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源单叶蔓荆盐胁迫下生理生化特性及耐盐性评价1)
2018-10-23姚明志陈丽英曹森李晓荣王连红王静
姚明志 陈丽英 曹森 李晓荣 王连红 王静
(烟台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烟台,264013) (北京林业大学) (海阳市林业局) (烟台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鲁东大学)
We studied the salt stress on Vitex trifolia var. simplicifolia from seven different coastal provinces in China. Three salt gradients of 0, 0.6% and 1.2% salt solutions were used to treat the cutting seedlings that were cultivated in the same year. A series of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reactions under salt stress were observed by measuring the growth of branches and leaf area, activities of antioxidant enzymes (CAT, SOD, POD), and contents of proline, soluble sugar, soluble protein and the molality of malondialdehyde (MDA). With the increase of salt stress, the reaction of V. trifolia var. simplicifolia from different provenances varied differently, and there was no single trend. The response to salt stres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in the seedlings from different provenances. Salt stres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branch and leaf area. With the increase of salt stress, the activities of CAT, SOD and POD were increased. The contents of soluble sugar and soluble protein were decreased under lower intensity salt stress, but increased under higher intensity salt stress; however, the proline content did not vary in the same trend, and the molality of MDA content was increased with high intensity salt stress. By subordinate function value analysis,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tested materials was made, and the salt-resistance ability order of the seven provenances V. trifolia var. simplicifolia from high to low was Shandong, Hainan, Liaoning, Guangdong, Fujian, Guangxi, and Zhejiang.
