐人并予担保”。首例引明汤显祖《牡丹亭·围释》:“杜宝久已保奏大宋勅封夫人爲讨金娘娘之职。伏惟妆次鉴纳。不宣。”例证晚出。可补墓志文献和传世文献。《宋代墓志辑释·韩枢墓志》①:“其保奏君充京官者,如今三司户部副使荣公譔、故宁远军节度使张公茂实者,凡数人。”《南史·卷二二》:“尚书左丞羊系保奏免御史中丞传隆以下。”②

(2)夺官

《大词典》“夺官”条释作“削去官职”。首例引明沈德符《野获编·吏部·司农署铨》:“至次年,梁遂夺官归。”例证晚出,可补墓志文献和传世文献。《宋代墓志辑释·任逊墓志》:“恭惠再表,授守将作监主簿,监汝州洛南稻田、怀州酒税二务,签书河阳判官事,最后监邓州商税,以公谴夺官。”《魏书·卷九》:“庚辰,诏以杂役之户或冒入清流,所在职人皆五人相保,无人任保者夺官还役。”《北史·卷三九》:“伯祖弟幼愍,安丰、新蔡二郡太守,坐事夺官。”

(3)汎恩

《大词典》“汎恩”条释作“亦作‘泛恩’,谓普遍地赐予恩泽”。例证仅引《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横行自右武大夫以至通侍爲十三等,以待年劳及泛恩者,非有功效显著,不带遥郡,旧制也。”《续资治通鉴》为清代毕沅所撰,是一部较完备的宋辽金元编年体史书。史书的年代一般以成书年代为准,《大词典》例证为孤证且晚出。其实“汎恩”一词在宋代墓志中已不乏用例。《宋代墓志辑释·李孝基墓志》:“始以文定之贵,任为将作监主簿,用年劳汎恩,十四迁而至光禄卿。”《宋代墓志辑释·朱景墓志》:“英宗嗣位,泛恩改司封郎中,复以岁课,转太常少卿。”

(4)观想

《大词典》“观想”条释作“反观回想”。仅引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莲花公主》:“(窦旭)忽然醒寤,则返照已残。冥坐观想,历历在目。”为例,孤证且例出甚晚,可补墓志文献和传世文献。《宋代墓志辑释·魏处约妻玉城墓志》:“然人子始失其亲,感惜其平生譬像,其声容观想于庭户,其情深切悦,然耳目如有接,而鼻息如有闻,宜其然矣。”《辽代石刻文编》:“左右善邻皆聆空中仙乐之音,次宵一尼支观想中,于西方相遇,其亲识数人梦寐颇同。”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十》:“今遣羊参军西,诸怀所具,必欲一字注。今观想可思。”

(5)积阶

《大词典》“积阶”条释作“积累官阶”。首例引元马祖常《饮酒》诗之五:“出入践华要,諈诿成其私。积阶渐崇贵,剽猎章句辞。”例证晚出,可补墓志文献和传世文献。《宋代墓志辑释·沈邈墓志》:“积阶至朝散大夫、上轻车都尉、开国吴兴县男、食邑三百户,特赠谏议大夫。”《宋代墓志辑释·王殉瑜墓志》:“公积阶与官等,勲累第四品。”南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三》:“唐建中赦许带宪衔,遇赦加恩,踵为故事,有积阶至司徒、司空、仆射、太保者,甚为乡里之荣。”

(6)角出

《大词典》“角出”条释作“特出”。首例引明汤显祖《澄源龙公墓志铭》:“莅官角出横锋芒,触指割飞殊快当。”例证晚出,可补宋代墓志。《宋代墓志辑释·萧揔墓志》:“幼孤,养于外表姑陈氏家,年十六,笃学能文,于词场巉然角出,一举试天子廷下,不中第。”

(7)靖约

《大词典》“靖约”条释作“清静简约”。仅引明唐顺之《礼部郎中李君墓志铭》:“祠祭爲清曹,经岁不知案牍,公之靖约,尤宜于其官。”为例,孤证且例证晚出,可补宋代墓志。《宋代墓志辑释·王汲妻胡氏墓志》:“夫人三代皆仕蜀,妣刘氏即蜀相欧阳炯之外孙,家风靖约,故夫人幼德称诸闺门。”

