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服补液疗法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中肝肠循环效果的影响

2018-10-23李亚辉洪梅滕高菁韦玉华韦秀珍

系统医学 2018年16期
关键词:尿量蓝光胆红素

李亚辉 ,洪梅 ,滕高菁 ,韦玉华 ,韦秀珍

1.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儿科,广西南宁 530021;2.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广西南宁 53002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出现较多的一种疾病,发病率约60%~85%[1],指由于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指数过高所造成的诸多症状。新生儿体内过高的胆红素水平一旦得不到及时的抑制,就很有可能发生一系列的病变,进而直接造成胆红素脑病,甚至会危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临床中根据胆红素血清值水平进行诊断,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04 μmol/L或者早产儿血清胆红素>256 μmol/L,是新生儿常见疾病[2]。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原因既有感染性因素,也有非感染性因素。针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治疗,主要采用蓝光照射治疗,其原理在于:胆红素分子能吸收450 mm的蓝光,在蓝光照射下,使未结合的胆红素IXaZ型转化成溶于水的异构IXaE型,而发生结构变化之后的IXaE型未结合胆红素呈现出水溶性物质形态[3]。伴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使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吸收减少,从而实现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的目的。因此进行光疗的患儿常出现大便溏烂,次数增多、尿量减少等体液丢失的表现。该文选取于2017年1—12月因高胆红素血症入住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新生儿病室的患儿120例,给与蓝光治疗的同时,在两餐之间加喂温水的方法进行护理这些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因高胆红素血症入住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新生儿病室的患儿12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入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入选标准:①患儿体重>2.5 kg;②无消化道、心血管及消化道畸形者;③监护人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①感染、遗传、母乳因素及早产等造成的高胆红素血症者;②对研究使用治疗方案过敏者。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日龄2~7 d,平均日龄为(3.56±1.25)d,体重 2.5~3.68 kg,平均体重为(3.34±0.85)kg。 观察组男 35 例,女 25 例,日龄2~7 d,平均日龄为(3.54±1.26)d,体重 2.5~3.59 kg,平均体重为(3.37±0.94)kg。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入组患者均给予测量体重,给予眼睛、会阴部保护,戴好手套,足套后进行蓝光治疗24 h。对照组按患儿需要量给予奶量130 mL/kg·d,每3 h喂奶1次;观察组最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给予3次温开水,喂给时间在两次喂奶之间,30 mL/次,以补充摄入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出现的血清总胆红素值、尿量、大便量及体重变化。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值、体重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对比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儿体重变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值、体重数据对比(±s)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值、体重数据对比(±s)

注 * 为治疗前后对比,P<0.05。

组别 血清总胆红素(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体重(kg)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60)对照组(n=60)t值P值268.85±104.32 269.81±101.52 0.153 0.951(94.1289.21)*(145.3651.86)*6.857 0.021 3.37±1.31 3.34±1.32 0.354 0.854 3.350.94 3.340.85 0.241 0.878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尿量、大便量数据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尿量和大便量都较治疗前有一定幅度改善,治疗前后尿量和大便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量和大便量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经治疗大多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由于新生儿的血脑屏障发育尚未完善,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可并发胆红素脑病,病死率高,幸存者多遗留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尽快的使胆红素排出体外,恢复胆红素的正常水平以减少对患儿的不良影响是医疗的重点。曾有学者[4]为加快胆红素排出,使用人工刺激新生儿排便的方式,但此法对患儿造成一定的不适感,家属也难于接受;蓝光照射治疗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最安全有效及常用的方法,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光疗器发出特定波谱光直接作用在患儿的胆红素中,产生化学作用,从而使胆红素的结构、性质及排泄途径等均发生改变。另外,蓝光照射治疗通过照射在患者的浅表皮肤及组织上,也能降低皮肤、浅表组织的胆红素浓度降低,效果都比较显著,但是胆红素的排出刺激肠道,患儿容易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大量水分随大便排出、尿量减少,体重减轻,使患儿出现轻度脱水的表现。因患儿液量不足导致血液浓缩,红细胞破坏增加,胆红素水平升高,造成了新生儿胆红素在生理性黄疸的基础上异常增加[5],有研究[6-7]指出葡萄糖水具有利尿作用,可使胆红素快速排出,因此在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期间可用葡萄糖水冲喝,以缓解症状。该研究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对比治疗前,具有较大幅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儿体重变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大小便都较治疗前有一定幅度改善,治疗前后大小便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量和大便量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黄燕[8]报道使用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 d后血清胆红素(160.9±22.1)μmol/L 较常规治疗的(199.2±22.8)μmol/L 有明显降低的结果具有一致性。予患儿蓝光照射过程中温水补充摄入量,增加了液体量,使胆红素水溶性升高,降低了肝肠循环对胆红素的再吸收,并促使未结合胆红素排出体外。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尿量、大便量数据对比(±s)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尿量、大便量数据对比(±s)

注 * 为治疗前后对比,P<0.05。

组别尿量(mL)治疗前 治疗后大便量(g)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60)对照组(n=60)t值P值150.43±45.32 152.36±44.51 0.256 0.854(230.23±51.40)*(196.32±46.71)*4.881 0.021 34.31±13.25 34.57±13.14 0.154 0.951(52.31±19.47)*(40.57±13.74)*4.385 0.042

综上所述,在临床护理中,给予光疗的患儿喂给温开水简单易行,不会给患儿增加痛苦和增加家庭医药费支出,满足患儿经口摄入需求,还可适当补充摄入量,增加患儿胆红素排除的速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尿量蓝光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蓝光特别推荐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
蓝光TOP推荐