单叶蔓荆(VitextrifoliaL. var.simplicifoliaCham.),系马鞭草(Verbenaceae)牡荆属(Vitex)多年生落叶灌木植物,具耐盐碱、耐干旱贫瘠、抗海风海雾的特性,其根系发达,具固沙改土、蓄水保墒等功能,可应用于滨海、砂荒地造林绿化和生态修复[1-2];果实蔓荆子可治风热头疼,目赤肿痛[3]等症,具药用价值;同时,单叶蔓荆单株的花量大、花期长,又是滨海前沿园林绿化的先锋树种[4]。然而从近几年调查得知,因良种缺乏,再加上保护不够,其资源日益枯竭,自我更新能力严重受损。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中,单叶蔓荆已被列为国家Ⅲ级濒危保护植物[5]。目前,国内对单叶蔓荆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用和生态防护方面,而对其种质资源收集及不同种源单叶蔓荆耐盐性方面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以7个沿海省不同种源单叶蔓荆扦插苗为试材,对其进行不同浓度的盐胁迫,通过测定不同种源的枝条、叶面积生长量,抗氧化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等指标,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下各种源的形态和生理变化机制,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单叶蔓荆优良品种选育、沿海防护林生态建设以及种源保护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根据单叶蔓荆自然分布状况,2014年在国内7个省沿海地区收集7份单叶蔓荆材料(表1),在烟台莱山建立采穗圃。2017年5月选择生长健壮、高度及丰满程度一致的容器苗移栽于统一规格塑料盆内,每盆栽植1株,盆底放置托盘防止水分流失,然后放置在控雨棚进行统一水分养分管理,保持正常生长发育,8月份进行盐胁迫试验。
表1 供试材料基本信息
1.1 试验处理
盐胁迫试验苗采取随机排列,试验设置了3种不同盐分胁迫梯度,即盐质量分数为1.2%、0.6%和0,其中0为对照(CK)。每处理3次重复,每重复3株。试验开始时,每盆浇水700 mL,使底部均有少量水渗出。之后每7 d浇1次水。重度盐胁迫组每盆浇1.2%的盐溶液500 mL,中度盐胁迫每盆浇0.6%的盐溶液500 mL,对照组每盆浇水500 mL,共计浇水2次,试验期间平均温度26.5 ℃。
1.2 指标测定及方法
试验开始时,标记每株各个枝条和从顶端向下数第3个叶片,并测定各枝条长度和叶片面积,试验结束时,再测定各枝条长度和叶片面积,计算试验期间各植株枝条增长量和叶片面积增长量。枝条长度和叶片长宽用游标卡尺测量,叶片面积采用描形数格法测定。采集的叶片,马上用液氮固定,然后测定保护酶(SOD、POD、CAT)活性,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及丙二醛(MDA)的摩尔质量浓度。
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摩尔质量浓度,采用愈创木酚法测定POD活性,采用氮蓝四唑(NBT)光还原法测定SOD活性,采用过氧化氢—碘量法测定CAT活性,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采用恩酮法测可溶性糖质量分数。采用考马斯亮蓝法可溶性蛋白[6]123-276。
1.3 数据处理
本试验采用Excel2003和SPSS23.0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枝长和叶面积增长量、脯氨酸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SOD活力、POD活力、CAT活力和MDA摩尔质量浓度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采用Duncan法进行不同处理和不同品种间的多重比较。采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法结合权重来评价不同种源单叶蔓荆的抗盐性[7]。
首先,运用隶属函数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得到标准化数据μ(Xj):
μ(Xj)=(Xj-Xmin)/(Xmax-Xmin);
(1)
μ(Xj)=1-(Xj-Xmin)/(Xmax-Xmin),j=1、2、…、n。
(2)
式中:Xj表示第j个综合指标值;Xmin表示第j个综合指标的最小值;Xmax表示第j个综合指标的最大值,指标与耐盐性成正相关用公式(1)计算隶属函数值,指标与耐盐性成负相关用公式(2)计算隶属函数值。
其次,采用标准差系数法(S),用公式(3)计算标准差系数Vj,公式(4)归一化后得到各指标的权重系数Wj。
(3)
(4)
用公式(5)求不同植物各指标的综合评价值,综合评价值可用来表示不同植物的实际耐盐能力。
(5)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源盐处理形态指标方差分析
由表2看出,植物品种、盐胁迫梯度的主效应,以及两者间的交互作用对枝长增长量具有极显著影响,植物品种主效应及植物品种和盐胁迫梯度的交互作用对叶面积增长量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但盐胁迫梯度的主效应对叶面积增长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