(8)酷罚

《大词典》“酷罚”条释作“重罚”,仅引清姚范《复某公书》:“今云,豫设奔者不禁之文,以解易其夫妇之酷罚,此岂近于事实者耶!”为例,孤证且甚晚,可补墓志文献与传世文献。《宋代墓志辑释·韩恬墓志》:“恬既并罹酷罚,夙夜号躃,几以殂絶,犹能手疏母之行实,请余为其墓铭。”《北齐书·卷三》:“孤子无状招祸,丁天酷罚,但礼由权夺,志在忘私,聊遣偏裨,前驱致讨,南充、扬州应时克复。”《北史·卷六二》:“四曰:变故易常,乃为政之大忌;淫刑酷罚,非致安之弘规,若罚无定刑,则天下皆惧;政无常法,则人无适从。”

(9)旅殡

《大词典》“旅殡”条释作“灵柩暂时安放于外地等待归葬”,首例引明陈继儒《读书镜》卷八:“旅殡无人照管、或毁坏暴露,愿公愍其不幸……常戒主者保护之,以须其子之至。”例证晚出,可补墓志文献与传世文献。《宋代墓志辑释·祖无择墓志》:“族中旅殡,几二十丧,公皆举而葬之。”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三》:“而衡之耒阳有少陵墓,史氏因以为聂令具牛酒迎之,一夕大醉而卒,故聂令因为之藁葬,微之之志云:旅殡岳阳,其孙元和中改葬于巩,请志其墓。”宋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话·卷二》:“旋又弃去,扁舟下荆楚,竟以寓卒,旅殡耒阳。”

(10)逻兵

《大词典》“逻兵”条释作“巡逻的士兵”,首例引元仇远《元夕放夜》诗:“逻兵酣卧忘钟韵,游子欢呼趁鼓声。”例证晚出,可补墓志文献与传世文献。《宋代墓志辑释?王殉瑜墓志》:“盗杀人,有司执逻兵为之谳,具置不问。”《新唐书·卷二一六》:“后二年,悉诺逻兵入大斗拔谷,遂攻甘州,火乡聚。”北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八》:“信始及山界,即为逻兵所擒,及得赍书以见元昊。”

(11)行实

《大词典》“行实”条义项4释作“记述死者生平事迹的文章”。首例引清方苞《书直隶新安张烈妇荆氏行实后》:“往年,或以烈妇荆氏行实视余。”例证晚出,可补墓志文献与传世文献。《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赵尔朱墓志》:“金貂耀首,玉佩鸣腰,行实时宗,言为世范。”《宋代墓志辑释·韩恬墓志》:“恬既并罹酷罚,夙夜号躃,几以殂絶,犹能手疏母之行实,请余为其墓铭。”《宋代墓志辑释·朱景墓志》:“中师与君同牓,今又同府,迁窆有日,复得同年王尚恭诔叙行实,忍不副君之托。”《韩愈全集·文集卷五》:“我之从女,为君之配;君于其家,行实高世。无所于葬,舆魂东归;诔以赠之,莫知我哀。”

(12)显设

《大词典》“显设”条义项2释作“显著光大”,仅引明王廷相《慎言·作圣》:“天下之变故,其聚也不可犯,其散也不可一,其来也不可豫,其去也不可逐,其显设也不可迹,其倚伏也不可究。”为例,孤证且例证晚收,可补宋代墓志。《宋代墓志辑释·祖方墓志》:“以君颖迈超异之资,使少假以年,获蕟其所蕴,则显设致用,其可量哉!”

(13)嚣讼

《大词典》“嚣讼”条释作“聚讼”,仅引明唐顺之《薛翁八十寿序》:“其贫者鼓刀笔,工狱书,家爲胥吏以机变嚣讼爲常,故其所争不能锥匕,而骨肉且反目矣。”为例,孤证且例证晚收,可补墓志文献与传世文献。《宋代墓志辑释·祖无择墓志》:“以擿吏忤权贵,降知袁州,州境隣虔吉,俗好2嚣讼,公为尊文儒,设学校以化之,增葺唐刺史韩文公庙、貌绘诗人郑都官像而从祀焉,民为敦劝。”《旧唐书·卷六一》:“彦博意有沙汰,多所损抑,而退者不伏,嚣讼盈庭。”《宋史·卷三八六》:“处民以争役嚣讼,成大为创义役,随家贫富输金买田,助当役者,甲乙轮第至二十年,民便之。”