表2 盐处理各效应对形态指标的显著性检验
盐胁迫对枝条增长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在不同盐溶液处理下,福建、山东、海南、广东、广西的种源枝条增长量随着盐质量分数增加而呈下降趋势,不同种源下降幅度不同,山东、广西种源枝条增长量在0.6%盐质量分数时降幅最大,与对照差异显著,说明山东、广西种源对盐最为敏感,而福建、海南、广东种源在不同盐质量分数胁迫下,其枝条增长量下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浙江、辽宁的枝条增长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呈倒“V”字形,两个种源表现为低盐质量分数时促进枝条高增长,在0.6%盐质量分数下表现出最大枝条增长量,分别为对照4.5、1.6倍,这与杨升等[8]在对柽柳、沙柳上研究结果一致;但浙江种源的单叶蔓荆在1.2%盐溶液胁迫下,枝条增长放缓,仅为3.9,和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表3)。
盐胁迫对叶面积增长量的影响:在不同盐质量分数溶液胁迫下,福建、山东、辽宁、广西叶面积增长量先升后降,差异不显著;浙江、广东种源,随盐胁迫加重,叶面积增长量迅速下降,在0.6%盐溶液作用下降幅最大,是对照62.7%,51.0%,与对照差异显著;但与1.2%盐溶液胁迫下叶面积增长量相比差异不显著。值得注意的是,浙江种源在0.6%、1.2%盐溶液胁迫下,叶面积增长量与对照组之间均差异显著,说明浙江种源单叶蔓荆受盐胁迫影响更大。海南种源随盐胁迫加重,呈递减趋势,在1.2%盐溶液时叶面积增长量为0,但在0.6%下,叶面积增长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说明低盐质量分数溶液胁迫对其叶面积增长量影响不大,但高盐质量分数溶液胁迫对其生长造成一定影响(表3)。
表3盐胁迫对不同种源单叶蔓荆枝条、叶面积增长量的影响
样本来源盐溶液质量分数/%枝条长度/cm叶面积/cm2福建CK(3.20±0)a (2.06±0.59)abcd0.6(1.08±0.42)a(2.85±0.93)abcd1.2(0.65±0.10)a(0.81±0.33)ab山东CK(27.00±0)c(0.34±0)a0.6(5.63±2.41)a(1.43±0.66)abc1.2(5.00±2.75)a(1.07±0.56)abc浙江CK(5.17±3.02)a(6.39±2.03)e0.6(23.27±7.43)bc(2.38±0.40)abcd1.2(3.90±1.55)a(2.55±1.37)abcd辽宁CK(1.15±0.35)a(1.14±0.25)abc0.6(1.80±0.80)a(3.13±0.28)abcd1.2(0.50±0)a(1.98±0)abcd海南CK(4.80±0)a(6.07±0)e0.6(1.85±1.07)a(3.80±0.50)bcde1.20a0a广东CK(2.65±0.85)a(4.96±1.71)de0.6(2.46±1.2)a(2.43±0.63)abcd1.2(0.43±0.03)a(4.15±1.26)cde广西CK(18.00±0)b(0.27±0.00)a0.6(3.66±0.59)a(0.97±0.45)ab1.2(0.30±0.10)a(0.89±0.13)ab
注:表中数据为平均值±标准差;同一种源同列不同字母表示在0.05水平差异显著。
2.2 不同种源盐处理生理指标方差分析
由表4看出,植物品种、盐胁迫梯度的主效应,以及两者间的交互作用对CAT活力、SOD活力、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POD活力、丙二酫摩尔质量浓度等均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但对脯氨酸质量分数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
盐胁迫下不同种源单叶蔓荆其酶活性变化趋势不同,不同程度胁迫下,同一种酶变化趋势也不同。山东、浙江、辽宁、广东种源CAT活性,随盐质量分数加大先降后升,并且在轻度、重度盐溶液胁迫下差异显著;福建、海南种源在两种盐溶液胁迫下,CAT活性迅速升高,福建种源在0.6%盐质量分数时活性值达到最大,和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广西种源随盐质量分数加重,CAT活性呈下降趋势,与对照差异显著,可见轻度盐胁迫给广西种源造成一定伤害。7个种源SOD活性基本随盐质量分数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福建、浙江、辽宁、广西种源的SOD活性在0.6%盐质量分数下,略有下降,但盐质量分数1.2%时,迅速升高,和对照差异显著。高质量分数盐胁迫下,植株SOD量大幅上升可以对植株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POD活性变化基本和SOD相似,随盐胁迫的加剧酶活性呈上升趋势,其中福建、山东、辽宁、广东种源,在0.6%盐溶液胁迫下POD活性先下降,同对照差异不显著,但7个种源在1.2%盐溶液胁迫下活性值急剧升高,与0.6%盐溶液胁迫相比差异显著,说明这3个种源植株受到重度盐胁迫时,植株自身能快速做出保护反应,抗氧化酶活性不断升高,以此降低对植株的伤害(表5)。
表5盐胁迫对不同种源单叶蔓荆CAT、SOD、POD活性的影响
样本来源盐溶液质量分数/%CAT活性/μg·g-1·min-1SOD活性/g-1·min-1POD活性/g-1·min-1福建CK(1.46±0.07)abc(1291.67±10.53)fghi(0.49±0.01)hijk0.6(3.70±1.06)e(1265.81±5.87)efgh(0.44±0.05)fghi1.2(3.52±0.07)e(1295.17±8.24)ghi(0.54±0.02)jk山东CK(3.46±0.06)e(1145.00±18.50)b(0.32±0.02)cde0.6(0.69±0.09)ab(1194.44±13.77)c(0.21±0.02)ab1.2(3.65±0.15)e(1216.37±16.47)cd(0.38±0.01)defg浙江CK(1.41±0)abc(1323.04±12.35)i(0.31±0.02)cd0.6(0.55±0)ab(1216.02±27.90)cd(0.36±0.01)def1.2(2.91±0.36)de(1315.79±5.66)i(0.56±0.01)k辽宁CK(6.27±0.16)g(1287.05±18.00)efghi(0.50±0.01)ijk0.6(0.42±0.03)a(1185.83±16.47)bc(0.19±0.01)a1.2(1.80±0)bcd(1248.99±5.98)defg(0.39±0.02)efg海南CK(1.02±0)ab(1283.64±2.89)efghi(0.28±0.01)bc0.6(1.65±0.08)abc(1285.66±9.40)defgh(0.31±0.02)cd1.2(2.51±0.08)cde(1303.21±6.88)hi(0.55±0.02)k广东CK(6.30±0.09)g(1243.61±6.07)def(0.41±0)fgh0.6(0.72±0.03)ab(1280.23±6.28)efghi(0.28±0.02)bc1.2(1.63±0.01)abc(1320.22±9.17)i(0.47±0.01)hij广西CK(8.20±0.12)h(1246.00±42.37)defg(0.21±0)ab0.6(4.86±0.05)f(770.58±15.56)a(0.38±0)defg1.2(1.02±0)ab(1241.94±15.77)de(0.44±0.02)ghi
注:表中数据为平均值±标准差;同一种源同列不同字母表示在0.05水平差异显著。
盐胁迫对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由表6看出,7个种源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在重度盐溶液胁迫下,呈上升趋势。福建,浙江,海南、广东种源单叶蔓荆在正常生长状态下,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但随盐溶液浓度的增加,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呈上升趋势,到1.2%盐溶液胁迫时达到最大,与对照差异显著,这主要是因为在盐胁迫的逆境中,细胞体内需要更多的可溶性糖来进行渗透调节以维持体内外渗透压平衡。山东、辽宁2种源在0.6%盐溶液胁迫下可溶性糖降低,在1.2%盐质量分数下有所回升,但差异均不显著;不同种源可溶蛋白变化趋势不同,山东、辽宁、广东、广西随盐胁迫增加,可溶性蛋白降低,可能是可溶性蛋白在逆境中分离出游离氨基酸,用来合成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7]。其中广东可溶性糖降幅最大,其受盐害最为明显,而福建、浙江、海南种源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随胁迫加重增大,浙江种源在0.6%盐溶液胁迫下,可溶性蛋白达到最大值,与对照差异显著,而福建、海南种源可溶性蛋白持续增加,1.2%眼质量分数下,海南可溶蛋白为0.15,与对照差异显著。