(14)翊辅

《大词典》“翊辅”条释作“辅佐”。仅引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五篇:“已而有邝天龙者爲乱,自署广州王,其党娄万赤有异术,则翊辅之。”为例,孤证且晚出,可补墓志文献与传世文献。《宋代墓志辑释·李孝基墓志》:“自宋之兴,李氏多显人,文定公翊辅两朝,称为贤相,故其族为天下望。”《宋大诏令集·卷十一》:“恭惟太皇太后淑嘉之质。体天巽顺。静正之性。禀于坤元。进陟中闱。翊辅仁帝。修阴教以熙内治。杜私恩以全外家。”

(15)盐抄

《大词典》“盐抄”条释作“烧盐使用的一种工具”,例证仅引阿英《盐乡杂信》六:“烧盐时所用的工具,大抵是‘丫铲’、‘长火叉’、‘盐抄’。”阿英(1900—1977),原名钱德富,又名钱杏邨,安徽芜湖人。《盐乡杂信》为作者到浙江省海盐县澉浦镇一带调查盐业生产和盐民生活后所写的一篇散文,原刊于上海《申报》,后收入《夜航集》和《中国现代散文选(1918—1949)》第5卷。《大词典》例证为孤证且例出甚晚,可补宋代墓志。《宋代墓志辑释·郭子彦墓志》:“时朝廷急边储,募商贾纳钱塞下,绐盐抄以偿之。”

(16)祗候

《大词典》“祗候”条义项2释作“职官名。宋代祗候分置于东、西上阁门,与阁门宣赞舍人并称阁职,祗候分佐舍人。元代各省、路、州、县分别设祗候若干名,为供奔走驱使的衙役。元明亦指官府衙役,势家仆从头目。”首例引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不敢久停久住,祗候将马来。”例证晚出,可补墓志文献与传世文献。《宋代墓志辑释·赵兖墓志》:“翰林书艺御书院祗候③臣武世静奉圣旨书”。《宋代墓志辑释·华氏墓志》:“其子长曰思齐,内殿崇班、閤门祗候;次曰思明,文□□□侯。其历官所至,各有能名。”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国子博士至洗马、通事舍人、诸王友、六尚奉御、诸卫将军、承制、崇班、合门祗候、五官正、诸州别驾、枢密院诸房承旨、如官至将军以上,用大绫纸、大锦褾、大牙轴。”

南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二》:“淳熙四年四月甲戌,垂拱殿大参使相曾觌起居退,肩舆归第,直省官贾光祖散、祗候李处和、使臣唐章骑从。”

(17)资橐

《大词典》“资橐”条释作“装财物的袋子。借指财物。”仅引《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④:“(吾爱陶)想到:‘常言家有千贯,不如日进分文。我今虽有些资橐,若不寻个活计,生些利息,到底是坐吃山空。’”为例,孤证且晚收,可补墓志文献与传世文献。《宋代墓志辑释·王殉瑜墓志》:“汝控荆襄,流人过叶,叶卒护之,虐取资橐,流人无所诉号,叶为关,公牒州郡,悉移其数,又得犯者置于法。”南宋彭大雅《黑鞑事略》:“其从军而死也,驼其尸以归,否则罄其资橐而瘗之。”

二、结语

我国辞书编纂历来重视例证的使用,法国《新小拉鲁斯字典》卷首语云:“一部没有例子的字典只是一具骷髅。”大型辞书引证均重视语源,在选用例证时应尽可能地列举出词语最早的出处和用例,《大词典》作为我国权威性的历史性辞书更应如此。当然,要把《大词典》中收录的每个词语及词语每个义项的引证都追溯到源头是一件十分艰巨的工作,这还需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辛劳和汗水。值得高兴是,在《大词典》出版及再版修订时,一直有许多学者运用各种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对其中例证晚出及孤证的词语条目进行着补证,如周阿根、王炳文、韩玉、吴汉江、宋浚瑞等等。相信经过学者们的不懈努力,《大词典》在词目引证方面一定会逐渐趋于完善。

注释

①本文墓志文献采用“墓主姓名+墓志”格式,下同.

②本文增补的例证均先列墓志文献再列传世文献,补证各以年代为序.

③ 原书作“祗侯”,误,实为“祗候”.

④《石点头》又名《醒世第二奇书》,是明代拟话本集.

猜你喜欢

汉语大词典传世大词典
传世书法
中国传世名画之《捣练图》
《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
传世名画
传世经典——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从现存最早话本新词新义看《汉语大词典》晚收的词条及义项
评《〈汉语大词典〉研究》
敦煌碑刻文书词汇与《汉语大词典》释义缺失例举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汉语大词典》漏收宋代笔记词目补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