表6看出,山东、辽宁、广东种源单叶蔓荆在盐溶液胁迫下,脯氨酸质量分数呈上升趋势,在0.6%盐溶液下,山东、广东种源的单叶蔓荆脯氨酸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其中广东种源脯氨酸质量分数增幅最大,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而辽宁种源随盐溶液胁迫程度加大,脯氨酸质量分数持续上升,与对照和低盐胁迫差异不显著;试验表明,山东、辽宁种源脯氨酸质量分数积累少,其耐盐性较强[9]。福建、浙江、海南、广西种源,随盐胁迫强度增大呈下降趋势,福建、浙江种源在两种盐质量分数胁迫下脯氨酸质量分数持续降低,差异不显著,这与任文娇[7]的研究结果相反,可能是因为在单叶蔓荆体内,脯氨酸并不是其在逆境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渗透调节物质。
表6盐胁迫对不同种源单叶蔓荆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样本来源盐溶液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mg·g-1可溶性蛋质量分数/mg·g-1脯氨酸质量分数/mg·g-1福建CK(2.62±0.07)d (0.16±0)h (7.71±0.19)ef0.6(2.54±0.02)cd(0.16±0.01)h(7.34±0.28)de1.2(3.03±0.09)efg(0.18±0)i(6.51±0.55)bcde山东CK(2.52±0.04)cd(0.12±0)c(5.84±0.04)abcd0.6(2.48±0.03)cd(0.09±0)a(5.9±0.08)bcd1.2(2.59±0.09)cd(0.10±0.01)fgh(5.36±0.31)abc浙江CK(2.57±0.02)cd(0.13±0)cd(7.45±0.28)de0.6(2.60±0.05)d(0.16±0)gh(5.54±1.14)abc1.2(2.89±0.12)ef(0.15±0.01)fgh(5.54±0.47)abc辽宁CK(2.49±0.03)cd(0.14±0)efg(5.67±0.20)abc0.6(2.19±0.03)b(0.1±0)ab(6.16±0.31)bcde1.2(2.37±0.01)bc(0.13±0)cd(6.65±1.25)bcde海南CK(2.41±0.04)cd(0.10±0)ab(5.67±0.20)abc0.6(2.62±0.02)d(0.14±0)def(4.24±0.04)a1.2(3.08±0.02)fg(0.15±0)gh(8.99±0.04)f广东CK(2.37±0.02)bc(0.15±0)fgh(5.26±0.04)ab0.6(3.12±0.05)g(0.10±0)b(6.97±0.19)cde1.2(3.11±0.05)g(0.14±0)def(6.46±0.66)bcde广西CK(2.84±0.01)e(0.15±0)fgh(7.71±0)ef0.6(1.97±0.05)a(0.13±0)cde(5.92±0)bcd1.2(2.92±0.04)efg(0.12±0)c(6.80±0.37)bcde
注:表中数据为平均值±标准差;同一种源同列不同字母表示在0.05水平差异显著。
盐胁迫对丙二醛摩尔质量浓度的影响:在盐胁迫下,盐分能影响植物体内活力氧代谢系统的平衡,破坏膜结构,影响膜的通透功能,所以丙二醛是盐胁迫处理下一个重要观测指标。表7看出,浙江、海南种源单叶蔓荆的丙二醛摩尔质量浓度随盐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其中浙江种源在0.6%盐溶液胁迫下,丙二醛摩尔质量浓度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两者在1.2%盐溶液胁迫下与对照差异显著,说明高质量分数盐溶液胁迫使MDA摩尔质量浓度大量积累,对植株造成的伤害较严重。福建、山东、辽宁,广东和广西的丙二醛摩尔质量浓度随着盐溶液胁迫的增加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呈“V”型,但福建、山东、辽宁和广东种源在1.2%盐溶液胁迫下,丙二醛摩尔质量浓度增量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说明1.2%盐溶液下对这4个种源伤害并不大(表7)。
表7 盐胁迫对不同种源单叶蔓荆丙二醛摩尔质量浓度的影响
注:表中数据为平均值±标准差;同行不同字母表示在0.05水平差异显著。
2.3 不同种源单叶蔓荆耐盐能力评价
植物对盐胁迫的反应是植株的整体反应,植物在盐胁迫下表现出的耐盐性是一个复杂过程,其耐盐能力大小是多项指标的综合表现,任何一个生长形态学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都不能单独准确地评价他们的耐盐性,因此,运用综合评价方法才能有效地反映其耐盐性。本试验采用隶属函数加权重对多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表8),通过综合分析消除材料之间差异,可以较准确地比较其耐盐性。7个种源抗盐能力由强到弱综合评价结果为:山东、海南、辽宁、广东、福建、广西、浙江。
表8 各种源单叶蔓荆耐盐能力综合评价
3 结论与讨论
盐胁迫不是单一的某种伤害,而是综合反应。盐胁迫对植株造成一定危害,这些危害进一步引起植物形态及生理生化的变化。在不同盐溶度处理下,7个种源形态和生理指标随盐胁迫反应均不呈单一变化趋势,盐胁迫明显抑制了单叶蔓荆枝条和叶面积生长量,综合分析发现,在形态指标方面,福建、辽宁和广东种源,无论是枝条增长量还是叶面积增长量,随盐胁迫程度的加重,差异均不显著,说明盐胁迫并未影响其正常生长,这3个种源耐盐性较强。
盐胁迫能引起活性氧积累,CAT、SOD和POD均属于抗氧化酶,可有效地清除活性氧,防治活性氧积累对植物细胞的伤害[10],各种源SOD、POD活性酶在高质量分数盐胁迫下都呈上升趋势,与轻度盐胁迫下活性值相比差异显著,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说明重度盐胁迫使SOD、POD活性值增加,防御了盐胁迫对植株的伤害,并对植物的保护发挥了作用。辽宁种源3种酶活性在0.6%盐溶液胁迫下,都呈下降趋势,与对照差异显著,但在1.2%盐溶液胁迫下迅速上升,与轻度盐胁迫差异显著,这与杨帆对构树幼苗生理的研究相一致[11],在0.6%盐溶液时,辽宁种源比较敏感,而海南种源单叶蔓荆三种酶活性随盐胁迫加重升高,差异显著,活性的升高,加快了自由基清除,说明植株耐盐能力较强。值得说明的是,山东、浙江、辽宁、海南和广东种源3种酶活性在高盐质量分数下都呈上升趋势,说明这5个种源耐盐能力较强。
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大量升高,是为了降低细胞渗透势,提高渗透调节能力,增加植株对盐胁迫适应能力[12-13]。盐胁迫下脯氨酸大量积累,并维持渗透调节,稳定蛋白质,保护细胞结构稳定。脯氨酸是一种重要渗透调节物质,本试验结果看出,随盐质量分数升高,脯氨酸质量分数呈不同变化趋势。有关脯氨酸质量分数与耐盐性关系问题,不同研究者有不同观点。Sanada et al.[14]认为,脯氨酸的积累是植物为了适应盐胁迫而采取的一种保护措施;张永峰等[15]研究表明,脯氨酸质量分数上升可能与耐盐无关,是逆境胁迫下细胞结构和功能遭受伤害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对植物本身起到一定防护作用;Liu和Zhu[16]认为,脯氨酸大量积累是植物体受胁迫的一种反应;周广生等[17]认为脯氨酸的积累与耐盐呈负相关;李源等[9]研究认为脯氨酸积累的快慢能体现植物对盐胁迫反应的敏感度,而脯氨酸高低不能反应其耐盐程度;刘晶等[18]研究认为,盐胁迫对两种苜蓿脯氨酸质量分数影响很大,并且两者脯氨酸质量分数逐渐大量积累,但脯氨酸积累程度与其耐盐性表现不一致,脯氨酸质量分数与其抗盐性关系存在的不确定性。本研究更倾向于文献[9]、[17]研究结果,即盐胁迫下脯氨酸积累量的快慢作为评价植物抗盐能力强弱。
丙二醛是膜脂过氧化的主要产物,其摩尔质量浓度高低是反映膜脂过氧化强弱的重要指标,丙二醛通过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酶等结合,从而破坏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19-20],该试验盐胁迫下,植物细胞内丙二醛摩尔质量浓度逐渐增加,耐盐性强的植物比耐盐性弱植物增幅小[9,21]。丙二醛的过量累积会严重损伤生物膜,通透性发生变化。浙江、海南种源在高质量分数盐胁迫下,丙二醛大量积累,说明其耐盐性较差。而其它种源,随盐胁迫加强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表明在一定盐胁迫范围内,随盐质量分数升高,单叶蔓荆叶片内的抗氧化酶活性升高,从而是膜脂过氧化程度减轻,丙二醛摩尔质量浓度降低;但当盐浓度继续升高时,单叶蔓荆叶片内抗氧化酶活性降低,细胞膜受害程度增大,丙二醛摩尔质量浓度升高[22]。
植物抗盐性受多因素影响,但由于植物耐盐性的机制十分复杂,用单个耐盐指标难以客观地反应出植物耐盐能力,为弥补或者减少单个指标对评价植物耐盐能力造成的片面性,笔者选择9个测定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对7个不同种源的单叶蔓荆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得出耐盐性强弱。但没有从胁迫时间和多个盐梯度等方面作更详细研究,这些都是笔者今后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